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装食品以其突出的视觉影响力和社交分享特性,迅速成为食品行业的一颗新星,引领了市场的潮流趋势,众多食品企业纷纷看到了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争相布局大规格食品市场,产品种类也日渐丰富,涵盖了从辣条、方便面、薯片、饼干、果冻到饮料等多个品类。

针对当今消费市场的新生力量,各品牌都在努力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兴趣点,然而在考虑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大包装食品的长远吸引力何在?它是否可能引发过度消费和食物浪费的问题?同时,如何有效解决产品的保质期问题,避免其仅仅成为一阵短暂的风潮?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Section 1

方便面、饼干、薯片……都变大

这两年,大容量包装的产品开始受到一些消费品牌的欢迎,比篮球还要大的果冻、围巾似的大辣条、需要肩扛手提的薯片、半人高的奶茶……包装“变大”正成为企业争相追逐的焦点。

去年山姆泡面桶已被炒至1999元#的话题挂在热搜,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深圳一家山姆旗舰店开业限量售卖的泡面桶商品高达45厘米,夸张的造型引起了抢购,在二手平台上甚至被炒至1999元一桶,在此之前,山姆已经推出过多款大包装零食。

观察国内零食市场,早在2018年前后就已掀起过一阵大包装的热潮,彼时各种各样的“大包装”零食出现在市场上,三只松鼠巨型零食大礼包、盼盼零食大礼包、好丽友休闲零食大礼包、卫龙零食大包辣条……各个食品企业纷纷推出了各自品类的“大包装”零食。

时隔几年,大包装零食再次袭来,今年上半年,“超级零食很忙”和“零食很大”两家门店开业掀起了PLUS版零食的热潮,各大城市也相继涌现出众多超大零食专卖店,品牌们纷纷加入其推出了超大版的产品。

比如亿滋公司旗下的趣多多针对年轻消费者群体推出了全新超大号饼干趣多多Big Chewy Cookie,这款新品饼干体积比常规的趣多多软心饼干大了三倍,而饼干内的巧克力豆更是比标准版增大了四倍,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口感享受,这款超大号饼干有三种口味供消费者选择,包括经典的趣多多软心饼干口味、浓郁的巧克力布朗尼口味以及独特的巧克力夹心太妃糖口味。

笔者观察发现,市场上的超大零食几乎都是对主流零食的加大处理,如棒棒糖、辣条、薯片、饼干、牛奶、果冻等等,而品牌层面有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优乐美奶茶、溜溜梅、洽洽瓜子、乐事薯片、卫龙辣条、甘源的豌豆产品、旺旺小小酥及泡芙等等产品。

Section 2

大包装食品为家庭储存提供便利

都是同样的食品,为何大包装产品会引发消费热潮?在说到大包装食品时,既有大包装食材,也有大包装的零食,这些产品在实用性上很好的满足了家庭购物的需求,是其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家庭消费群体中对于食品的消耗量要比单人消费高很多,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发布的《通往2025:中国消费者展望》的调研显示,商品包装变大变小均能刺激消费,65%的中国消费者为了降低每次使用成本会寻求大包装或捆绑装的产品,而60%会因即时购买成本更低而转向购买更多小包装产品,这说明消费者依旧愿意购买高品质品类,改变包装能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使消费者获得性价比,如洗衣凝珠品类的整体销售额微跌3.3%,但51颗以上的大包装销售额同比增长40%;大包装的即饮茶销售额同比增长243%。

采用大包装的方式售卖,可以降低商品在包装、分装、运输等许多环节的成本,对于家庭来说,买到的商品价格可能会更加划算,并且对于品牌来说可以将旗下产品组合售卖,这也让消费者能够一次买到多款产品。

当下人们消费观念与市场需求发生转变,消费格局在过去单一、个性化的消费上,也在向着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发展,亚马逊有数据显示:以家庭为单位的消费决策,在过去十年所有消费场景中的占比由最开始的24.1%上升到最新的33.5%,显示“家庭在消费决策中的角色在不断强化”。

随着家庭场景、聚会场景不断跃升成为消费者生活日常中的重要存在,这一场景消费需求开始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囤货更加倾向分享装、实惠型包装的产品。

Section 3

可能导致过量消费

在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大包装产品确实更加具有性价比,同时也能满足年轻人的情绪价值,消费者会因新鲜好玩产生分享欲,推动更多人种草、围观。

对于商家来说,大包装的零食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通过生产比较有视觉冲击力的超大包装来吸引年轻人,激发他们拍照打卡并在社媒上分享传播,对于他们而言,更看重产品所带来的情绪价值;笔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发现,就有消费者购买后表示没吃,就拍个照,而评论区与社交平台上与大包装零食比身高、比腿长、合影的分享非常多。

随着大包装食品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不可避免的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买的太多,提到大包装,山姆会员店之类的仓储超市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它们有非常多的商品包装都很大,比如牛奶按升卖,网红产品瑞士卷一盒16个重达1.2公斤,热门蛋糕类产品10寸一个……

品牌大费苦心的大包装产品,确实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提高了产品的销售量,但同时,大包装的产品可能会带来过量消费的担忧,比如有些消费者想要享受美食,但由于食品的容量太多,消费者就被迫买一大包产品,但自己食量又有限。

而在家庭消费场景中,也有过量消费的隐忧,不少研究就指出买买买背后的过度消费行为,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一篇研究长文显示,不同消费群体的环境足迹存在着明显不平等现象,全球前10%高消费群体的人均环境足迹是后10%消费群体的4.2-77倍,如果全球前20%的消费群体减少过度消费和转变消费模式,将能使全球环境压力降低25%-53%。

Section 4

大包装,保质期内难保质

食品基本上都有保质期一说,也就是在保质期限定时间段内,食品的品质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超过这一期限,产品质量很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能再食用。

对于大包装食品来说,这可能是个不友好的问题,就拿山姆会员店热销的瑞士卷来说,保质期只有3天,而榴莲蛋糕类的产品不仅尺寸是好几个人的量,保质期同样也很短,而一些线下零食店售卖的大包装零食同样分量较大如一款老式大辣片净含量800g,一款一生一世大辣条包装上显示总长约13.14米,重量520g,一款仙之宝黄桃果肉果冻净含量达2千克。

可以明显看到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或者小家庭,短保产品很难在保质期内食用完,而长保质期的产品,由于拆开后需要尽快吃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吃完,毕竟一个4斤的果冻,普通人很难一下子吃掉。

需要指出的是,保质期是包装完好、没有拆封之前的,如果食品一旦拆封,就不是指明的贮存条件下的预包装食品了,也就没有保质期了。

那些大包装的牛奶、超大一袋的辣条、棒棒糖、果冻等零食,如果打开包装之后不及时吃完,也会有变质风险。在电商平台大包装产品的评论区,就有消费者提及吃不完产品放着变软了,跟之前味道不太一样等等。

Section 5

包装变大→浪费变多?

在小红书平台上,就有不少吐槽大包装零食吃不完浪费的帖子。那些油炸、膨化等制作的零食本身就引发着健康方面的担忧,随着大袋零食的流行,不少消费者买回家中发现,一大袋零食拆开后吃不完,放一两天可能就会受潮等,变得不好吃,而吃不完扔掉又太浪费,舍不得丢掉硬吃又导致零食超标、吃太多。

也有帖子称买的时候想吃,结果买回家就忘记了,每次都能收拾出一大箱过期零食,非常浪费。而在电商平台的大包装产品评价里,也有不少提及丢了一半,吃不完,需要多叫几个人才吃的完,人不够多不要拆等等言论,更有消费者直言,买来只是拍个抖音发发朋友圈记录一下,顶多吃几口、分一分就丢掉了。

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粮食、肉类、奶类、蛋类七大类食物按重量加权平均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约4.6亿吨。

具体到家庭消费中,食物到期盲目消费等是造成浪费的一大因素,而大包装食品由于量过多,很容易导致吃不完浪费,不仅损害消费者的钱包,还会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害国家的粮食安全。

一些大包装产品并不具备性价比,甚至让人觉得贵出不少,有网友做了测评,例如超大版的旺仔牛奶,一箱88块钱,单买店里是7.9元一排,大包里一共8排,如果按小包单买是63.2元,等于买PLUS版多花了24.8元,但多送了一个抱枕和手提袋周边;某品牌的薯片大包装相当于多花了21.4元,某售价78元的超大箱牛奶里面牛奶并不多但有其他东西。

不难看出,大了的产品并不便宜,不少消费者直呼不知道小包装换成大包装的意义在哪,真划不来,几十块钱多买了个盒子。

大容量与浪费似乎成了天平上难以平衡的两点,当下零食市场中产品、渠道均显示出同质化的趋向,各零食品牌为了提高吸引力除了在研发上的投入,从规格包装上做文章也是必要的方式之一;但是如何让消费者感受到满足的同时,也能够避免过量消费、浪费是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

Section 6

大包装,真需要还是伪需求?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刷到还是在线下店铺中看到,那些大包装食品总是以夸张的尺寸出现,这种巨大的包装总能迅速吸引眼球,大包装零食自带的话题度与讨论度成为品牌的营销手段,也让大包装产品更具魅力。

不过不少大包装的产品其实“另有玄机”,除了辣条、果冻之类的零食是真的很大外,不少零食是将小袋零食整合装进了大包装里;不过,这种大包装所带来的快乐仍然吸引了消费者买单,相对于小包装产品来说大包装的产品所附带的社交属性,已经成为了聚会、庆祝时刻不可或缺的亮点。

就拿超大果冻来说,其在小红书上已有2W+篇笔记,其中不少消费者拿它当作生日蛋糕,而在食用方面也多是与人分享,对于现在很多热爱聚会、热爱分享的年轻消费者来说,超大号零食产品成为了他们的社交神器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朋友聚餐,大包装零食都能充分满足多人分享的需求,并且不少消费者还会将这类产品当作礼物赠送,或者在特殊场景需求下购买。

国内市场上的大包装零食既有商家的营销倾向,也存在真实的消费需求,尼尔森IQ调查显示,购买认可品牌的大包装产品,成为中国消费者降低日常支出的三个首选方式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产品变大成为品牌应对市场的关键。

一些大包装零食确实比较适合家庭购买,因为家庭场景消费中会有囤货需求,无需担心买的太多而导致的浪费、过量消费问题。《2022中国购物者报告》指出,高端化、中端化、大包装囤货和追求高性价比会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随着家庭场景消费需求爆发,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囤货,更加倾向分享装、实惠型包装的产品,这吸引了企业推出大包装产品,曾几何时受“迷你经济”、“单身经济”的影响,食品界也一度刮起过小包装的风潮,一些体积轻巧、便于携带的“小包装”、以及一些一人食的产品同样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

不论是大包装产品还是小包装产品,其产品的内核是没有改变的,只是针对的消费群体,消费场景不同两者具备各自的优势,小包装产品更适合单人以及小家庭消费,随着食品赛道越来越宽,与企业越来越多,能够给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让他们买的开心是品牌拓展市场的关键。

Section 7

大包装食品的市场趋势

不论是山姆会员店之类的仓储超市还是零食很大之类的量贩零食店,大包装产品一度成为他们的流量密码,不仅引领者市场潮流,更推动着消费增长,各品牌都希望通过别出心裁的包装设计吸引消费者,而改变产品的包装尺寸是比较简单又常见的方式。

尼尔森《2019中国消费市场十大趋势》的调查显示,商品的包装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其中64%的消费者,会根据包装决定是否尝试新品,而新包装刺激的消费,所产生的投资回报率是广告投入的50倍;大包装零食的异军突起既有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戳中他们的消费兴趣点,也具备实用特性同时也离不开品牌营销,可以说是多方共赢的结果。

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去做,越来越多的产品出现大包装的规格时,消费端的新鲜感不再,仅仅做大的吸引力已经开始减弱,这一点从已经开业的那些大包装零食店的现状也能窥见一二。据媒体报道,虽然“超级零食很忙”“零食很大”的营业额很高,但是零食很忙并没有沿用这个模式全面铺开,没有进行新的超大号零食店铺拓展。不过另一品牌零食有鸣则开启了MAX店,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店。

在网络喧嚣之时,大包装零食的未来发展,是否具备前景也引起了讨论。各种销售超大食品的店铺,各种超大零食的上新明确的传达出大尺寸包装的产品依然是吸引眼球的存在。但想要获得持续发展也需要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在网络平台上就有消费者吐槽买到的产品已经快要超过保质期,辣条类产品及果冻产品在电商销售经常出现包装破损情况,当大包装食品出现审美疲劳时品牌又要如何应对等等。

行业思考:超大包装的食品早几年已经在网络平台上引起了关注,今年由于多家量贩零食店的加入以及众多主流零食品牌的加入,使得大包装产品再度翻红。大包装食品的走红一方面得益于这些产品原本就有着比较大的消费基础,在推出大包装后既能吸引流量,又能产生不错的销量,因此才有了这场“大”狂欢,但在“变大”背后的一些潜在问题也需要引起行业关注,包括上文提到的浪费问题,保质期问题等,从社交平台上的消费分享中都能看出来确实是消费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一些大包装产品并不具备性价比,这让大包装食品的消费似乎只是提供了情绪价值,让消费者买的开心,但实现开心的途径太多,很容易就会替代,因此大包装食品应该找到更具竞争力的价值,才能存在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