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之前,在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南关街道西南关社区,有一个“状元胡同”。这个胡同,在清朝时期被称作潍县西南关的“新巷子”。新巷子是东西走向的,长约300米、宽约2至4米。之所以叫新巷子,是因为相对于附近的其他巷子,这个巷子形成的时间比较晚。
在这个新巷子里,晚清的27年间,曾经出过两名状元。一位是曹鸿勋,于光绪二年(1876年)高中状元;第二位是王寿彭,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上了状元。
曹鸿勋是有科举以来潍县出的第一位状元,曾官至陕西巡抚,在任期间打出了我国的第一口油井。
陕北有石油的记载由来已久,最早见之于东汉著名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高奴(今延安)有水可燃。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也对延长一带的石油作了考察和研究,并在《梦溪笔谈》中写道: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石油”这个科学命名。
曹鸿勋上任陕西巡抚前,曾有德国人意欲开采;曹鸿勋上任后,对当地农民使用土法开采的石油进行验证,见其油“湛清洁白,燃之异常光明”,遂决定在陕西延长办延长油厂。
1907年9月,中国陆地第一口油井完工,日产原油1000~1500公斤,史称“延一井”。延一井的钻采成功,标志着中国工业开采石油的开始,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油的历史。
王寿彭曾任山东都督府和巡按使署秘书、北京总统府秘书、山东省教育厅长,并改组创办了山东大学、出任校长。
王寿彭考上状元,据说有些事发偶然。那年,是慈禧的69岁大寿,他的名字有“寿比彭祖”的意思,非常应景,因而讨得了慈禧的欢心。对于这个偶然的说法,据说王寿彭曾专门写过一首打油诗回应: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
王寿彭在山东大学校长的位置上尽管只坐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却和当时在山大附中读书的15岁少年季羡林结了一段缘分。季羡林连续两个学期得了甲等第一名,王寿彭给他题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对联写的是“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扇面是摘录的一首《樊榭山房诗》、并自谦曰“羡林老弟正”。一个教育厅长兼大学校长,对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称老弟,也是一段佳话。
对于潍县而言,一条巷子里、出了两名状元,这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史上,也是不曾有过的事情。当时的潍县人倍感骄傲,新巷子也就顺理成章地有了“状元胡同”的新名字,并记录到了民国的《潍县志稿》中。
据老潍坊人说,潍县本地的古旧街巷,宽一些的称“街”,窄一些的称“巷”,更窄的称“过道”,本来是不用“胡同”二字的。只有“状元胡同”这个名字例外。在潍县,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被叫做“胡同”的古旧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