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的话语,能够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暗示。

你有多信任孩子的能力,孩子就能有多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业18年,成功帮助上千名孩子考上985、211高校的心理专家刘爱民分享了一个案例。

一位妈妈,因为儿子常年门门考试不及格求助到他,他没有立即深究男孩学习差的原因,也没有直接传授学习的方法。

而是上来就先肯定男孩:

“你知道吗?你在学习上实际上是有很多优点的。”

见男孩不解,他开始了一连串的提问:

“物理你能听懂吗?化学你能听懂吗?英语呢……”

“不能,我全都听不懂。”男孩聋拉着脑袋回答。

“咱们考试及格过没有?”

“没有。”男孩重重地低下了头。

“那有人挖苦你,讽刺你吗?”

“那可太多了,不仅我妈,还有老师、同学,都讽刺过我。”男孩更气馁了。

这时,刘爱民话锋一转,认真地说道:

“你看,你门门课听不懂,但每门课你都坐在教室听。长此以往,这锻炼的是多么顽强的意志啊!”

“你屡考屡败,但你考试还是屡败屡战,这长久的锻炼,就是超强的抗挫折能力!”

“你长时间被人挖苦讽刺,但你都没有放在心上,见了老师你还是一样打招呼,这不体现了你宽广的胸怀吗?”

“你知道吗?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有三个能力:顽强的意志、超高的抗挫折能力、宽大的胸怀,这你都有了,那短暂的失败算得了什么呢?你早晚都会成功的。”

他的话说完,男孩眼睛里明显有了光,脸上也扬起了自信。

后来,他们再次见面时,妈妈连忙对他表示了感谢,并好奇道:

“你就跟孩子谈了一次,他的自信心就有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你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爱民这才透露,他并没有用什么方法,只是给孩子进行了一次“洗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洗脑”呢?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语言改变大脑”的原理,给孩子贴上积极的标签。

洪兰教授曾研究发现:大脑会因为外界的需求不断改变神经网络的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父母一直笃定地告诉孩子,他是优秀、好学,拥有勤奋、专注、自律等品质的人时,孩子的大脑就会自动输入,不自觉地用行为证明这个期待,从而脑子越来越好使,成绩越来越优秀。

心理学上就曾做过这么一个著名的实验——权威性谎言实验。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去了一所普通中学,随机划出后18个名字,便郑重地告诉老师们:

“这18名学生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测定,选出的最具发展前途的学生。”

8个月后,他再次来到这所学校,结果发现:

这18名学生,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学习态度也有很大的改善,性格也变得更开朗、自信了。

而这些学生正是接受了“我有发展前途”的洗脑,从而努力地向“有发展前途”的形象靠拢,由此激发了各方面的潜能。

这,就是“洗脑”的魔力!

哈佛女神詹青云能如此出色,也离不开妈妈的“洗脑”。

从小学到高中,她转学了6次,每次到新学校,成绩都垫底。

有老师骂她:“詹青云呀,是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了!”

甚至还对她妈妈说:“这孩子将来连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技校吧。”

但妈妈从未指责过她,而是一直在给她“洗脑”:

“妈给你算过了,到四年级,你就会成为全校最棒的学生。”

“妈重新算过了,成为年级第一的时间,就在初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算命虽一次次“落空”,但妈妈始终坚定地告诉她:

你就是最棒的。

最终,在高二那年,詹青云真的成了年级第一。

正如心理学博士苏珊·福沃特说的:“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所以,想要孩子变好,你一定要学会给孩子“洗脑”。

父母的语言,就是孩子未来的“预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0-12岁是大脑可塑性最强的黄金期。

反复的语言刺激会在孩子的大脑中逐渐形成稳定的神经通路。

也就是说,给孩子“洗脑”,越早效果越好。

那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用“洗脑”来养育孩子呢?

下面分享三个“黄金公式”,助力父母们培养出优秀孩子。

1. 描述式:我看见+具体的事实描述,多肯定

我女儿刚练跳绳那会,接连几天都跳不到一个,孩子爸很着急,忍不住在边上各种指导+指责:

“你这姿势错了,你要用手腕发力,还有这个脚不能弯着……”

“看你笨的呀,我都急死了!”

结果没几分钟,女儿就把绳子一扔,直接撂挑子不肯练了。

孩子爸见状又要批评,我怕女儿彻底讨厌跳绳,便连忙拉开了孩子爸,先让女儿跟着视频学了几天。

然后,我开始了一顿彩虹夸:

“你游泳都能学会,这次你肯定也一样能克服困难!”
“你看,你已经能连跳两个了,明天肯定能连跳三个!”
“太厉害了,你竟然坚持练半小时了,就凭你这种努力勤奋的精神,以后做什么事肯定都能成功!”

一天天下来,女儿越跳越来劲,一个月后,已经能一口气跳五六十个了。

最重要的是,她自信心爆棚,觉得只要自己想学,就没有什么学不成的。

与浮夸,空洞的表扬不同,“洗脑”是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肯定,让孩子切实的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拥有怎样的品质。

这样,外在的肯定,就会逐渐转化成孩子内心的自我认同,促使他们一步步变得自信而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放大式:我发现+放大孩子的亮点,多强化

教育家周宏的女儿,从小双耳失聪,求医无数也治不好。

三岁半时,女儿才开始说第一个词,练习一个字的发音甚至要用半年。

为了让女儿相信自己与正常人无异,他每发现女儿做得好的地方,就不遗余力地去放大它、赏识它。

女儿成功说出一个字,他就给女儿一个大大的拥抱,竖起大拇指夸女儿厉害。

女儿10道题只对了1道,他就在对的地方打上大大的勾,说:“你真厉害,爸爸像你这么大,连题目都看不懂。”

女儿作文写不好,他就用心地圈出不错的句子,开心地给女儿鼓掌。

在他的赏识下,女儿10岁就发表了6万字的幻想小说,11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17岁走入人民大会堂演讲,20岁开始出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每一个孩子,或许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也肯定有可取之处。

这些“亮点”就像星星之火,只要我们用心去放大它,它就会像阳光一样,照亮孩子黑暗的区域。

让孩子在正向的循环下,一步步变得积极向上,激发出潜在的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赋能式:我相信+期待孩子提升的地方,多信任

萧伯纳曾说:“要记住,我们的行为不是受经验的影响,而是受期待的影响。”

父母若以正面期望孩子能成为什么,将来孩子就很可能就会成为什么。

但我们的期待最好不要过高,否则不仅无法成为孩子的动力,反而可能成为他们的压力。

最好的期待应遵从心理学上的“略前性原则”,即鼓励孩子尝试略前于他能力的事情。

就好比孩子摘苹果,他踮起脚尖摘不到,但跳起来就能摘到。那鼓励孩子“跳一下”,就是我们要做的。

知乎一位网友曾分享,他从小学习能力差,学什么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

小学的东西很简单,很多人都能考满分,他却总是在及格线边上。

妈妈却没有骂他,反而一直坚信他只是暂时未开窍,开窍以后会比别人做的都好。

为了让他相信自己可以,妈妈还经常给他定下各种目标:作业争取拿一个“良”,考试多考两分,排名努力前进一名……

就这样,他的成绩真的一点点在进步,最后他考上了人大。

孩子会不自觉按照父母的期待行事,最终让预言成真,这在心理学上就是“自证预言”。

因为相信父母,父母积极的期待和坚定的信任,便成了孩子前行路上最大的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特梭利曾说过:

“如果你认定孩子会不听话,他大概都会如你所愿;
相同的,如果你认定他会合作,他也会如你所愿。你正向的期待建立了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是最容易受到“洗脑”的群体。

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就会塑造什么样的孩子。

所以从今天起,请多一些看见和欣赏,给孩子带去鼓励、肯定和信任。

请相信,你积极的语言,信任的目光,真诚的赞赏,将成为孩子成长的力量,让他逐渐变成你期望的模样。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