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明天,2024年就过完了。2025年,旅游前景会好吗?能否赶上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还是依旧攀爬在“恢复”大坑的内沿,这是旅游业者都关注的话题。
市场前景的诸多预期
对2025旅游前景的预期和预判,今年似乎比往年来得更早些。上月初,我便注意到已有人做预测,至于茶余饭后所谈及的就更早。就目前所浏览的网文或短视频,及聊天中所获知的预测看,对明年旅游前景大致是三类态度:
一是少数业界领导和官方旅游统计者,看好旅游市场形势,觉得利好因素满满,依据是各级政府的救市之策正在发力和见效。
二是旅游一线从事实业和中小智创机构的业主,认为旅游形势依旧艰难,甚或难于2024年,就连“旺丁不旺财”别指望。一个依据是,旅游需求、消费趋势都在变,但供给侧已明显落后于市场所需,百姓口袋仍不丰盈,地方政府普遍缺钱,投资者仍观望徘徊。
三是大多数旅游业者,关心市场态势的运行与变化,无奈现象纷繁、诸事难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只能听天由命、逆来顺受。
截至目前,尚未看到那类很乐观的预判,如市场形势一派大好,好到“报复性反弹”“井喷式”跃升。此类观点,仅在疫情发生之初,曾经浏览和耳闻过。我的估测是,2025年旅游市场依旧很多困难,恢复之路仍将坎坷不平,中西部不少景区游人稀少,有些旅游企业日子依旧难过;但由于这两年复苏积攒下的家底儿,各级政府出台的救市措施正在发力,业界自救求生仍坚持不懈,如果明年“五一”之后旅游依旧呈现暖意,全年旅游市场应能够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故而,总体上可持谨慎乐观态度。
市场困难与不确定因素
新冠疫情以来的5年,旅游市场呈现一条特别曲线。与其以U字形来形容,不如说是U型与V型的叠加更为恰当。也就是:旅游市场受疫情打击迅速跌入谷底,速度近乎垂直落体,一下便沉入深渊;处在谷底长达三年之久,虽不时有个把月的短暂喘息,却又随时可能被“点刹”,就连省内游、市内游也被暂停;爬坡恢复则异常艰难,态势虽是保持上升,但至今两年仍未爬出坑沿。就已有的数据和对第四季度预估,2024年旅游市场和产业还达不到恢复,尤其是较偏远的国内旅游目的地、入境旅游市场、旅游企业效益等,还有不小差距。
就市场运行和产业发展前景看,旅游恢复仍掣肘于诸多因素,如市场恢复基础、产品供给状况、游客出行意愿、救市措施成效等。2025年这些因素仍旧在发挥作用:
居民口袋空瘪,消费信心不足。近几年,出现的“旅游特种兵”“反向旅游”“搭子旅游”,虽是限于部分年轻人的追逐,本质则是因钱少和省钱。
旅游虽为生活必需,但要让位柴米油盐。我向许多酒店、民宿、景区、餐饮经营者了解,普遍回应是2024年游人少于上年。主要因为与2023年相比,人们没有了刚摘下口罩时的出游急需,选择出游变得更加理性,旅游之“刚需”比不过吃喝拉撒。
旅游供给滞后,服务质量下滑。由于发展模式的惯性,不少旅游开发并非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加之疫情影响,致使各地都有闲置低效的旅游项目;企业为节省人力成本,对不少服务“缺斤短两”,旅游质量较普遍地被打折扣。
入境大门虽已洞开,但掣肘因素依然不少。由于入境市场开发欠账较多,中国旅游的影响需缓慢提升;预订和支付服务正在改善中,如不能加快打通堵点和瓶颈,切实改善旅游服务,则持续增长将变得乏力。
地方政府缺钱,企业运行疲软。虽有国家下达的“化债”之举,但政府财政宽裕需要时间,盘活闲置存量、开发新的项目、加速旅游运行等,也需要有个过程逐步提速。
此外,判断旅游市场和产业的全面恢复,除了看国内旅游的接待与收入数字,还要看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旅游开发投资、新投入运营项目、企业经营绩效,以及旅游产业综合功能的发挥。
市场前景的预判依据
市场恢复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既要看到坚冰融化的进度,也要留意不可控“气象”影响;既不可对已融之冰视而不见,也不能一味乐见其成;既不可囿于自我疆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不可只顾昂首阔步、不看脚下之路。只有尽量把相关方面考虑齐全,留意不可预见性因素,方能相对稳妥预测未来状况。
对2025年旅游前景抱以谨慎乐观的态度,主要依据有:
其一,市场恢复已有相当基础。融化坚冰需要时日,市场恢复也要步步登高。在疫情结束的2022年,国内旅游接待25.30亿人次,同比下降22.1%,旅游收入2.04万亿元,同比下降30.0%;入境游客接待2000多万人次,仅为2019年接待量的14%;2023年国内出游接待48.9亿人次,同比增长93.3%,旅游收入4.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3%;入境接待8203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67%;2024年前三季度的调查统计,国内出游42.37亿人次,同比增加5.63亿,增长15.3%;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同比增加0.66万亿元,增长17.9%;入境旅游9462.83万人次,同比增长78.8%。仅从数字来看,当下与疫情前2019年的差距,还需要在2025年消除。三年受灾,三年恢复,也在常理之中。
其二,促消费政策正在释放效力。为了加速旅游业恢复,国家、部委和各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23年9月,国办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36号),提出加大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8项要求、激发旅游消费需求的6项措施。2024年8月,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8号),涉及旅游消费政策有:加强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发展,增开银发旅游专列,丰富旅游线路和服务供给;鼓励实施景区门票优惠、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2024年4月,文旅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的通知》。2024年6月,文旅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计划3-5年内,建成结构完备、标准健全、运行顺畅、优质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促进文旅消费、推动市场恢复的政策。从以往政策与措施的贯彻落实经验看,多半情况需半年以上方能见到实施效力,目前到明年正处于政策发力的关键期。
其三,放假办法修订有益于国内旅游。今年11月,国务院修订印发《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2天法定假日,增加长假设置,春节、劳动节、国庆节放假,通过调休可达8天、4天、7天,个别特殊情形还可放假更多。这对刺激旅游消费有诸多明显利好:延长春节假期,可让更多人(含海外)得以返乡,过好最隆重的民俗节日,顺便带动周边旅游;公众长假的增多,对休闲度假、中远程旅游、中西部旅游也有普遍利好;延长“五一”假期,可催动部分地区旅游旺季提前,旅游溢出效应可让中西部地区受益。
其四,便利签证可有效拉升入境旅游。今年以来,国家力度空前地加大签证便利,已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先后对法国等38国单方面免签,对54国实行过境免签,同157个国家和地区缔结互免签证协定。近期,又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为240小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允许外国人跨区域通行。上述政策的实施,将继续带动入境旅游的反弹。以今年三季度为例,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达818万人次,同比上升了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万人次,同比上升了78.6%。有外国媒体统计,目前欧洲到中国的旅游预订量已高于2019年水平。
其五,“化债”举措有利于激活旅游投资。不久前,国家做出了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重大决策,可形成总额达12万亿的化债规模。一些经济学家指出,“隐债置换”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明显缓释,股市、房地产有望逐步转好,城投、旅投公司也可部分解套,政府未来的腾挪空间增大,内循环有望提速,经济发展更有活力和效率,经贸、商务、会展、节庆、活动都会增多,从而拉动大旅游增长。若部分旅游低效闲置项目纳入化债范围,则有利于盘活旅游存量,陆续增加新投资,旅游企业可从政府结清部分欠款,有利于新辟旅游项目,增加就业机会,提振消费信心,带动旅游消费。
当然,上述利好因素是概而言之,具体来说不同地区、不同旅游要素、不同企业的感受则千差万别。譬如,疫情前就是旅游接待温冷的区域,市场恢复快慢影响不会很大;分享长假旅游的溢出效应,取决于交通便利和旅游产品魅力,“分一杯羹”的深浅和多少有较大差距;有的省市出台景区免票的硬性规定,虽便利了当地和周边居民,但对中远程客源撬动收效甚微,还对景区企业和旅游运行链条造成干扰;有的市县热衷打造“网红”城市,期望“红上一把”,搏它个“花团锦簇”或“泼天富贵”,实践证明此非城市旅游发展之“正途”,长红城市没有一个曾经是网红。在旅游市场恢复的关键时刻,旅游企业不应坐等天上掉馅饼,也不应怨天怨地、空发悲切,而要从实际境况出发,不等不靠、勇于进取、积极开拓,争取在旅游市场大盘转好之际,立于同业者的领先和优势地位,以东山再起、再创新业。
从当下的冬游市场看,冰雪旅游红火的地域比去年扩大了;春节探亲+旅游也显露空前旺势。自国务院发布2025年节假日安排后,携程、同程等主要预订平台的春节期间机票搜索量增长1.7倍,除夕当天的机票搜索量增长2.5倍;截至12月18日,中国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春节期间的国际机票和酒店预订比上年同期均增长1倍以上,预订城市增加157个。因此,2025开年季迎来“开门红”基本已成定局,关键是看“五一”小长假以后的市场走势,如全国各地相继呈现较为兴旺之象,那么对全年旅游前景保持谨慎乐观的预计便能成立。
让我们期待,2025将是旅游逐步好起来的新年景!(高舜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