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与钱瘦铁等在汉三老石前留影

此展是迄今为止国内外规模最大的一次吴昌硕艺展,精品汇集而展陈系列,文献丰富而史料翔实,实物珍贵而图文并茂,被称为“史诗级的缶翁大展”。

应当确认,海派书画正是随着1912年吴昌硕定居上海,出现了一个大师荟萃、群贤毕至、精英辈出的鼎盛期,从而开拓了海派书画的从艺地图,从老城厢扩展至整个大都市,实现了中国书画现代性的转变,成为上海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现象。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是以历史的维度、策展的角度与学术的向度,首次聚焦于吴昌硕定居上海。一个人与一座城,是上海成就了吴昌硕,为他构建了艺术的大平台与都市的大空间。而吴昌硕也以传承开拓的理念、创新包容的意识、开宗立派的气度及家国情怀的追求,真正把海派书画从高原推向了高峰,使海派书画艺术呈现出一种新形态、新业态,从而形成了新生态。这也就是从“何谓海派”到“何止海派”。即为上海城市整个文化功能的转变提供了新的人文精神与艺术取向,也为海派大文化圈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社会贡献和高迈的时代建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四季花卉四条屏

1912年对于海派书画来讲,具有重要的编年史意义及流派史建构作用。此年是中华民国元年,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一批原清廷的高官大吏及硕学鸿儒先后来到了上海,他们是“大师中的大师,名流中的名流。”如陈宝琛、陈三立、沈曾植、曾熙、李瑞清、朱祖谋、张謇、康有为等,他们在上海华丽转身加盟了海派书画队伍。在此年,吴昌硕弃名“俊卿”,以字“昌硕”行世,自刻印“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并于五月正式定居上海,他以其核心凝聚力、艺术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结社契盟、主导艺事、关注文苑、引领群伦,从一位艺术大师转身成为一代海派书画领袖,是为“1912年现象”。

吴昌硕于1913年所入住的闸北山西北路吉庆里,成为海派书画最高的艺术沙龙和精神家园,从而在大师领衔、精英抉择和群体努力下,成为海派城市文化发展中重要的文明建构与人文建树。1913年,吴昌硕被公推为“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首任社长。1914年,吴昌硕出任上海书画协会会长。1915年,他又被选为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会长等,从而使海派书画家真正以公共艺术群体创造了世纪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篆刻雄甲辰

“丹青不知老将至”。吴昌硕定居上海后,以书画金石诗文全方位的突破创新而成为海派书画艺术的一面旗帜。吴昌硕深入地挖掘江南文化的底蕴,开拓海派文化的资源,从而使海派书画能动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他曾豪迈地自言“破古法”而“出己意。”吴昌硕以不懈的艺术探索,大胆地实现了暮年变法。他的书法取意于石鼓钟鼎与汉碑晋帖,晚年笔力更加古朴苍莽、老辣高古、大气磅礴。他的绘画在变法后笔触更加老健郁勃,中西兼融、敷色古艳、气韵生动,并将篆隶和狂草笔意融入画中,独开五百年大写意的新生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鲜活的市民情趣。他的篆刻吉金乐石、老而弥坚,奇崛恣肆、豪放雄浑,开创了影响深远的“缶门派”。

对吴昌硕在从艺中所突出的金石精神,就是将金石精神突破了艺术的范畴,推进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提升到了社会化的意识形态层面、艺术化的精神象征层面及审美化的公众接受欣赏层面。从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具有强烈的国民情感振奋作用,成为那个时代书画艺术家共同的思想追求与审美标志,由此演绎成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题沙孟海印谱

吴昌硕入住的吉庆里,日后走出了 “缶庐三杰”: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及一个书画大师团队:陈半丁、赵云壑、赵古泥、王个簃、钱瘦铁、诸乐三、诸闻韵等,还有日本弟子、也属大师级的河井仙郎、长尾甲等。受其艺术影响与笔墨启迪的还有:王一亭、齐白石、刘海粟、朱复戡、高剑父、梅兰芳等。为此,齐白石有诗为证:“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从而使吉庆里成为培养艺术大师团队的摇篮,支撑起了中国艺苑近现代百年的大师之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吉庆里现象”,是值得专题研究的。

不少日本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收藏家等,如日下部鸣鹤、水野疏梅、富冈铁斋、内藤湖南、桥本关雪、中村不折、儿岛虎次郎等,他们都相当崇拜吴昌硕之艺,凡来上海,必到吉庆里拜访,从而使吉庆里成为传播中国文化艺术的基地,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贵神仙图

1912年吴昌硕定居上海后,他具有鲜明的经济意识,为了吃上一口“肉饭”,他作为主要推手使海派书画市场经济迅速构建,润格飙升,连鲁迅也感叹吴昌硕的“润格如是之贵”(《论照相之类》)。从社会学意义来看,人的经济状态对人的精神形态、价值形态、生存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和基本保障,艺术家的精神生产和从艺方式就缺少了必要的、基本的社会物质保障和创作条件。这不仅使海派书画家的创作条件及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为一个城市整体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推动力与从艺保障性。从而使上海成为近现代意义上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创作繁荣之地与艺术繁花之都。

吴昌硕在1914年有一本记载全年销售书画的账本《笔墨生涯》,当时订购吴昌硕书画群体主要有三大类,一是笺扇庄(类似后来的画廊)及古董店;二是为个人和收藏家;三是日本画商、书画家等,从而为了解、研究海派书画家的经济形态和从艺生活,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城市经济样本和市场经销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4年吴昌硕在吉庆里《笔墨生涯》账本细目

吴昌硕的晚年,充分发挥了可贵而自觉的公共精神。1915年,他创作了巨幅“芝仙祝寿图”,应邀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美国著名的波士顿博物馆还收藏了他的“与古为徒”石鼓文匾。吴昌硕积极参加当时各种慈善赈灾活动, 1921年,为抢救国宝汉三老石而到处奔走作画义卖。1925年,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不仅支撑起病体作巨幅大画义卖援助工友,并连夜写了长诗《五卅祭》,愤怒控诉帝国主义殖民者的血腥暴行。另外,他还支持刘海粟创办艺校,支持女子美术教育,支持创办浦东医院等,并亲自主持了四次规模盛大的中日书画家交流展,充分践行了一位艺界领袖的时代使命、社会责任、担当精神与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昌硕书五卅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今天纪念吴昌硕的意义,正是为了承继翰墨丹青的守正创新,弘扬民族传统的培根铸魂,培育文化自信的砥砺奋进!

文字编辑:沈毓烨

栏目编辑:华心怡

来源:作者:王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