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聚精会神 齐治久安——运动障碍临床诊疗思维提升项目·线下研讨会”成功收官!

2024年12月28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牵头发起的“聚精会神 齐治久安——运动障碍临床诊疗思维提升项目”线下研讨会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会议很荣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欣教授北京医院陈海波教授担任大会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薄奇静教授担任特邀嘉宾,北京回龙观医院谭云龙教授北京协和医院万新华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冠军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孟红梅教授担任评审专家,进行了一场高水平学科经验交流和碰撞。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让我们一睹为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大会现场照片

会议伊始,于欣教授陈海波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先后发表了开场致辞。于欣教授指出,“运动障碍疾病在精神科相对少见,且少有医院配备有专业团队来应对这类疾病,因此有必要增强相关知识学习。此外,这类疾病的诊治有时会涉及精神科与神经内科等多学科的联合诊治。这次的会议是一个多学科、多形式的盛会,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于欣教授开场致辞

陈海波教授强调,“运动障碍疾病涉及精神科和神经科,在诊断和鉴别诊断过程中,误诊和忽视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化对运动障碍疾病的认识,加上现有药物的有效治疗,相信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这次的会议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陈海波教授开场致辞

随后,薄奇静教授《多维剖析 重识TD,从TD影响看规范诊疗的紧迫性》为题,深入探讨了迟发性运动障碍(TD)当前的诊疗现状以及规范性诊疗的相关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薄奇静教授作学术分享

TD诊疗现状不容乐观,规范诊疗刻不容缓

从TD的多维危害谈规范诊疗的紧迫性

薄奇静教授分享道,近年来,国内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TD患病率高达36.0%~46.5%,高于全球水平(25.3%)[1-4],这可能与亚洲人群对CYP2D6的代谢率高,导致抗精神病药物产生更多有毒代谢产物有关[5],且TD对患者和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第一,影响患者及照顾者的日常生活。对于TD患者,主要体现在影响患者职业发展、社交活动、心理状态、睡眠、锻炼、说话等方面;对于照顾者,主要表现在因照顾患者而无法按时上班、不能从事全职工作以及影响升职等方面[6-7]。第二,影响原发病的治疗。TD作为精神障碍复发的最强预测因子,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48.4%的患者出现漏服/减量药物,39.3%停用抗精神病药物,35.7%的患者选择不再就医[6,8]。不仅如此,患者死亡率可随TD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9]。第三,影响医患关系。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医生认为TD是造成医疗纠纷及诉讼的原因之一[10,11]。

从TD的医疗现状谈规范诊疗的紧迫性

薄奇静教授表示,我国在TD的诊疗方面面临多重挑战。首先,TD的防治效果不佳。目前,使用二代抗精神病药(SGA)治疗的患者TD患病率仍较高[4,12-13],且对于已经出现TD的患者,尝试抗精神药物减停或者换药的效果并不理想[14]。其次,国内医师亟需接受TD的专项培训。约1/3的医生表示对TD的治疗信心不足[10,11],九成以上的精神科医生认为有必要进行TD诊疗的培训[10]。再者,目前尚无基于中国国情的TD指南。国外TD相关指南已有多版更新,其中,新一代VMAT-2抑制剂获得美国神经学会(AAN)指南治疗TD的A级推荐,可为国内指南制定提供参考[15]。最后,患者和家属的TD知识的普及不足。多数患者对TD缺乏认知,多达2/3的TD患者未意识到自己的不自主运动[16],导致确诊及转诊时机的延误。

总的来说,TD对患者及社会的深远影响,重视TD规范诊疗刻不容缓,亟须制定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循证指南以规范临床诊疗。以此为基础,针对医疗队伍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针对患者及家属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等手段、普及TD知识,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智者争锋:运动障碍诊疗思维的终极较量

紧接着是备受期待的病例分享环节。“聚精会神 齐治久安——运动障碍临床诊疗思维提升项目”自2024年7月启动以来,受到全国医务工作者的热烈关注与大力支持。历时6个月的层层选拔,优质案例强强对决,最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俞立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雪平教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许俊亭教授天津市安定医院马静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陈靖教授5名优秀的医生从中脱颖而出,在此次线下研讨会上进行病例分享。

俞立强教授以《虽迟但氘》为题介绍了1例长达40年精神分裂症病史的73岁男性TD患者,患者头部、口下颌及肢体不自主抖动30年,在接受氘丁苯那嗪治疗6mg bid起始剂量治疗并调整至12mg bid维持剂量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俞立强教授线上作病例分享

陈雪平教授以《运动障碍疾病诊治过程中的“陷阱”》为题分享了1例运动障碍伴发TD的复杂病例。该患者20年前出现右上肢震颤,1年前震颤加重,考虑“特发性震颤转帕金森”,治疗后震颤症状有所改善,但口舌不自主运动仍未改善,且情绪焦躁。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服用精神病药物2月余,进一步诊断评估考虑为“特发性震颤转帕金森、TD”。结合患者病史调整患者用药,加用氘丁苯那嗪6mg bid起始治疗,并逐渐加量到12mg bid维持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口颌舌不自主运动,焦虑情绪明显缓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陈雪平教授作病例分享

许俊亭教授以《氚丁苯那嗪治疗成人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分享》为题呈现了1例34岁女性TD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曾有精神分裂症史,服用精神病药物后,病情逐渐稳定,但逐渐出现不自主运动,考虑诊断为TD。减量精神病药物后,不自主运动仍然存在,联合使用氘丁苯那嗪后患者不自主运动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许俊亭教授作病例分享

马静教授以《重获新生,手到“嗪”来》为题展示了1例有2年抗精神病药物服用史的69岁女性患者,半年前出现口唇、肢体不自主运动,考虑为TD。逐渐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改用其他抗精神药物治疗后,下肢肢体痉挛减轻,但口唇不自主咀嚼及伸舌未改善,加用氘丁苯那嗪治疗后,患者口唇不自主运动减轻,下肢肢体痉挛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马静教授作病例分享

陈靖教授以《迟发性运动障碍病例分享》为题介绍了1例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服用史的中年男性患者,在药物减量过程中出现异常运动增多,症状持续1.5年未缓解,符合DSM-5诊断标准,并从一元论、二元论角度全面考虑进行鉴别诊断,最终确诊为TD。在加用氘丁苯那嗪进行药物调整后,有效缓解了患者肌张力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陈靖教授作病例分享

5位医生均表现抢眼、尽显风采,深入分享了运动障碍疾病的诊治经验,赢得了评委们的高度赞赏。评委们从临床角度出发,围绕病例选择的精准度、既往用药史、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创新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就临床诊疗中的实际问题与参会选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思想碰撞中激发选手们思考。

北京回龙观医院谭云龙教授:“T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医源性获得的疾病,因此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在临床上慎重考虑合并用药的问题,尤其是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中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需要特别小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谭云龙教授进行专家点评

北京协和医院万新华教授:“作为临床医生,我们应当立足临床特点,找到关于病因的重要线索。陈靖教授的病例非常典型,从一元论、二元论的角度,清晰地定位和定性病例,脉络分明。病例中患者颈部后仰的症状,在TD中非常常见,是我们在运动障碍疾病中识别TD的关键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1:万新华教授进行专家点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李冠军教授:“对于精神科医生,在用药时必须更加谨慎,全面考虑药物的潜在影响。从诱发TD的角度来看,药物的增减不能过于急躁,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来稳定病情,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临床实践中需要重视的要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2:李冠军教授进行专家点评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孟红梅教授:“当患者有多种运动障碍症状,再出现不自主运动时,临床上容易被误诊。此时需要结合病史,及时做出诊断。在用药方面,临床上加药速度可以稍微放缓一些,以便我们有更充分的观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3:孟红梅教授进行专家点评

经过公平公正的评选,综合专家评审的意见以及公众投票的结果,最终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陈靖教授荣获一等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雪平教授获得二等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俞立强教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许俊亭教授、天津市安定医院马静教授获得三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4:于欣教授与陈海波教授为一等奖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5:万新华教授与谭云龙教授为二等奖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6:孟红梅教授为三等奖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7:李冠军教授为三等奖颁奖

在会议总结环节,陈海波教授指出,通过对主题演讲和病例的学习,以及在场专家的精彩点评,加深了大家对TD的认知。他提出,TD通常在抗精神病药物减量或停药过程中出现,但也存在于持续用药的患者中。那么当患者出现TD时,是否应该继续减少或停用抗精神病药物,以观察症状是否减轻?以及减量是否会导致TD症状加重呢?

李冠军教授对此表示,药物为神经递质系统修复提供可能性,但患者疗效的改善不仅依赖药物。对于药物引发的TD患者,建议谨慎调整药物,选择多巴胺阻断作用较弱或5-HT活性较强的药物,以平衡疗效和减少副作用。于欣教授认为,即使不减少药物剂量,长期用药后多巴胺D2受体的上调也可能导致TD和精神病复发。因此,建议使用多巴胺D2受体拮抗作用较弱或能快速解离的药物,以及换用多巴胺D2受体拮抗作用较弱,但同时具有较强抗精神病作用的药物。

小结

TD是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相关药物引起的运动障碍,临床表现为一系列异常的不自主运动,对患者功能、照顾者负担、精神疾病管理、医患关系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当前TD医疗现状并不理想,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结合循证证据制定国内TD相关指南、针对患者及家属普及TD知识,已刻不容缓。

本次“聚精会神 齐治久安——运动障碍临床诊疗思维提升项目”的圆满收官,不仅让我们见证了一场知识、创意与智慧的火花碰撞,更看到了医生们在运动障碍诊疗领域的学术风采与个人综合实力。希望这能够进一步提升国内医生对运动障碍疾病的认识,促进其规范化的早诊早治,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Hui L,et al.Schizophr Res.2017 Apr;182:104-109.

[2]Uludag K,et al.Asian J Psychiatr.2021 Dec;66:102877.

[3]Liang Q,et al.J Psychiatr Res.2022 Jul;151:181-187.

[4]Carbon M,et al.J Clin Psychiatry.2017 Mar;78(3):e264-e278.

[5]Koola MM,et al.J Psychopharmacol.2014 Jul;28(7):665-70.

[6]Jain R,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23 Apr 3;84(3):22m14694.

[7]Jain R, et al. J Patient Rep Outcomes. 2023 Nov 28;7(1):122.

[8]Rubio JM, et al. Lancet Psychiatry. 2020 Sep;7(9):749-761.

[9]Chong SA, et al.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9;29(1):5-8.

[10]孙振晓, 等. 临床荟萃. 2018;33(3):214-216,220.

[11]Joseph CJ, et al. The Psychiatrist, 35(5), 164-167.

[12]Guo X, et al. Medicine (Baltimore). 2021 Aug 13;100(32):e26912.

[13]朱剑,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5(13):173-176.

[14]Mentzel CL,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17 Mar;78(3):e279-e285.

[15]Bhidayasiri R, et al. J Neurol Sci. 2018;389:67-75.

[16]Jain R, et al. J Clin Psychiatry. 2018 Mar/Apr;79(2):nu17034ah1c.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