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意型皮瓣常用于皮肤移植手术,但其不稳定的血供限制了临床应用。通常,皮瓣远端容易发生坏死,其主要原因是缺血性损伤。缺血性损伤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细胞死亡、炎症反应及其他有害机制,最终导致不可逆坏死。这些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皮瓣的真皮层。

近年来,细胞程序性死亡研究的快速进展为克服随机皮瓣远端坏死提供了新见解。焦亡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依赖炎性半胱天冬酶和气孔蛋白家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已知其影响包括皮肤在内的多种组织。炎性小体是焦亡的标志,其形成导致caspase-1活化,生成IL-18、GSDMD-N和IL-1β等促炎因子,最终引发焦亡。焦亡的发现改变了传统对细胞死亡的认知,提出了减少不必要细胞死亡的新策略。

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在炎症的启动、发展和解决中起关键作用。根据微环境的变化,巨噬细胞可极化为具有促炎作用的M1型或具有抗炎作用的M2型。缺血损伤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活性氧(ROS)产生,触发炎性小体激活并引发焦亡,释放促炎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最初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促进局部细胞死亡并加重组织损伤;随后转向M2型,发挥修复作用,减少坏死。这为减少皮瓣缺血性损伤炎症提供了新策略。自噬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细胞机制,通过降解产物及清除受损细胞器维持细胞平衡。自噬通过降解炎性介质和调控细胞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同时与焦亡的调控密切相关。此外,自噬能促进VEGF分泌,从而增强内皮细胞迁移、管腔形成及血管生成。调节自噬流量可能成为缓解皮瓣缺血损伤的新策略。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其中的水溶性酚类化合物丹参素(DSS)广泛用于治疗心血管及脑部疾病。研究表明,DSS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同时加速心肌梗死后的血管生成,并通过抑制NF-κB通路发挥保护作用。然而,DSS在皮瓣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报道。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高伟阳主任医师在国际知名期刊Phytomedicine上发表文章《Danshensu enhances autophagy and reduces inflammation by downregulating TNF-α to inhibit the NF-κB signaling pathway in ischemic flaps》,报道丹参素在皮瓣缺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人员通过RNA测序识别DSS在缺血性皮瓣中的潜在靶标。观察到在皮瓣损伤前后与炎症和细胞死亡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而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特性的丹参素能够增强缺血皮瓣的存活率。通过分析存活区域、组织水肿、激光多普勒血流以及组织学检查评估随意型皮瓣的存活率。结果显示,丹参素促进了血管生成,诱导巨噬细胞极化向M2型,并减少了焦亡。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与血管生成、焦亡、巨噬细胞极化、自噬以及TNF-α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丹参素通过下调TNF-α抑制NF-κB信号通路,从而增强了自噬作用。TNF-α的过度表达激活了NF-κB信号通路,减少了自噬流量,并消除了丹参素的保护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作者发现丹参素通过下调TNF-α来抑制NF-κB信号通路,促进自噬并减少炎症,从而提高缺血性皮瓣的生存能力,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44711325000170#fig0001

中医药基础科研服务

相关咨询,加微信:1278317307。

福利时刻科研服务(点击查看):、、、、、。咨询加微信:12783173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