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因为查询与艾滋病有关的数据,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健康数据>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情况中看到一组数据,令人困惑。

2023年,全国新增乙型肝炎发病人数1052998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前11个月,每月新增乙型肝炎发病人数均超过10万人。比如下图所示,2024年11月份,全国乙型肝炎发病人数133186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前11个月全国乙肝发病人数数据:

1月135873人;2月122780人;3月152967人;4月140564人;5月139523人;6月129221人;7月145530人;8月140045人;9月125765人;10月128731人;11月133186人。

合计2024年前11个月乙肝病人发病人数为1494185人。

仅前11个月的发病人数比2023年全年增加41.9%,预计全年同比将增加超过50%。

重要说明:

上述发病人数是否是新增乙肝病人,依据目前我国传染病发病报告制度,无法完全确定就等于新增乙肝病人。

传染病报告发病是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相关机构在发现传染病病例时,按照法定程序和时限,将相关信息报告给卫生部门的过程。

传染病人出院后重新住院是否算作新的发病报告,取决于具体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政策。一般来说,如果病人出院后再次出现症状,并且经过检测确认再次感染,那么这可能会被视为一个新的病例。通常乙肝病人出院后,会转为一个长期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病人出院后再次发病的概率取决于多种因素,这种概率约为10%-30%。

另外,根据世卫组织数据,近几年全世界乙肝发病新增总数约一百多万人。

由此看来,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新增乙肝发病非常少,甚至有的国家可能基本上没有。

新增乙肝病人几乎全都是在中国!!

为什么会这样?

乙肝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体液传播三大类。母婴传播发生在母亲与婴儿之间,只要在孕期及时监测,必要的时候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在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就能很好的阻断病毒感染;血液传播方式则较广,比如不正规的献血、输血、不正当使用医疗器械、纹身、打耳洞、拔牙等多种行为都可能引发感染;性传播主在是在性接触时通过分泌物或精液、体液等的传播。

阻断病毒传播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全民接种疫苗。

2000年之前,很多医院已经开始了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技术的推广,从2002年开始,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范围。

上面两个措施实施的效果非常显著。

根据统计分析,近年乙肝新增病人的以中老年人为主,这批人很可能多数没有接种过任何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诞生及在中国发展史(资料摘自网络)

1965年,美国人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发现了乙肝抗原物质Aa(澳大利亚抗原,现在人们熟悉的乙肝指标“澳抗”,后改称HBsAg,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这一发现使得乙肝疫苗的研制成为可能,巴鲁克•布隆伯格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因对传染病的起源及传播的研究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70年,伦敦Middlesex医院的D.S Dane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Aa阳性患者血样中的乙肝病毒颗粒——HBV的双层壳病毒颗粒。该病毒的最外层膜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也是乙肝疫苗的基本成分(疾病控制的中心环节)。

20世纪80年代末完成了乙肝病毒的基因测序。

20世纪70年代末期,默克公司开始研制乙肝疫苗,1981年,其血源性乙肝疫苗获得FDA的上市批准;1986年,默克公司转基因酵母乙肝疫苗获FDA的上市批准。

此后,同样利用转基因技术,人类将乙肝病毒抗原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细胞中,获得了多种乙肝疫苗的生产技术。

在20世纪70年代,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首任所长陶其敏教授成功研制出血源性乙肝疫苗;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见后注1)研制的乙肝疫苗获得成功(笔者注:这则信息过去没有,是近几年才出现在网络,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直到1986年中国仍不具备大规模生产乙肝疫苗的能力。

鉴于当时中国直接购买乙肝疫苗的费用极高(当年按照一个疗程三针计算,共需100美元),1989年默克公司决定将重组乙肝疫苗技术以象征性的7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中国。

默克公司的做法,事实上放弃了高额专利费和中国乙肝疫苗市场的利润,收取的700万美元连培训中方技术人员和支付其派遣到中国的专家费用都包不住。

双方在合同中约定:默克公司负责提供生产重组乙肝疫苗的全套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设计等、培训中方人员,确保在中国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乙肝疫苗;中国负责设计、建造年产量4000万剂的乙肝疫苗生产线,以保证可以免疫全部新生儿。

从1990年5月开始,来自北京和深圳等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到美国默克公司,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购买测试设备、接受培训;设备运回中国后,默克公司派遣工程师到中国帮助建厂;中国成功生产出同等质量的乙肝疫苗后,默克公司则完全退出中国乙肝疫苗市场。

1992年,在卫生部和广东省的牵头下,深圳康泰生物公司成立,成为承接默克公司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生产的企业。同一年,卫生部宣布乙肝疫苗被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

1993年10月,中国生产出第一批重组乙肝疫苗。

卫生部宣布把乙肝疫苗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后的10年里,并没有实现乙肝疫苗的免费接种,而是由家长支付接种费用。

直到2005年,国内才开始真正实现全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又过了四年,到2009年,国家才宣布为所有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当前30岁以下的人群理论上已经全部接种)。

(注:实际情况是1997年康泰公司的产量已经能够满足全国新生儿接种的要求)

卫生部的专家解释,之所以花了这么久的时间才免费,是因为国家缺钱,计划免疫需要的人员培训和基础设施都很费钱,财政负担不起这笔开支。

关于首家生产乙肝疫苗的企业——深圳康泰公司

深圳康泰的乙肝疫苗生产线93年建成,94年投产,97年市场占有率超过60%,年产量已经达到了当初合同中约定的可以保证全部新生儿接种需要的4000万支。

1999年,康泰公司年销售额过亿,净利润率接近30%。

2008年,经过战略性资本重组,康泰生物的国资退出,杜伟民成为深圳康泰的实际控制人。

2012年发生了康泰乙肝疫苗事件,起因是多名婴儿接种其乙肝疫苗后死亡。

2013年12月,多家媒体报道,数名婴儿疑似接种了康泰生物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出现死亡。

2013年12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出通知,决定暂停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产品,并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

2014年1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关于通报:未发现康泰生物生产的乙肝疫苗存在质量问题。

截止2021年7月,中国有10家企业生产乙肝疫苗,其中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甲型为灭活苗,乙型为酵母表达重组乙肝表面抗原),其它8家企业生产重组乙肝表面抗原亚单位疫苗。

目前中国生产乙型肝炎疫苗有三种技术路线,酿酒酵母、汉逊酵母、CHO细胞生产乙肝表面抗原(HBsAg)重组亚单位疫苗。其中华北制药金坦生物、国药兰州所、北京亚东生物、北京华尔盾生物采用CHO细胞表达系统生产;深圳康泰、国药北京所、北京科兴采用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生产;华兰生物疫苗、大连艾美汉信采用汉逊酵母表达系统生产。

目前在中国,成年人可以自费接种乙肝疫苗

全国各地的某些医院(如传染病医院)或社会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向所有成年人提供自费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可自行在本地查询接种要求及程序)。

通常,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即接种首针乙肝疫苗1个月时打第二针,6个月后再打第三针,一共3针。

自费乙肝疫苗的价格因疫苗类型、剂量、地区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区间较大,通常在50-150元区间。

后注1:关于1982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的乙肝疫苗获得成功

网络查询结果是,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由侯云德院士在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α1b型干扰素基因,并成功研制出于1989年我国批准的第一个在我国生产的人重组干扰素。

故文章中备注为:(笔者注:这则信息过去没有,是近几年才出现在网络,有点横空出世的感觉)。

这是谁编的?为什么要编这种谎言?

本文声明:文章中的资料来自网络,声明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