匀枫财经论道

匀枫财经论道

网易号

关注
1278粉丝
1关注
7650被推荐
IP属地:上海

财经媒体人

10枚勋章

敬天爱人,财富透视。带你识别金融基本逻辑,破除一些金融套路

  • #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商贷利率下限# 商业房贷利率“因城施策”!央行今天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首套房和二套房商贷利率下限,各地金融机构要根据本地区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各地区的商贷利率下限,全国楼市全面放松。未来可能会迎接购房高潮吗?
    银行今天的新规定,将所有买房的金融限贷措施全部取消,现在除了北上广深,还有一些仅存的限购要求,全国楼市已经没有任何的购房阻碍,有些地方还出台了购房入户以及给予契税奖励的新措施。下一步就要看原来的一些热点城市,商业房贷利率会不会继续下降?因为这与购房人的买房成本息息相关。 就以上海为例,目前首套房的商贷利率为3.85%,二套房商贷利率为4.25%,在一些特定地区利率还可以继续突破向下调。那么在央行的新政之后,会不会仍然会出台新的利率政策,上海的房产价值非常大,利率向下调10个基点,对于购房人来说,总购房成本都可能要少掉几十万以上。 如果未来北上广深,在全面取消之前的所有限购政策,可以说目前已经进入到历史上购房的最宽松时期了。那么大家准备购房了吗?
    热点情报所
  • #首套房商贷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15%# 金融监管部门的限贷措施全面放松了,这是给予楼市一大金融扶持政策。购房者的购房压力进一步放松,后续金融楼市扶持政策可能就剩下贷款利率的优惠了,不过这将是各地因地制宜,可以出台本地的利率扶持措施,后续各地的楼市又会有着进一步的购房刺激政策。
    在万众期望之中,央行果然放个大招,出台通知。对于商贷购房住户,首套住房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第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利率由各地商业银行利率自律组织进行指导确定。可以说这是2024年全国性的楼市激励措施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楼市的扶持和刺激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购房资格和购房套数,由全国住建部和各地住建部门进行管控制定。另外一类就是针对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由央行和各地金融机构进行管控制定。所以在2018年开始限购限贷,其实就是指这两方面全部进行管控。那么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除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和个别城市,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限购限贷措施,但是全国绝大多数城市,自央行发布此通知之日起,已经不存在任何的限购限贷措施。在之前各地住建部门早已经取消了购房资格的限制,那么现在央行取消了金融方面限贷的限制,可以说到目前起,楼市彻底松绑,就静候购房人入场买房了! 但是全国楼市会因此而出现全面的反弹购房现象吗?现在还真的不确定。不过全国仍然会聚焦于北上广深等4个一线城市全面限购现代政策的彻底解除,也就是全面放开购房资格的限制,同时出台对于商业贷款买房利率的扶持政策。这将是一个极大的楼市刺激效应。。 对比一下上海,在之前首套房首付比例最低为20%,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为60%。现在也会按照央行要求统一修改为15%和25%。对于购买二套房的购房者来说,一套千万住宅,本来需要首付600万,现在只需要250万了,那么你会买房吗?
    热点情报所
  • #证监会发布10项投资者保护相关制度# 515投资者保护日,出台了关于投资者保护的10项制度,真的是大利好,其中说明对于。其中说明对于投资者民事赔偿全面追责的范围要更广一些,加快出台,针对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等民事赔偿的司法解释。在法律层面强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
    在5月15日,发布了《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两个重磅监管文件,同时也修订了相关自律组织、投保机构业务规则等10项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全面释放了加大证券违法行为处罚的力度和范围。 意图投资者保护的越好,其中关键两点做到之后,我们的证券市场才会真正迎来全面的利好,未来才能迎来长久稳定的牛市局面。那就是: 1.对于受损失的投资者的赔偿效率要提升,再触发投资者赔偿的可能性之后,要立即启动投资者的赔偿工作。代表投资者利益的投保机构行动效率要高,协调能力要强,采取的资产保全措施要快。让受损失的投资者尽快能够看到索赔工作启动,而且快速有效的实现投资者的索赔保护。#股市的正义# 2.对于违规违法的机构和个人的处罚,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都要快速跟上。不能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该判刑的要判刑,他们有可能不会畏惧心的处罚,因为在违法犯罪之后,他们已经做好了各种的资产转移。但是对于刑事处罚,他们内心还是恐惧的。 希望我们的股市越弄越好。
    热点情报所
  • #吴清:依法严打证券违法犯罪行为# 从监管部门的最新发言中,终于确认了,未来监管部门将利用与公安、检察机关的合作优势,而且也会加强与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的联动,形成全方位的执法工作格局。投资者盼望的针对证券违法违规活动的联合执法、联合行动已经开始了。
    在2023年中,32家公司被强制退市,监管披露有42家涉嫌犯罪的公司被移交至公安机关。其实广大投资者一致认同,除了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之外,如果能够加强使用刑法处置手段,让公安部门检察部门参与进来,不但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处以行政罚款,还要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可能对于证券市场正本清源,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一个最重要的措施。 监网部门披露,泽达易盛和紫晶存储因欺诈发行,被行政处罚分别达到14.25亿元和9.071亿元,公司也退市了。但是在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之后,涉案的十余名责任人员也遭到了公安机关的刑事处罚,而且投资者也得到了足额超过13亿元的民事赔偿,那么这样说起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案例。 监管长牙带刺,不仅仅体现到行政处罚方面。严刑峻法,也要体现在刑事强制措施之上。其实后续投资者更加期望,联合办案可以加快效率,对于投资者保护可以进行前置性的预防措施。例如发现犯罪线索之后,一方面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就应该请公安部门介入。如果对违法违规的机构和个人采取处罚措施之时,基本上都会形成后续的投资者赔偿纠纷,那么监管部门和公检法机构,可不可以先行对上市公司以及涉及的个人和机构进行账户监管,对于责任人进行出入境的控制呢?#股市的正义# 高度要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处罚不是目的,保护住投资者,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证券市场,这才是核心目标。
    热点情报所
  • #专家称女性生育国家补贴房子是应该的# 与其提供补贴房子,不如提供生育和养育补贴!某些专家的提议,真的是与解决问题的逻辑南辕北辙。生孩子其实很简单,但是养孩子实在是压力过重。所以解决生育率的核心是要去舒缓养孩子的压力,其中可能解决住房问题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是解决抚养孩子的花费成本以及教育问题。
    目前提升生育率面临的三座大山,基本上就是房子问题,养育成本问题以及教育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关注具体的数据,会发现在近年来,二孩和三孩的数量和比例上升是比较迅速的,但是一孩数量和比例是在下降的,同时生育时间也是逐渐越来越晚。这就说明有更多的女性现在是不愿生孩子的,而有条件已经生过孩子的女性是更愿意生二孩和三孩的。 此时提升生育率,就要去解决为何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生育第1个孩子呢?为什么他们生育的年龄会越推越后呢?其实最可行的推论就是,年轻夫妻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够将孩子养大的实力,所以要么选择不生,要么选择再攒点钱,再晚一点生。提高生育率,最终还是由钱来决定的。 国家补贴房子确实看起来是一个舒缓压力的方法。但是如果房子不能卖,手里又没有足够养孩子的钱,其实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房子能卖,但手里仍然没有钱,那最终可能还是卖了房子去解决抚养和教育问题,那么之后不还是没有房子吗?所以仅仅解决住房问题,是不足以促使民众生孩子提升生育率的。
    热点情报所
  • #媒体评李亚鹏欠薪# 这就是资方与劳动者之间的不公平。在直播间里大家看到李亚鹏云淡风轻,喝着昂贵的茶叶,讲着自己享受生活的体会,娇妻幼子或者看起来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曾经给他干活的员工呢?确是追债多年,衣食无着。
    如果不是到最后一步,谁会去网络实名曝光老板这个行径呢?仅仅6万块钱,可能很多人都真的不敢相信李亚鹏会拖这么久。但其实在李亚鹏表面如此好的生活背后,其实也是一地鸡毛,据说他在北京亮马桥的房子也被法院强制执行,官司也很少听到有赢的案例,他和他的兄弟也进入了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原来光鲜亮丽的背后,确实如此的不堪。 但是现在对于李亚鹏来说,可能唯一剩下的就是他的明星身份。如果对下面员工的指责不做任何回应,那么很有可能他的直播都无法持续下去了。所以最终李亚鹏选择在5月14日进行道歉,但是他仍然用了一种轻描淡写的方式,就是一边开着车一边进行道歉。承认事实,但是也不忘为自己辩护“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基本上补偿金已经发放了90%多,胜利在望,我会继续努力”。 谁都会创业失败,都想着用有限的资金,让自己后续能够翻身。但是最不应该采取的方式就是拖欠员工的工资。另外更不应该采取的形式那就是,针对员工追讨公司选择性的无视,就是不做回答了,也不回应了。原来一切的失败都是有原因的。
    热点情报所
  • #1万亿超长国债老百姓能买吗# 超长期限的国债并不是面向普通民众发行的,而是卖给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基础资产来使用的。所以目前很多专家解读的都不对,就正如在2022年发行的1万亿防疫特别国债一样,都不是面向普通民众发行的。
    同样在国外,这种特殊的长期国债,也不是面向个人投资者的。例如美国10年期的国债,在前两年美联储疯狂加息时,票面利率高达5%。但是普通的美国民众也只能购买美国财政部发行的通胀挂钩储蓄债券I-Bond,虽然收益率也是基本一样的,而且是挂钩同步走向的,但是这可不是标准的美国长期10年期国债。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确实我国财政部,曾经有过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长期限购债。但是那时候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建设好,那些债券就等同于普通的国库券一样,只能持有,并不能做交易。那么到现在,金融市场已经成熟了,超过10年期的长期国债和个别长期国债是不会面向个人投资者的。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这些长期国债时间非常长,其实票面的利率会设置的,要比每年发行的储蓄国债和凭证式国债要低得多。例如今年发行的一年期和三年期的国债,票面利率最高是2.6%。但是长期国债和特别长期国债是绝对不会有这么高利率的。所以一般发行对象都是金融投资机构,他们可以用这些债券进行长期组合,变成其他的理财产品,用于调整收益率以及支付的现金流使用。 那么现在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在1.5%左右,而未来有可能会继续降息,而且2024年之后有可能降得非常快。那么现在公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一共要发行22次。可以估算出,其票面利率一定会高过1.5%,但是也不会高很多,总的浮动范围原则就是,在发行的时候,比当期的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高一点。那么估算出有可能在5月份发行的第1批利率应该是在2%左右。 未来随着利率下行,这些特别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就会显得越来越诱人,所以很多金融机构可能会前期抢着购买,将来会作为各种基金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使用。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对于很多个人投资者来说,也要继续去思考,既然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抢购,那就说明一个事实,未来的存款利率还会快速降低,那么民众个人手中的钱应该如何去? 德先生在之前反复呼吁,在这个利率明显下行趋势的当下,将自己手中的存款“花”出去是最明智的选择。但是并不是让大家去消费,或者去做高风险的投资理财和炒股票,而是应该针对现在锁定利率的资产性保单,进行研究和配置。未来的现金价值都是写在合同中的,所以不存在任何安全性的变化,那么抓住当下,仍然还有3%锁利的产品,不就是同买了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样的效果吗?而且未来流动性更好,随时花随时有。#通胀的那些事情# 那么大家对此还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热点情报所
  • #业内:五六月份降准降息均有可能# 这个是一个大概率的发生事情,这么大批量的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如果利率稍微降低一点点,那么整个的负债成本会降低很多很多。因为规模大、期限长。所以2024年,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还会进一步下移,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下,整个债券市场价格抬升。
    在2024年的金融工作会议中,已经讲述了将要发行1万亿特别国债,现在只不过是靴子落地而已,财政部门公布了具体的发行信息。整体还是很震撼的,超长国债分成20年、30年和50年期,从5月17日首发到11月底发行完毕,一共发行22次,未来每半年付息一次。但是普通民众是没有机会购买的,它主要是面向机构发行。未来宏观经调控,又多了一个货币工具。 其实这两年我们一直走在降息降准的道路上,评估目前的经济走势,可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我们唯一可选的道路。持续的降息降准,可以将社会的贷款利率降低,也可以降低存款利率,整个下调了社会的负债成本,有助于各类经济体扩张发展。尤其是从2023年到现在,我们加速下调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那么在这个大趋势下,将存款利率水平进一步下调,那么未来已经降低了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利率水平。我们想想一万亿,如果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成功下调10个基点,也就是0.1%,那么50年的超长期限,1万亿特别长期国债就可以省下利息支出500亿元。这算起来是不是很多呢?#银行又要降息# #通胀的那些事情# 但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面对存款利率持续下调,不得有效的想点办法?找一些能够锁定现在利率水平的金融产品长期持有,这难道不好吗?目前热销的养老年金和增额终身寿产品,就可以锁定利率与生命等长,这是不是我们每一个民众可以去思考选择的好产品,也是为自己养老规划做出的最合理安排,未来可以让我们一直花,一直有,老了也有钱用,这难道不香吗?
    热点情报所
  • #因财务造假三家公司被ST# 谁能想到浓眉大眼的国企上市公司,也会进行财务造假,而且也会持续好几年。证监会的三则处罚通告,让大家感觉到a股市场充满了风险性,后续针对违规还是要持续打击。同时股民也很疑惑,都是财务造假,为何此次的处罚就相对比较轻呢?金额也很巨大,性质也很恶劣,为什么就不能予以顶格重罚呢?
    证监会发布处罚公告,海峡创新、汇金股份、特发信息,三家上市公司也发布公告承认,因为之前财务年报存在着虚假财务记载,也就是我们所称的财务造假,三家上市公司被当地证监局采取监管措施或行政处罚。按照现在发布的监管行规,三家公司统一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现在都变成了st上市公司。 但是仔细看处罚决定,发现处罚的内容确实相对比较轻,海峡创新两年虚增营业收入超过上亿元,监管罚款公司60万元。汇金股份2021年虚增利润1524.52万元,被处罚200万。特发信息则更为离谱,在2015年度至2018年度,利润总额先虚增后虚降,采取各种方式调整营业成本,对于公布的利润总额的影响超过34%以上,累计虚假财务数据都高达3亿元以上,深圳证监局罚款上市公司800万,对时任高管最高处罚400万,同时还处于证券市场进入禁入措施。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证券法第197条,其中第二款规定,对于财务信息虚假记载等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可以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于直接责任人员最高可以处以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按照刑法修正案,对于公司财务造假,涉嫌逃税罪的最高可以处以7年有期徒刑。那么这三家国企上市公司的处罚是不是太轻微了呢? 形成比较鲜明对比的,在2023年被处罚的st慧辰,他们也是在2018年到2021年之间,不断的进行虚增收入和虚减利润,最终合计罚款1,600万元。2023年,被罚得最重的泽达易盛,连续5年财务数据造假,最终被罚超过1.5亿元。针对财务造假,要加重处罚,这已经是所有股民和业界的共识。 目前会计法的修正草案征求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出,罚款将依据违法所得进行计算,最高可以违法处罚10倍以下的罚款。这样的规定才能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违法成本。加大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 到目前针对财务造假的刑事处罚还没有有效突破,只有财务造假造成企业逃税有刑事处分,其他结果还没有。我们其实应该参考国际上成熟经济体国家监管规定,不但要让这些故意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被罚的倾家荡产,还要让当事人送入监牢。
    热点情报所
  • #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近4万亿# 企业存款变理财,居民存款去还贷,活期存款定期化。存款的市场发生这样的变化,结果导致社融数据和 M1和m2货币发行数据全部下降,人民币存款也在4月份大幅减少,这在央行的报告中显露无疑。
    央行发布了我国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之前的第一季度前三个月,我国的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但目前的最新数据,前4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7.32万亿元,那么也就意味着在四月份单月,我国人民币存款减少了近4万亿元。那么他们都去哪里了呢?存款市场发生何种变化? 1.在4月份,企业人民币存款减少了1.87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存款去理财了,不再以协定利率存款、通知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了。央行在去年5月曾经发布通知,四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BP,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停办。那么到今年5月进入到新规的最后执行期,最近各家银行密集调整这两类存款的利率。 例如股份制银行都已经发布,从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协定利率存款,一般不高于1.15%。未到期的存款将由银行系统自动分段计息并调整到位。银行针对企业存款揽储的最后两个后门产品已经被全部堵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存款收益太低了,那么自然会转向其他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所以近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急剧升温,4月全市场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增长约2万亿元,迎来久违回升,年内或有望跨过30万亿元大关。 2.在4月份,居民存款总量减少了1.85万亿元,同比多减6500亿元。这主要引发的原因就在于存款利率在不断下降,尤其是大额存单,利率的下降以及长期定期存款品种的减少,引发居民存款的利息快速缩水,那么居民存款的去向到哪里呢?一部分转入低风险的理财市场,一大部分由于提前还贷。 去年德先生就已经评估过,只要是投资和理财市场还不稳定,风险持续放大,那么提前还贷,将成为一种新型理财方式。房贷民众会通过提前还贷,降低自己的金融杠杆。从4月份起,在银行排队,争取提前还贷名额又成为一股风潮。想一想手中的余钱,不敢去理财,不敢去投资,存款利息又越来越少,获取的利息收入远远低于每个月的房贷利息支出,提前还贷不就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吗?! 3.当然目前还有一个新的变化,那就是活期存款下降幅度,超过了定期存款下降幅度。居民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虽然存款利率在不断下降,但是民众仍然会要放置一部分钱在存款之中,此时住户定期及其他存款增速更快。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较上年末增长为7.32%,远高于非金融企业定期及其他存款的0.58%增速。#储蓄难吗?# 这对未来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有可能将自己手中的钱花出去更为重要,但是如何花出去呢,可能变成一个长期可以产出的现金流资产最为正确。那么按照这个标准存款是不对的,投资是有风险的,理财的波动也是不能承受的。那么现在的网红的年金保险以及增额终身寿产品,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民众采购的热点。
    热点情报所
  • #男子不想还钱当法官面把证据塞嘴里# 男子愚蠢的行为,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不但因为在法庭上毁灭重要证据而被拘留和罚款,同时这份借款证据即使被销毁了,也会当做100%有用的证据,而是继续使用。
    法院庭审出现了惊悚的一幕,在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中,进入到质证环节。也就是双方去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查证和质疑,原告提供了被告的书面还款承诺,被告肖某不认可是其亲笔所书,要求进行质证,法官按照法庭程序允许被告查看一次证据原件, And后续如果继续不认可,可以申请笔迹鉴定。 此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被告拿到证据原件后,撕下来之后转身将其塞到嘴中咀嚼吞咽。法官制止不及,最终证据被销毁。但是他的这个行为能够否定借款事实吗?能够成功扳盘吗? 首先他在法庭上的这个行为,已经违反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之后经过法官的教育,被告认识到了错误,但是法庭仍然对其进行拘留15天罚款1万元。 另外虽然最重要的书面证据被毁灭了,但是就反而对于原告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被告的这一行为,反而证实了这份证据的真实性!否则被告也不会采取这种让人惊愕的行为了。所以在最后的庭审中,反而法官会否定被告对于证据疑虑的所有诉求,会百分之百确认证据的真实性。被告输官司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打官司那些事儿# 别在法庭上干这些蠢事,因为法庭在审理过程中全程录音录像。本来如果申请笔鉴定还有可能进行纠缠或者否定证据的真实性,现在全都完蛋了。
    热点情报所
  • 广州发改委回应水价拟上涨#全国民众都支持广州调整水价!在这个新闻被推上热搜之后,很多地方的民众对照了自己本地的水费价格,突然发现一下子不香了!第一阶梯的水价还不到两元钱,而很多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水价早已经是3块多、4块多乃至5块多了!
    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下,广州的自来水价该不该涨呢?这次广州听证会17人中有9人是普通居民代表,他们对于自来水价上涨的诉求更为强烈,在公开的报道中,还说明了他们情绪激动的表达,强烈拥护自来水价上涨。这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这些民众对照了全国其他城市的自来水价,发现即使这一次上涨,蔚来的价格也是全国相对比较低的。 所以我们可不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这17人全部同意广州向上调整水价,最重要的原因是这次调价之后,可能广州的自来水价要很长很长时间才能再做调整了?而这次调整的力度,看上去很大,但是价格对比全国其他城市可能还是比较低的!所以用这一次的调价来换取未来的价格稳定空间,大家觉得有没有道理呢? 至于调价的方案一还是方案二会被通过?倒是17名代表进行了激烈的争执,总体来看,方案一是让居民的用水价调整的更多,方案二是让企业的用水价调整的更多。那么对于普通居民占多数的听证会来说,肯定是愿意通过方案二了。#广州水价上调# 不要对这个问题再争执了,对比对比全国其他城市,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自来水价实在太低了!如果持续拖延下去,有可能将来广州自来水价上调一步到位,真是达到了一线城市的水平,那时候才觉得 委屈了。
    热点情报所
  • #新冠新毒株在美英等多国蔓延# 地球是一个村子,我们现在已经全面放开,也就意味着在国外发现的一些新毒株,未来早早晚晚也会在我们这里被发现。面对这种疾病,大家从容一点吧,淡定一点吧!
    现在国外主要的毒株是KP.2,占比超过28.2%。不过目前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毒株KP.2,它是JN.1变种的后代,也被称为“FLiRT”变体,因其在刺突蛋白中的突变位置而得名。那么包括KP.1.1在内的其他FLiRT变种也在美国流行,“FLiRT”最初是在美国下水道系统中发现的,但确切来源尚不清楚。 不过总的症状就是那么多,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和老人危害最大,其他人群即使被感染,挨过那段时光也就过去了。现在到处呼吁,长期佩戴口罩,对身体健康不好,那么大家是愿意戴着口罩防范病毒,又或者摘下口罩,勇敢的面对呢?
    热点情报所
  • #老人乘机遭拒后去世 儿子否认不孝#这是家属可能举报投诉不成功的,他们无法将老人死亡,与航空公司拒载的因果关系连在一起。即使航空公司聚载没有充分的理由,老人去世也与航空公司没有关系。
    不过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老人身患癌症,想从乌鲁木齐乘坐吉祥航空到上海进行治疗。而他唯一的儿子又是糖尿病,而且还骨折,出行困难需要足拄拐。为了治疗父亲的癌症,儿子已经将房子卖了10多万用于治疗费用。家中也没有其他的亲属,父亲如果想去异地治疗,只能自己去。 结果父亲买了机票,准备到上海治疗,去乘坐飞机时,吉祥航空发现,旅客坐着轮椅且身体虚弱、说话困难且无陪同家属,经了解患多项重疾,家属未能提供适宜乘机证明,最终安排旅客终止行程。但是老人决定买火车票,继续到上海治疗。 而是也给老人安排了送站的服务,不过在老人从酒店出门,却因为身体虚弱在楼梯上摔倒,最终不治身亡。儿子认为父亲的死亡与航空公司拒载有关系,所以进行了投诉。 现在看起来儿子还是个好儿子,航空公司也做的没错。但是这个家庭的现状,就出了这样的悲剧。父亲适合独自去上海治疗癌症吗?现在看起来肯定不适合。家庭窘迫的经济状况,也无法支撑儿子给父亲安排一个随身护工,其实想想,未来多少无子家庭和独子家庭将面临的窘境啊! 年轻的时候还是要给自己做好保障计划,如果他们有着重疾险或者住院险,那么是不是治疗的资金来源就不需要儿子卖房了呢?如果他们有着充足的养老年金,那么父亲是不是可以聘请一名护工全程陪同自己,坐飞机去异地看病? 保险的目的,就是想保障我们的人生不受意外和疾病的困扰。就是想保障我们的财富,可以用于我们一生所需。否则年轻的时候有工作能力,有认知社会的能力,怎么都好过。但是当老了之后,孩子依靠不上,又没有持续补充的现金流,碰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办呢?
    热点情报所
  • #两交易所5月16日恢复审议发行申请# 新股发行重启了!2.17亿股民心又悬一下了,下个星期一整个a股会怎么走?会不会因为重发新股而引发投资者信心下调,从而又开始引发指数的震动!股民也很清楚,a股肯定会发新股的,但是在a股投资信心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重启新股上市,对于整个市场的震动会非常大。大家如何看呢?
    第1支审议的新股是马可波罗瓷砖,仔细看这只股票,从2019年就开始谋求上市了,算上去这已经是第5个年头了。但是我们可以仔细看一看,虽然听上去这个品牌好像很洋气,但是它是一家切切实实的广东东莞私营企业,也就是传说的假洋品牌。那么他的股份也是高度集中,三个一致行动人总共持股超过60%。 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低迷,而且藏起来看市场已经不可能恢复到过去的繁荣状况,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企业,生产瓷砖和卫生洁具的品牌,未来的增长性又有多少呢?在5年的上市道路中,期间也曾经遭受过质疑,那么这一次上市它会成功吗?#还敢打新股吗?# A股真的是让人看不懂,从去年到今年一直讲着严刑峻法,但是看到那些违规违法的企业,有几个遭遇到刑事处罚呢? St美尚已经停牌准备退市,他们是将所有的违规违法行为集大成于一生,但是目前不仍然是实际控制人逍遥法外吗? 当然未来还可以打新股吗?
    热点情报所
  • #妹妹冒领亡姐近40万养老金获刑# 这个事可能会引发大家的争议,顶替自己的姐姐上了14年班,之后办理的退休手续领养老金,结果被发现后,以诈骗罪被法院刑事处罚。有民众说他虽然冒名顶替不对,但是他确确实实也上班了,为什么还要以诈骗罪判刑呢?
    这个事件发生在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有一名女子安某的姐姐,在1993年车祸去世。于是安某顶替其姐在工厂继续上班到2007年。2008年以姐姐名义办理退休手续,并从社保部门开始领取养老金。到2023年被发现一共领取了近40万的养老金。法院认为其构成诈骗罪,诈骗了国家社保部门的资金。最终因女子及时退赔赃款,并且认罪认罚,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4年,罚金2.5万元。 在这个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点: 1.女子以姐姐名义办理退休手续,15年间一共领取了40万的养老金。也就是说平均每年也就领取了2.67万元,每个月也就仅仅只有2200元。说明其领取的养老金水平相对比较低,在企业工作时缴纳的社保基数也比较低,应该也不是特殊人士,估计也就是在工厂工作的普通职工。 2.他顶替姐姐身份工作了14年还多,冒名顶替肯定是违法违规的,但是女子也踏踏实实工作了这么多年,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上班时所交的五险一金,也应该在退休后可以领取到养老金啊。那么最终领取的这40万元养老金都属于赃款被追缴,这应不应该呢? 之前也曾经发生过冒名顶替的案件,其中也有被冒名顶替者,在发现事实真相时,顶替人已经退休,开始领取养老金,那么也有诉求,既然被茂名顶替,那么本人出现是不是未来自己可以继续领养老金了,结果被社保部门已不是本人在工作时缴纳社保为由拒绝,那么这又是一个什么逻辑呢?
    热点情报所
  • #彩礼过高部分农村男青年举债结婚# 举债结婚,这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在上世纪80年代结婚要求“三转一响”,想想哪个家庭不是为了孩子结婚,拿出所有的积蓄,或者还要对外举债。到了现在,在一定程度上,彩礼、房子和结婚费用,已经变成了现代婚姻的三座大山。
    在很多农村地区,基本上可能家家都有自住的宅基地小楼。如果女方不提出在县城或者其他地方买商品住宅,那肯定女方针对彩礼和结婚费用就会提出要求,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至于彩礼给了女方之后,女方陪不陪嫁回去,那其实男方无法进行控制,所以彩礼问题就变成男女双方博弈的最主要矛盾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彩礼逐渐的水涨船高是不是一个双方互不信任博弈的最终结果呢?女方家庭认为,男方娶老婆太容易,没有付出什么成本,那就多要点彩礼,这样未来婚后男方对女方可能会更好一些,更尊重一些,因为花大价钱娶的老婆,如果未来离婚了,就不划算了。男方家庭认为,那还不如去买房子呢。但是因为买不起房子,也只能去思考通过高彩礼的方式讨媳妇呢。 如果在不考虑房子的情况下,彩礼就变成农村男青年结婚举债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如果考虑房子呢?所以农村男青年娶不上媳妇,并不一定是高彩礼的问题,更多的是农村现在还不够富裕,婚嫁观念还没有进入到现代化程度, 同样结婚也不是双方自由恋爱的结果。
    热点情报所
  • #百度副总裁璩静离职# 这可能是对于她最体面的离开方式了!这就应了一句古话,画虎不成反犬类!以为自己在某度内引入了所谓的狼性文化,节约了公司的资源,又学习了所谓的自媒体运营法,想以巨大反差的言语争议来搏出位,没想到最终是这个结局。
    之前听说是在菊厂工作,现在又从某度离职,因为这四五个短视频,一举天下皆知,他的后续职场道路会如何呢?还有其他的大厂敢去招募他做公关管理吗?估计可能性不大。但是有可能他会以这种搏出位的态度在自媒体圈闯出一条路来。看看后续他如何发展吧? 管公关的副总裁,却造成了公司的危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和反差。想一想也觉得不很专业啊!他的言论如果细细揪起来,有可能也是违反劳动法的规定的。传闻真的可能会变成现实啊!
    热点情报所
  • #西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措施# 上午杭州出了楼市新政,中午西安市也出了楼市新政10条,全国房地产限购限贷执行的城市,目前只剩下了六个,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还没有放松。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后续有可能就轮到一线城市的楼市新政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2024年又是关键的一年。
    在四月底到现在,准一线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楼市新政频频被推上热搜,即使在五一假期,也有多个城市推出了当地的楼市行政,其中有成都和无锡等等城市。但是总体而言,现在的楼市新政主要只涉及到买房人资格方面的限制全部取消,针对首付比例以及房贷利率的新措施,可能还要后续等待金融监管部门发布相关政策。 西安的楼市新政同其他城市并无太多新意,但是其中涉及到公积金贷款申请的额度以及利率方面是一个亮点。其中要求,坚守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不低于20%,二孩及以上多子女家庭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贷款最高额度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至1.2倍。 目前总结各地的楼市新政措施,有的仅仅是放开购房人限制,对于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购房一视同仁,对于购买首套房和二套房也是一视同仁。但是有些城市对于两孩家庭购房会有着倾斜的扶持,有些城市对于购房入户有着比较大的支持力度。 如果推测扶持楼市发展的政策方向,下一步可能就是金融房贷政策的变化了。如果将首付比例调低,那么可以现在购房的民众范围会大幅增加。如果将商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调,那么购房民众的成本将大幅下调。这可能对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西安买房经历# 北上广升等一线城市如果有了政策松动,那么也就意味着楼市的限购现代措施将成为历史,我国稳定房地产行业,在2024年度企稳回升的战略措施将极为坚定。
    热点情报所
  • #任泽平:杭州取消限购有城市还扭捏# 任泽平的评论很有意思,在他看来,既然全面取消限购,那就一股脑将政策出全,例如此次杭州的新政,就与买房落户,住房信贷等等措施关联在一起。任泽平认为:苏州、杭州等南方城市务实快速,有些城市还在扭扭捏捏,调控要缓,救市要急。
    德先生认为,任泽平讲话也不太负责任,治病救人,那也要缓缓施救,看着治疗效果不断的调整。一股脑的将虎狼之药全部上去,会不会导致刺激太过,反而引发更大的负面影响。例如导致民众认为未来可能还有更大的刺激措施,反而按下买房的心思慢慢等待?或者楼市稳定和反弹并没有如期的效果,那还有什么样的措施可以推出呢? 杭州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龙头,这一次的楼市新政已经很创新了,对于其他地方来说肯定要观察一下,如果效果挺好,是按照预定推演的方向走,那估计苏州等等地方也很快会出新的措施。如果预定效果没有达到,那么其他新一线城市出台的新政可能会调整方向。政策的推出是一点点试出来的,而不是一股脑想象出来的。#杭州房产新闻# 其实全国楼市的焦点还是关注于北上广深,因为他们的放松才代表着整体楼市的反转。那么他们会何时出台进一步的政策呢?
    热点情报所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