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市民韦女士向“新民帮侬忙”求助,去年11月16日,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试行“闸机常开门”后,原有的“无障碍通道”被关闭。每当她进站时,都不得不与正常乘客共用一条闸机通道。更让她倍感不便的是,正常乘客的出站口,成了特殊乘客的进站口,极容易造成人流对冲,安全隐患重重。
走得实在有点心慌!阿拉曾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专用通道
走得心慌
韦女士告诉帮忙君,她虽然是一名先天视障人士,但还是有一定的光感,只要有一条相对便捷安全的通道,自己就能够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和光线的变化辨识情况,较为顺利地搭乘地铁上下班。自从去年11月16日,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试点“闸机常开门”后,她就遭遇了“进站难”。
原有的专用通道被关闭,我跟其他乘客共用一条通道,别人出站时我进站,经常会发生冲撞。
接到诉求后,帮忙君跟随韦女士和她的母亲孔女士,一起来到了地铁2号线淞虹路站。她们从3号出入口进站后,慢慢地走近客服中心。帮忙君观察到,这里有4台闸机,闸机门都处于出站方向的“常开”状态,早高峰客流量较大,大量乘客摩肩接踵,他们在刷卡后,纷纷以较快的速度出站。
在“专用通道”的闸机前,韦女士停住了脚步。她向客服中心挥手致意后,一名工作人员走到她的身旁,待不少乘客纷纷完成出站后,示意她“可以通行”。正当韦女士准备进站时,一名年轻男子急匆匆地“挤”出站,擦碰到了她的肩膀。孔女士连忙出手搀扶,韦女士总算站稳了脚跟。
幸好我一直跟着女儿,不然她就可能被撞倒了!
韦女士进站时与乘客发生“对冲”
多次建议
急盼改善
孔女士直言,这样危险的一幕,几乎每天早晨都会上演。
平时,不少乘客还会误认为是我女儿不遵守规则,执意要“逆向”进站。
她坦言,自从去年实行“闸机门常开”新规后,原有专供特殊人群通行的无障碍通道被停用,而现有通道的引导和标识都无法到位,这些都让她和女儿感到十分不便。
低头看去,原有直通站内的“无障碍专用通道”出入口处被人捆上铁丝,已经彻底关闭。现有的“无障碍通道”标识也“很不起眼”,只是在地面上贴了一张小小的“专用通道”绿色指示贴,上面的字迹较小,还出现脏污和模糊的痕迹,放眼望去,通道四周的墙上也缺少标识引导。除此之外,盲道也没有铺设到位,无法对特殊人群起到应有的辅助作用。
原有无障碍通道被彻底关闭
据孔女士所述,她在日常护送女儿时,还曾亲眼目睹行动不方便的高龄老人在进站时,由于动作缓慢,险些被关闭的闸机门夹住。
当时,若不是有工作人员赶快阻挡,老人很可能就被夹伤了。很显然,这应当引起重视!
孔女士指出,早在去年9月,她们母女曾专门就此事,不仅在《乘客意见征询表》上亲笔写下了“市民建议”,还多次拨打热线电话。然而,自始至终,相关部门都没有给予过任何回应。
帮忙君陪同孔女士再次来到客服中心,反馈情况后,值班站长随即调取了《乘客意见征询表》,去年9月份的纸质记录赫然在列。这名站长告知孔女士,会就此事再次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早日给到回复。
韦女士母女曾在《乘客意见征询表》上留下建议
相关方面
给出回应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11月16日起,地铁网络在首批3号线张华浜站、4号线杨树浦路站和15号线吴中路站的基础上,新增18座车站为“闸机常开门”试点,包括1号线新闸路站、2号线世纪公园站、3号线漕溪路站、4号线塘桥站等。帮忙君前往其他站点调查后发现,同样是试点“闸机常开门”的车站,做法却“大相径庭”。
▶ 地铁4号线塘桥站内,运营方在闸机出口摆出写有“只出不进”字样的易拉宝,引导乘客有序出行。同时,现场为无障碍人士留出了“专用通道”。
地铁4号线塘桥站内,设置了专用的无障碍通道
▶ 走进地铁4号线杨树浦路站,站点同样设置了一条独立、畅通的无障碍通道。帮忙君看到,有需求的市民只要招呼客服中心,就会有人前来开门,专供特殊群体出站。
地铁4号线杨树浦路站内,无障碍通道畅通
▶ 而在地铁14号线浦东南路站,帮忙君却发现这里的情况与淞虹路站相同,6台闸机中,一条特殊乘客的“无障碍通道”也是与正常乘客共用。
地铁14号线浦东南路站内,特殊人群和正常乘客共用出站闸机
采访中,韦女士和孔女士表示,设置“闸机常开门”是为了提高通勤效率,他们能够理解并支持,但在便捷广大人群的同时,是不是也能给特殊群体留出一条安全之路,让他们也能切实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希望地铁方面能够给予更多人性化的改善措施,让“无障碍通道”真正能“无障碍通行”。
截至发稿时,帮忙君收到相关方面回应称,将加强相关进站“无障碍通道”的人工引导,确保特殊人群通行的安全和便捷。
帮侬忙工作室
策划 | 钱俊毅
文字 | 徐驰 夏韵
摄影 | 徐驰 夏韵
编辑 | 钱俊毅 姚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