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机被誉为“地下蛟龙”,其强大的挖掘能力使得地铁、铁路、公路隧道的建设变得更加高效和安全。
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盾构机几乎完全被国外巨头垄断。
这个局面一直持续到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横空出世,才终于发生了改变。
然而,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什么我们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在市场上的售价仅仅是欧美国家的十分之一呢?
01
被西方国家垄断的技术
盾构机是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装备,不可或缺。
正是因为这种高科技装备,我们国家才能在各类复杂工程中披荆斩棘,开创辉煌。
然而,我们国家也曾经因为缺乏这种技术,受尽了别人的脸色,甚至还遭到了“勒索”。
在1997年,为了全面发展,我国决定建设西康铁路。
然而,这条铁路的规划中需要穿越秦岭,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秦岭蜿蜒崎岖,如何在这样一座大山中挖出一条长达18.46千米的隧道,成了当时专家们所要面临到的一个难题。
在这种情况下,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盾构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盾构机呢?
其实盾构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6年,当时比利时工程师毛瑟设计出第一台盾构机,用于修建从法国到意大利的铁路。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盾构机的诞生,从此开创了隧道掘进的新纪元。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到了1970年代,盾构机市场已经被美国、日本和德国完全垄断。
当时,中国如果想要使用盾构机,别说是买了,连申请购买的资格都要经过层层审批,因为那时中国被列在他们的禁运名单上。
在1994年,上海跨越黄浦江的地铁隧道建设中,我国首次引进了进口盾构机,这是一台日本制造的直径11.22米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然而,这次引进也遇到了诸多挑战。
日本盾构机设计要求最小覆土厚度为10米,而该项目的实际情况是最小覆土厚度只有7米。
当时日本人认为实际情况与他们的设计理念不符,便拒绝开工。这让项目方焦急万分,之后中国工程师们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但日本人却不予理会,他们担心如果按照中国方案进行,一旦出现问题,会影响日本盾构机的声誉。
最终,中方保证所有项目问题由中方负责,日方才同意让中国工程师参与进来,而中国工程师也成功解决了问题。
1997年,在西安至安康的西康铁路建设中,一段18.46公里长的秦岭隧道成为巨大挑战。
我们不得不从德国购买两台二手盾构机,总共花费了7亿人民币。
更令人愤怒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我们还得花高价请德国团队来维修,每小时的人工费高达600-800欧元。
不仅如此,德国工程师为了防止我们偷学技术,甚至在维修的时候还拉起了警戒线,不允许中国工程师靠近。
这样的经历,让中国工程师们感受到莫大的耻辱,同时也坚定了我们必须自主研发盾构机的决心。
而这份决心也推动着我们不断前行,最终迎来了自己的盾构机时代。
02
我国盾构机的自主研发
中国在决定自主建造盾构机之前,这项技术长期被德国、日本等国家垄断。
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破,无异于在险峻山峰上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2001年,中国将盾构机研发计划列入863重点工程。
这一决定象征着国家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时,中铁隧道集团被指定为项目的牵头单位,组建了一个由18人组成的精英研发小队。
这18人分别来自地质、土木、机械、力学、液压、电气控制和测量等多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一起开展了联合攻关。
然而,当时的德国却轻蔑地宣称,“即便给中国100年,也无法掌握这项技术。”
对于这些不屑一顾的言论,中国并没有被吓倒,与之相反的是更加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
但盾构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的零件多达2万,单单一个控制系统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相应的控制程序代码超过40万行。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当时我国的研发团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他们每天面对的不仅是技术上的难题,还有来自时间和资源的巨大压力。
没有现成的设计实物,研发团队只能通过盾构机的设计图纸,把零件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不停地研究和摸索。
中国的工程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历经险阻,终于在2008年,以王杜鹃为首的研发团队研制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复合式盾构机——中铁一号,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跨越。
在次年,中铁装备集团成立,并在郑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的盾构研发制造基地,正式拉开了中国人自主研发盾构机的时代序幕。
而在2012年成都地铁2号线的施工现场,成为了中国盾构机展示实力的舞台。
为了验证我国盾构机的性能,我们采用了1+1的形式:一台来自国外的盾构机与我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同时进行掘进作业。
这个对比的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市场信任度的一次重大考验。
结果令人振奋,我国的盾构机以绝对的效率优势,彻底碾压了国外设备。
这一胜利,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士气,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盾构机的卓越性能。
然而,展示性能只是第一步,如何开拓市场成为了新的难题。
面对国际市场上高价垄断的局面,中国盾构机在价格上的竞争力无疑成为了重要的突破口。
03
为何国产盾构机这么便宜?
根据相关的报道,国产盾构机在国际市场上售价低得令人咋舌,甚至只有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面对这一现象,不少人不禁疑惑:为什么我们要以如此低廉的价格销售技术先进的盾构机?
难道我们的盾构机在质量上不如外国的吗?
事实上,我国的盾构机在质量上是绝对值得信赖的。
能够连续多年在国际市场上畅销第一,已经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但我们的盾构机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
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国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因此选择了“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先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产品影响力。
一旦市场稳定,我们可能会逐步提高价格,并提升技术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可能是为了打破国外在盾构机市场上的垄断,低价的策略是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国外厂商敢定高价,是因为他们自认为技术垄断,可以随意要价。
而我们则是靠着扎实的技术和合理的定价,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只要我们的技术不过时,定价合理,就没有人能在市场上击败我们。
04
结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盾构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些盾构机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出口到了世界各地,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这标志着中国制造的盾构机已经从过去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了主动者。
而我国的盾构机不仅在技术上具备了先进性,而且在价格上也具备了竞争优势,这使得它们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现如今,中国的盾构机已经在法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的项目中落地,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力量。
选择“中国制造”的盾构机不仅是因为它们的技术和价格优势,更是因为它们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在未来,中国的盾构机有望继续走向世界,为世界基础设施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信源:海报新闻:2024年5月6日,“从零起步到占全球市场近7成,国产盾构机为什么能?”
光明网:2024年3月19日,“‘潜行’16年,只为制造这台中国人的‘争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