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邯郸市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成功为一名早产儿实施了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为这个小生命打开了“生命的绿色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患儿胎龄仅为34周,因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而接受了剖腹产手术,出生时羊水偏少且脐带绕颈一周,体重仅为1490克。出生后,宝宝哭声微弱,肌张力低下,循环状况不佳。面对这一紧急情况,新生儿科副主任岳明迅速组织抢救,为患儿建立了呼吸通道,并在手术室确保宝宝情况相对稳定后,将其转入新生儿科进行进一步治疗。在新生儿科,宝宝接受了心电血氧监测、胃肠减压以及CPAP辅助呼吸等全面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宝宝生命体征稳定后,如何克服治疗中的障碍,促进其健康发育,成为了新生儿团队面临的重要挑战。在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不可避免的环节,包括抢救用药、抗感染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等。然而,对于这位低出生体重的宝宝来说,由于其皮肤娇嫩,血管细小且脆弱,外周静脉用药面临着极大的困难。

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新生儿团队在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实施“脐静脉置管术”。岳明副主任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严格按照置管流程,每一步都操作得细致入微,最终成功完成了脐静脉置管。术后,宝宝的情况良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脐静脉置管(UVC)作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救治技术,在新生儿科静脉输液通道的建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新生儿外周血管壁较薄、通透性较大,容易引起血管外渗水水肿、组织坏死等问题,导致穿刺困难或失败,需要反复多次穿刺,且留置时间相对较短,给患儿带来极大的痛苦。而脐静脉置管则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对于需要输注高营养液体的患儿来说,更是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脐静脉置管的实施还减少了静脉穿刺的次数,进一步减轻了患儿的疼痛,有利于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脐动、静脉作为新生儿特有的血管通路,早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就被学者前辈发现其在医学领域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如今,脐静脉置管技术已经成为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新生儿科开展这项技术已有数年,技术成熟且应用广泛,为早产儿、危重患儿以及低体重新生儿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治疗保障。同时,脐静脉置管也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外营养的新生儿,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