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臣,一篇《艺舟双楫》,令中华书坛为之倾倒!与他同时代的邓石如,也因其出色的篆刻技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不管是包世臣,还是邓石如,都与一位大人物有关,此人是鲍世辰的亲传弟子,也是“邓派”传人邓石如的吴熙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熙载,本名廷扬,号让翁,晚学居士,1789-1870,又名熙载。他是清朝著名的篆刻家和书法家,鲍士辰的亲传弟子。

吴熙载少年时,醉心于篆刻,师法秦汉,后又向邓士如学习,深得其神韵。他集其所学,对“邓派”篆文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成为明清篆刻史上一支重要的学术流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既然是包世辰的亲传弟子,自然要先对包世辰有个大概的了解,先知道他的师父,再知道他的徒弟。

包士成是北宋著名的“包青天”的后人,他的名字叫包世成。他结识了邓石如,又从邓石如那里学到了篆书、隶书,他积极提倡北方碑学,后期又学习“二王”,他在中年时曾学过颜,欧,后又学苏,董。他觉得自己是最有权势的人。

右军最强者,好大的口气!虽然是虚张声势,但这份自信,却是毋庸置疑的!敢和王羲之一较高下,真是有胆色!

包世臣在其著作《艺舟双楫》中,大力提倡碑帖,对清中晚期书坛的改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了书学界的高度赞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话说的好,有好的老师,就有好的学生!吴熙载是清朝大书法家鲍世辰的关门弟子,其才华之出众,已是“青出于蓝”!

有意思的是,邓石如师从吴熙载先生,邓石如擅长篆和隶,吴熙载又是名师的学生,所以篆和隶自然成了他的强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熙载的书法,长于篆、隶,深得大家喜爱。他的篆书线条飘逸刚劲,结体细长,笔力雄健,有一种飘逸飘逸的韵味。

而隶书,则是大开大合,刚劲有力,一改《曹全碑》的飘逸为大方,给人一种大气磅礴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怎么说,吴熙载的篆书和隶书,都更像邓石如,这也很好解释,因为他的老师包世臣,就是从邓石如那里学来的。

吴熙载的篆书中,以“铁线”为最突出,这是因为他对印章的要求。“铁线”是一个篆书大师书法功底的最好证明。这一笔一划,尽显不凡的控笔功力。

中国书法中,篆体和隶书具有“血缘”关系,后者由篆体直接化繁为简,一简一俗,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之处,也存在着各自的区别。一位篆法造诣极高的人,其隶书也常常是最好的。

再看吴熙载,包世臣,邓石如,皆为篆隶大家,又都是碑书的传承者。吴熙载的书法,也是以碑为本,自有一种不一样的神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篆书、隶书与楷书、碑书看似气韵不同,但其用法却有着诸多的共通点。纵观吴熙载的作品,很容易就能找到这些共同之处。

历代书坛大家,由于师承关系,学生们都有了一些突破,例如吴熙载的篆体,虽然没有邓石如的素朴,却更胜一分,有一种翩翩君子的味道。

在清末,赵之谦、吴昌硕的篆隶都受到吴熙载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吴熙载在清末民初的影响,比其恩师包世臣,乃至邓石如都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对吴熙载的作品,也颇为欣赏。这位清朝的书法家,也是20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他曾经感叹道:“让翁一生都佩服完白,对秦汉印章也有很深的研究,不如走让翁的路子。”

让翁就是吴熙载,邓石如就是完白。吴昌硕是一代宗师,他不能向邓士如学习,而应该向吴熙载学习,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才会积极地接受他的影响。

吴熙载在清代书坛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成功之处,就是善于吸取其中的精髓,创造出自己的东西,既能继承前人的经验,又能创造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