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1月10日,“过程思维与人类未来”学术研讨会暨《历史、实践与过程:马克思与怀特海思想的共通性》新书发布座谈会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思维科学与认知哲学专业委员会、科技风险治理与人类安全专业委员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过程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哲学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线下参会,另有30多人通过腾讯会议同步参会。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郦平教授以《从辩证法的历险到应急伦理的出场》为题,围绕张秀华教授纲领性的力作及过程思维与未来进行专题化探究,详情请见下文。

从辩证法的历险到应急伦理的出场

郦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张秀华教授在《历史、实践与过程:马克思与怀特海思想的共通性》一书中,对“历险的辩证法以及拯救者被拯救”做出了深刻诠释,提出了“马克思从黑格尔哲学中拯救出辩证法,并创造性地将其改造为历史(实践) 辩证法、劳动和生产辩证法⋯⋯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精神实体双重化运动的批判性改造,实现从抽象主体的双重化运动向具体主体实践的双重化转变、从单纯精神的提升向人的解放与发展转变、从劳动创造人向劳动解放人和成就人的转变,表明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成物与成己以及解放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统一,人们总是在改变对象世界的过程中改变自身”(张秀华:历史、实践与过程,第2-4页)。

按照这一理解,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转变。从早期自然哲学朴素辩证法到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再到马克思的“历史-实践的辩证法”、怀特海的“过程-关系的辩证法”,每一次转变不仅推动了哲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认识的深化。

首先,辩证法的每次历险都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探险、是对既定观念和理论的深刻反思及变革,这是对既定的认知边界与理论架构的挑战,更是对真理与智慧的不懈追求和优化。如梅洛-庞蒂所言:“辩证法是一种不断探险和反思的过程,它不断挑战既定的观念和理论框架,寻求真理和智慧的深化。辩证法的历险体现在它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批判和反思来推动思想和理论的进步”(梅洛-庞蒂:辩证法的历险)。如果“辩证法的历险”的重要意义在于,当人类生存遭遇新难题与新挑战时,会通过批判性反思来推动思想与理论的跃升。那么,辩证法的每一次历险,不仅是智力上的冒险,更是对人类心灵、精神乃至生存境遇中紧迫难题的深刻省思与积极应对,每一次这样的历程,都蕴含着应急伦理的出场,即面对生存急难,以去伦理、去存在的方式做出的紧急应对。

其次,辩证法的历险,既是对概念的适当排序,更是指向全新思维方式的应急伦理尝试。譬如,柏拉图的辩证法是对概念的适当排序,是对概念体系进行精妙编排,以让具体的概念上升到最高和最普遍的概念,这一转变,不仅是辩证法自身的一次重大历险,更是对古希腊传统思维模式与概念框架的一次颠覆性革命。见“柏拉图的辩证法是这样一种学说,它对概念适当排序,以让具体的概念上升到最高和最普遍的概念”。(阿多诺:辩证法导论,第6页)。在柏拉图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的申辩就是以应急伦理出场的方式对人类全新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辩护。这标志着辩证法从早期自然哲学向更高精神层次的哲学探索的飞跃。

最后,辩证法的每一次历险 ,也是展开一场矫正概念秩序、恢复人类生存伦理秩序的伟大尝试,是在应急情境下对人类思维与生存困境的思维超越与观念突破。辩证法不满足于既定的概念秩序,而是通过探究对象的实际存在,力求克服方法的纯粹主观性或单纯任意性,将那些原本游离于概念之外的存在纳入概念的范畴,并通过与现实的互动,对思维、观念、秩序本身进行矫正和优化,以修正并完善人类秩序。见“辩证法是这样一种思维,它并不满足于概念秩序,而是通过诸对象的存在来实现矫正概念秩序的技艺……辩证法是思维方法,但不仅仅是方法,还是一种克服方法的单纯任意性,并将那本身不是概念的东西带进概念的努力……辩证的思维不是单纯理智主义的,而且它还恰恰是通过事物来对思维进行自我限制的努力”。(阿多诺:辩证法导论,第7页)。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如果辩证法是一种公正地对待所要研究的事物本身的规定、品质以及本质特征的努力,那么,辩证法的每次出场都是应急伦理的出场,是对规定与品质的重建与彰显,是对人类本质特征的恢复或重塑。见“一方面,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另一方面,辩证法是一种公正地对待所要研究的事物本身的规定、品质以及本质特征的努力”(阿多诺:辩证法导论,第9页)。

概言之,如果说,“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最大继承在于他的辩证法”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雅典对苏格拉底的审判体现了雅典精神的逐渐解体,而雅典的解体将使它的灰烬中升起一个更高的精神”²,“因为世界精神已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了”³。那么,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则标志着对德国古典精神观念的深刻反思与重塑,它旨在纠正并优化既定观念,以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步入一个更为健康的轨道。张秀华教授从“历史-实践-过程”维度对马克思的这一超越的重新诠释,不仅是对既有辩证法乃至哲学体系的革新性重释,更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刻洞察与应急谋划。

¹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译/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引言第26页。

²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译/疏,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引言第27页。

³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二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07页。

图书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实践与过程:

马克思与怀特海思想的共通性》

作者:张秀华 著

ISBN:978-7-5764-1555-1

定价:88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套系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第七编辑部

编校排版:信息中心

审核签发: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