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在接受采访时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如果房价大幅下跌,最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德先生旗帜鲜明的反对他的观点,他这个说法太笼统,太武断,而且也是相对比较片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百姓如何定义?除了除了极个别极个别的民众,就是不属于,其他绝大多数的人都属于老百姓。那么针对房价下跌的现象,其实不同阶层、不同收入和不同财富拥有的老百姓,产生的影响肯定是不同。

如果我们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观点。那么只有一套房子的老百姓,无论是中低收入老百姓还是中高收入人群,房子也无法出售,只能自己居住,此时房价的短暂波动,对自己没有太大影响。那么这部分的老百姓其实就是一些中低收入老百姓,他们会觉得吃亏吗?

确实,从统计数据看,我国房产财富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城镇大概是60%-70%。但是要知道我国财富的分布可是非常不均衡的,有可能20%的人群占据着80%的财富。也就是说在房产领域也是如此, 80%的房子是被20%的人拥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房价下跌到底对什么样的“老百姓”影响最大呢?

房价到底谁说了算?绝不是这些专家说了算,而是购房人与房地产商的博弈结果,更是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结果。所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阐述的结论是绝对错误的,谁说房价下跌一定是老百姓吃亏呢?谁又能代表老百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要承认市场经济,那么就得承认房价涨涨跌跌是经济规律。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主要成熟经济体,国家的房价都是大幅下跌的,他们国家老百姓的房产自有率也是挺高的,那么最终是谁吃亏呢?两房破产倒闭,一流投行倒闭,资本家吃了亏。

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也公开出来反驳这位专家的结论。我们不能强行遏制房价的下跌,就如我们不能强摁着牛低头喝水一样,可能一次能摁住,但是次次能用住吗?如果自己没力气了,还能继续摁住吗?

另外中低收入的老百姓真的买不起房,那么能不能住上房呢?其实这就是目前我们政府最近工作的目标。我们这几年持续在推进三类房的建设,“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些买不上房的人也能住上房,当他们有房住的时候,他们还会急着去买房吗?他们还会关注房价的涨涨跌跌吗?所以房价下跌,他们会是最吃亏的一类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可能就是现在最正确的对策,还是要用三类房建设来化解住房矛盾问题。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公租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这可能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居者有其屋的最终解决路径,还是应该让那些高收入者去住洋房,住别墅,房产的价格昂贵,居住感受好。中等收入者去买商品房,既可以自住,也可以作为资产,长期持有。而低收入者,要寻求三类房,稳定的生活。

房价不可能永远下跌,只要有着通胀,那么通胀也会推着房价逐步名义价格的上升。所以现在确实要稳定房地产市场,但是对于房价下跌,还是要有正确的看法。市场规律,我们不要强行干涉,让子弹再飞一会,让房价再理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