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行为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吗?

北京市一法律师事务所 韩洪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效力评价制度适用于所有民事合同。从民法典角度分析,犯罪也是一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因此,在刑法没有对犯罪行为所涉合同效力作出明确规定时,判断犯罪行为是否导致合同无效,应当依据民法典规定分析。

实务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犯罪行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其一,区分犯罪行为涉及的是合同内容还是订立合同的手段或者方式。

如果合同的内容违反强制性规定并导致当事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则合同应当被认定无效。例如,毒品买卖合同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合同的内容并未违反强制性规定,只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实施的其他违反强制性规定导致其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则不能认定合同当然无效。

例如,行为人为追讨合法借款,以非法拘禁犯罪方式强迫债务人签订了还款协议。此种情形下,犯罪行为影响的只是意思表示的真实性,依据民法典关于意思表示瑕疵的规定,该还款协议应当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并非绝对无效。

其二,区分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与合同的主体,只有这两个主体同一时,才会发生因犯罪导致合同无效的可能性。

例如,公司员工以公司代理人身份,与他人签订业务合同中的行为构成诈骗等犯罪。该合同的一方主体是他人,另一方主体是公司,不是员工,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与合同的主体并不统一。这种情形下,该合同是否对公司有效,取决于员工的签订合同的行为对公司是否构成表见代理,如果符合民法典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且不因其他情形而无效,则该合同有效,对公司发生效力。否则,合同对公司不发生效力,除非公司追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三,区分犯罪行为是发生在合同订立阶段还是履行阶段。

一般情形下,影响合同效力的犯罪行为多发生在合同的订立阶段,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犯罪行为,多数不会导致合同无效,除非合同的履行必然导致犯罪。另外,对于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实施的合同诈骗犯罪,原则上按照刑事程序处理,无需对相关合同效力进行评价。

综上,判断犯罪行为是否必然导致合同无效,应当依据民法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的规定分析,不能因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就认为犯罪行为必然导致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