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爆发,日清双方的首次陆上交锋是成欢之战。这是双方开战之前即已进驻朝鲜的部队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成欢战役中,清军参战的兵力是聂士成、江自康两部六营2800人,另有主帅叶志超自领1000余人在后并未参战。清军总兵力为3800余人。
作为对手,日军参战的部队是大岛义昌混成旅团主力两个联队四个大队的15个中队外加骑兵炮兵一部,兵力达到4000余。而在其后,尚有留守汉城等地的部队没有参战,此战发生时的日军总兵力已经达到8000余。无论从参战兵力,还是从总兵力,成欢之战中的清军无疑都在下风。
在甲午战争朝鲜战场最关键的平壤战役中。汇集了入朝部队所有主力的清军,仍然面临着以少打多的困境。北路汇集平壤的清军共有四大部分,故称“四大军入朝”,按照入朝先后顺序分别为盛军、毅军、奉军、奉天练字营和吉林练军。
盛军原驻天津小站,7月21日由记名提督卫汝贵统带,从塘沽乘船出发,23日在安东县上陆,转赴朝鲜,28日经义州,8月4日到平壤。部队番号包括:中军正营、中军副营、中军前营、中军右营、中军后营、左军正营、左军右营、右军正营、右军左营、右军右营、传字正营、亲军炮队营、亲兵马队小队营等,共6000余人。
毅军原驻旅顺口,由山西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率领。7月22日,毅军2100人自旅顺口乘船前往大东沟,也由陆路转赴朝鲜,其番号包括:前军正营、前军左营、前军起营、前军邱营。
其次是奉军,奉军原分驻奉天各地,由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统领,总兵聂桂林分统。援朝奉军从7月21日起分批开拔,左宝贵于7月25日起程,29日抵九连城,并于即日渡过鸭绿江入朝,8月6日抵平壤。左宝贵所率部队包括马队两营和步队6营,计3562人。后又招募炮队一营500人,合计4026人,其番号包括:左营马队、左营步队、右营步队、靖边中营马队、靖边中营步队、靖边前营步队、靖边右营步队、靖边后营步队、靖边亲军炮队。
最后入朝的是由副都统丰盛阿统带的奉天练字营和吉林练军,丰盛阿于7月28日起行,所统部队为盛字马队,吉字马队和步队各两起,计1500名。其番号包括:正红旗步兵、正蓝旗步队、盛字左翼马队、盛字右翼马队、吉字左翼马队、吉字右翼马队。四大军共32营,因为缺额严重,合计13526人。
清军的将领入朝后意识到平壤跟中国国境只有一条陆路可连接,且其中一部分还靠近海岸,深感后路无援的危险性,便抽出一部分兵力,包括:靖边军右营步队500人,盛字练军正蓝旗步队262人,盛字右军正营500人,盛字右军右营500人,吉字左翼马队273人,将这些兵力驻扎在平壤后路的安州;又抽出盛字练军正红旗部队262人,吉字右翼马队273人,将这些兵力驻扎在安州附近的博川。这样四大军用于平壤战役的只剩10500人左右。
8月下旬,叶志超率领牙山败兵到达平壤。经历牙山一战,叶志超所率败兵最多不到2000人,日军进攻平壤前叶志超认为“后路空虚”,又抽出1500名盛军“回扎肃州”,这样驻守平壤军队实际人数只剩11000人左右。
而日军方面,经过统计可以得知,当时日本进入朝鲜的总兵力为19600多人,进攻平壤的日军分为四部分,兵力为16000多人。兵力远超平壤的清军。
平壤的清军对此也有清晰的认识。四大军到平壤后,清廷电令各军继续南进。叶志超的回电就明确指出“非有劲旅三万人,前后布置周密,难操胜券”。事实也与叶志超的电报吻合,平壤一战,左宝贵殉国,清军战败夜奔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