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高雄的净峰寺,每天清晨,周大有都准时出现在长明灯旁,诵读《金刚经》。两年来,他不曾间断,誓言通过虔诚的修行,得到心灵的解脱。

然而,最近的他却感到越来越烦躁,诵经时虽然心无旁骛,但每当合上经书,纷繁的思绪就如洪水般涌入,扰乱了内心的宁静。

原本追求心灵平静的他,如今却陷入了更深的混乱与困惑。是自己的修行方法错了吗?还是自己根本无法理解佛法的真谛?就在他彷徨之际,住持法师指引他前去拜访广钦老和尚,希望能解开他心中的疑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广钦老和尚,台湾佛教界德高望重的禅宗大师,一生以苦修著称,门下弟子众多。他所讲的佛法,常常让人茅塞顿开。传闻,只要得到他的一句开示,便能如醍醐灌顶,扫除心中的疑云。

周大有带着疑问和焦虑,前去求法。走进禅房,老和尚正低头整理着一堆枯叶,似乎心无旁骛。

周大有恭敬地问道:“师父,我这两年来,每天诵经,最初有些法喜,但最近却越来越烦躁,内心乱如麻,甚至在诵经时也会分心。到底是什么原因,能否指点一二?”

老和尚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继续整理那些树叶。周大有在一旁等待,内心的困惑愈加深重。他不禁在心中猜测:“难道我修行的次数还不够吗?或许我还不够虔诚?”

就在这时,老和尚慢慢放下手中的枯叶,抬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慈悲与睿智。

老和尚轻声问道:

“你修行两年,诵了两千多遍经文,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要诵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问题让周大有一时语塞,他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心中只想着通过诵经来消除烦恼,达到开悟的境地。于是,他支支吾吾地回答:“我诵经是为了去除烦恼,求得心灵的安宁。”

老和尚微微一笑,慢慢开示:“与其诵经百遍,不如消除你的妄想,放下执念。当下便可得自在。”这句话如同雷霆一击,直击周大有的内心,让他豁然开朗。

广钦老和尚接着说道:“你看这地上的枯叶,飘落时并非由你掌控,却因风而落。而你为何要扫它们?是因为它们会脏了地面,对吧?但你是否意识到,枯叶的存在是自然的,它们的消逝也是自然的,你能控制多少呢?”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修行的方式,是否过于执着了?你想要通过不断地诵经来控制自己的心,但你忽略了,真正的自在,不是通过外在的行为来积累,而是内心的放下与清净。”

这番话让周大有瞬间陷入沉思。原来,自己一直在为了修行而修行,却从未真正意识到,修行的目的是让心灵回归清净,而非仅仅通过外在的行为来积累功德。

广钦老和尚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揭示了修行的真正意义:放下执念,才是真正的修行,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当你放下执着,清净的心自然会显现出来。”老和尚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一股清流,涤荡着周大有内心的烦躁与困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周大有的心境似乎有所转变。他明白了,修行并非要通过重复的诵经来获得安宁,而是要放下执念,回归心灵的本真。通过这一番开示,广钦老和尚不仅帮助他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也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二、

就在周大有逐渐领悟到放下执念的重要性时,他内心深处的焦虑和疑问却并未完全消散。那一天,他再次坐在蒲团上,试图将老和尚的教诲牢记在心。

然而,他发现自己的思绪还是无法平静下来。每当他闭上眼,便会浮现出过去商场上的风风雨雨,心中的贪念和执着依然牢牢地把他束缚住。

他开始怀疑:难道自己真的能完全放下心中的执着吗?修行的过程中,心的波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连自己的“我执”都无法辨认清楚。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心无挂碍?而“放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正当他陷入这番沉思时,广钦老和尚突然出现在他的身边,轻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