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始终会面临战争,而且有时候战争突然发生,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制止的。有时候明明双方剑拔弩张,要打仗的时候却突然停战了,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却不会直接发动战争。那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短期内来看,战争似乎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双方利益一致,就可以达成协议,长期共同发展,没必要非得弄个你死我活。但很多时候,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并非完全平衡,很容易形成力量差距,也就容易形成大国欺负小国的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战争都是为了抢夺地盘,抢夺人口,抢夺其他社会资源,而不是为了所谓的仁义。无论是孔子宣扬的仁,还是孟子宣扬的义,都不会被诸侯采纳。俗话说,“春秋无义战”,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形成一定的平衡,或者形成制衡关系,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当国与国之间的力量出现明显的差距,就存在着大国欺负小国的现象。就和两个人一样,倘若两个人势均力敌,力量和智慧差不多,就不会存在的互相侵犯的现象,很有可能合伙干一件事。当他们出现力量的巨大差距,强者就会欺负弱者,甚至要让弱者当自己的奴隶。灵长类动物似乎都有这种称王称霸的野心,这种野心似乎存在于这种动物的基因里。猴山上的猴子就是如此,公猴通过决斗产生猴王,猴王要把所有母猴纳入后宫。当一个猴群发展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侵占其他动物的领地,甚至会把马或鹿当成自己的坐骑。两个猴群之间会发生打斗,不管有多少死伤,猴王是不会在乎的。

人类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力量均衡的关系,倘若不均衡,就会发生打架行为。人们会用力量征服其他人,尤其是在野蛮时代,力气强大是生存的必要标志。即便进入了封建时代,力气强大的人仍然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力气弱小的人只能蝇营狗苟,甚至长期被欺负,不得不依附于力量强大的人。有了官僚体系之后,官员虽然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但官员有权力做背书,有自己的衙役保护,甚至还可以调动军队,那么官员就具有强大的武力。可以征服地方反对势力,可以定期剿匪。倘若把这种模式放到国与国之间来考量,那么一个国家强大之后,就一定会欺负其他弱小的国家,把弱小的国家沦为殖民地。国与国之间的弱肉强食是常有的事,甚至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不管是武力入侵还是经济入侵,都是一种侵略,不管是真正的枪与炮的战争还是贸易战争,都是战争。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类族群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口数量激增,地球资源就显得不堪重负,这个时候倘若不对外发动战争,一个国家内部就很可能资源枯竭。发动战争的国家可以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用于本国的发展。不管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要实现大一统,还是当代国家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力量制衡,都会发动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帝似乎在人类的基因里添加了好斗的因素,添加了称王称霸的因素,只要一个人足够强大,就要称王称霸,甚至不惜采用打斗的方式称王称霸。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放大了的个人,是一个人统治的群体,可以实现统治者的愿望。当这个国家强大到一定的程度,统治者就会发动对外战争,掠夺敌国的资源。不管是胜了还是败了,都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胜了可以掠夺敌国资源,而败了自己国家人口削减大半,国内的资源也就够用了。倘若国与国之间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力量制衡,就可以长期保持和平的状态,甚至可以共同发展,实现世界制造。但这种力量平衡很容易出现问题,只要有一个国家打破这种平衡,就会让长期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土崩瓦解,甚至有的国家可以凭借一己之力毁灭地球,就会让其他国家感到心惊胆战。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说白了是经济纠纷引起来的,都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打仗。不管是掠夺对方的资源,还是削减本国人口,都为了经济发展。很多发动战争的理由是荒唐可笑的,尤其是建立民族共同体的口号,就显得有些孱弱,只是一种借口罢了,并不会真正实现民族融合。而宣称狭隘的民族主义,认为本国民族才是最优秀的民族,其他民族都是劣等民族,要征服其他劣等民族,就是赤裸裸的侵略了。即便进入了当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时期,战争也不可避免。有经济发展就有利益纠纷,有利益纠纷就有战争发生。国与国之间的发展理念不一定相同,也不能互相说服,很容易在某些利益上纠结,也很容易因为利益而发动战争。倘若发动战争的时候,让各国的君主以及儿子冲在最前面,那么战争就不会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短期来看,只要各个国家形成力量上的均衡或制衡,就可以避免战争,而从长期来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必然要遭受战争的摧残。倘若有人幼稚地以为保持中立就可以避免战争,那么这样的人一般都带有明显的偏见,因为几个国家大战会影响很大,是俗话说的“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积蓄力量,准备战争才是保护自己的好办法,不然只是醉心于美好的和平,就像讲仁义的宋襄公一样,最终亡了国。强盗发动了战争,讲究和平的国度就必须用强盗听得懂的语言和他们对话,要用武力对抗,不然只会沦为经济附庸国或殖民地。歌曲里唱的“时刻准备着”,并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