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6月,外蒙古想要快速侵占内蒙,他们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对北塔山的中国驻军阵地发动了奇袭,标志着中蒙两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军事冲突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的几个月里,蒙古军队并未放弃其对北塔山地区的企图。

蒙军频繁派出侦察机,在北塔山及其周边区域进行高空侦察,小规模的交火和战斗在这一地区时有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对此作何反应呢?北塔山之战的结果怎样?

北塔山事件

1946年初,国民政府发布了一项重要文告,宣布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口头承诺将签订中蒙建交协议。

但是蒋介石以各种理由拖延与外蒙古的外交关系建立,始终未能落实双方的正式建交,蒙古方面对此深感不满,认为这是国民政府对其独立地位的怀疑。

这一时期,双方关系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中蒙边界问题。

中蒙两国在边界划定上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在北塔山和一些重要的战略区域上,外蒙古不愿意退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苏联在背后给他们撑腰,让他们在与中国边境争端中有了更大的自信,想要从中国身上咬下一块肉。

1947年2月,外蒙古正式开始行动,在北塔山地区增兵,并且频繁派遣士兵和军事巡逻队越过边境线,对中国境内的村庄和居民进行抢劫、绑架以及其他形式的侵犯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政府多次就外蒙古的侵略行为提出抗议,并要求外蒙古立即停止这些侵犯行为,撤回驻军并恢复边界的安宁。

然而,外蒙古当局在苏联的支持下,对中国的抗议态度冷淡,并且继续采取挑衅行动,试图通过军事手段强化其在边境地区的影响力和控制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6月2日,蒙古当局以中国部队非法越界为由,要求驻扎在边境附近的国民党部队立即撤离,引发了北塔山事件的爆发,迅速激化了中蒙边境的紧张局势。

随后外蒙古派人给国民党方面下达了最后通牒,驻守的国民党军官马希珍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并下令做好战斗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眼见无法最后通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立即调遣军队集结于北塔山附近,增派了大量士兵和重型装备,准备进行全面的进攻。

挫败外蒙古阴谋

1947年6月5日,蒙古国部队在苏联空军的支援下,发动了大规模的地面进攻,决心要彻底解决北塔山地区的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希珍所部的官兵们,早已在阵地周围筑起了坚固的战壕和防御工事,面对突如其来的蒙古军队进攻,他们毫不畏惧地展开了坚决的反击。

火炮轰鸣声中,中国防守者利用阵地优势和精准的火力,成功地击退了蒙古国边防军的第一波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国军队高层对于这次失败并不甘心,迅速调集了更多的重兵,准备发动更为激烈和规模更大的攻势。

他们向苏联政府紧急请求更多的支援,包括空中支援和战术指导。

苏联方面对于蒙古的请求进行了积极的部署,连夜调拨飞机。

另一边,马希珍趁着战斗间隙,派遣手下亲信,前往当地的牧民聚居区,请求他们的支援和参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之后,响应马希珍号召的北塔山周边地区的牧民们火速赶来,他们自发组成了一支约有一百多人的民兵队伍,与马希珍率领的官兵并肩作战,共同抵抗蒙古国军队的进攻。

等到外蒙古意识到不对劲时已经晚了,前线部队在牧民的有序抵抗和中国军队的坚守下遭遇了重大挫折,战斗计划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天时间里,外蒙古的部队没有前进一步,国民党方面的援军也陆续抵达,有效地配合了整个防御体系的运作,他们就更加难以为继。

蒙古国高层不敢再盲目自信,只能改变作战计划,以袭扰为主,双方在这一战略要地形成了长期的对峙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8年秋天,蒙古国最终坚持不住,宣布撤军,标志着长达数月的北塔山战役正式宣告结束。

影响余波

北塔山事件结束后,蒋介石评论外蒙古不自量力,并顺手敲打了一下他们。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国家,本可以在独立一年之后申请加入联合国,但是国民政府抓住北塔山事件,积极向国际社会揭露蒙古国的侵略行为。

中国代表团提交了大量证据,包括目击者证言、照片和相关的军事报告,证明蒙古国确实在北塔山发动了侵略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试图辩解,声称其在北塔山的行动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边境安全,但他们的解释并未能说服多数国家,反而进一步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其真实意图的怀疑。

1947年8月,联合国安理会对蒙古国的加入申请进行了表决。

多数成员国认为,蒙古国在北塔山的侵略行为违反了联合国的和平宗旨,因此不适宜在此时接纳其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安理会决定拒绝蒙古国的加入申请,使得蒙古国在外交上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其国际声誉也因此受损。

蒋介石也没有放过对苏联开火的机会,他以北塔山事件为借口攻击苏联,试图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主动,并争取更多的国际同情和支持。

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苏联不得不卖掉了外蒙古,表示自己毫不知情,在表面上缓解了国际社会对其直接介入的指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苏联逐渐减少了对蒙古国在北塔山问题上的直接支持,默许蒙古国采取更为保守的策略,让中蒙边境再次平静下来。

这样的结果让外蒙古真正认清了现实,他们意识到,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不仅难以取得胜利,还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从那以后,蒙古国在对华政策上变得更加谨慎和务实,他们开始寻求与中国建立更为友好的关系,以避免再度引发类似的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在边境问题上逐渐达成了默契,避免了直接的军事对抗,转而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边境地区保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稳定。

参考资料:
谢清明. 北塔山事件与中苏关系的演变.《CNKI;WanFang》,2011
户新竹. 浅析对北塔山事件的认识.《才智》,2014
贺梦姣. "北塔山事件"舆论潮背后的政治博弈.《VIP》,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