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章5000多字,重点聊了乡村一年的10个心得。每一个都是深切的亲身体验,有好几个可能还是常遇见但不愿说出的肺腑之言。
本文章的读者适合三种人:喜欢书店喜欢乡村的人一定要看,你会了解乡村书店的“生存实况”。
想要到乡村发展的朋友,务必要读,读完之后会影响你进村的思考方式与运维落地。
还有长期做乡村运维建设的朋友,绝对要看完,尽管有些话,刺痛心怀,但那真的是希望乡村更好的良苦用心。
去年国庆进村,和朋友们一起做了一家心田里书房。说实话,开启前后,心中依然有很多疑问。但这并不影响我去做这件事,因为我一直相信,许多事的落空,往往都在于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为什么要进乡村?若论生意,这绝对是一种极其吃力极难收益。我的期待是只要不会血本无归我就庆幸,只要能够保本我就喜出望外。这么差的回报,也依然挡不住有几个朋友义无反顾加入。
我们之所以进村,是为了安顿内心,是渴望在城市的喧嚣中,在生活的种种不得已里,找到一处安心之所。所以,她叫“心田里”,无论我们去向何方,最后都会回到的“心田里”。
心田里的松弛感
这样的底色注定让“心田里”不同,在她的心怀里,考量的首要是,当我在此,我可以为乡村带来什么?
我会让乡村更美吗?我的空间会吸引更多读书人吗?我的屋前院后还有树林会因为我更有书卷气息吗?来来往往的猫猫狗狗会因为我而驻留吗?我所在的乡村会因为我而被更多喜欢吗?
不欺诸君,这的的确确就是心田里内心的声音,以至于对“生意”的考量越发淡了。所以,这一年,我们在村里做了很多很有趣的事。请允许我与大家分享十个小心得。
01
乡村不是游击战,而是持久战。
无论是基于红利扶植还是乐观判断,当你落地乡村,就是要和它一起生长。如果抱着有利可图就搞搞,无利可图就要快跑,乡村和你注定要分道扬镳。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意味着在决定之前,要不就不要进村,要不就想好这最惨淡的结局我能否承受。来来去去的变化,伤害的不止是这片土地,还是那些爱乡村的人。
02
你需要的需要的答案,植物都知道。
这一年,植物告诉我我很多道理!植物们为什么能生长得好?因为土地是肥沃的。土地是它们的源头,那我们做每一件事的源头是不是也如土地一般存在呢?我们做很多事,最后发现它变质了偏离了,真正的问题在哪里呢?在我看来,可能从源头(土地)就出问题了。所以,我一直相信,一定要先耕耘,保证土地的肥沃,然后在上面种什么,都能茁长成长。
书店苦楝树之景
书店门口有一棵苦楝树,四季分明,春天翠绿,夏天开紫色小花,秋天结果子,冬天叶落果黄。城市只有冷暖而乡村四季分明。我忽然意识到,有植物陪伴的岁月,时间变得灵动。看了一年多苦楝树,我明白两个道理:
第一是树有四季,人生也是。每一季都有它的美,人生的每一段也有各自的美。
第二是树的一生都在努力扎根在一个地方生长,而后长高长大成为坚定的自己。当你明白这两个道理,许多人生的苦闷似乎也将迎刃而解。
03
无论多么孤独,都要开出一朵美丽的花。
纵然大家现在看到心田里很热闹,每周都有很多参观团,每周末都有各类沙龙。很多作家学者书友也时常光顾。
但我想告诉你,心田里的孤独时光依然很多。在最初开启的半年,村里前面的商家都爆满了,而心田里只有零零落落一两个人。乡村是假期经济,工作日依旧保持着清冷的气质。
可是,清冷,孤独就会影响她想要美好的心吗?当然不是!从门口的小院到后面大院,从每一处室内装饰到户外的每一棵树木,从空间点点滴滴的小心思到组织每一个活动兢兢业业地完成,在我们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把要做的事一件件努力做好,然后静待花开。
04
当我们的心亲近大地,每一个人都有更多可能。
跟我在乡村一起做书店的同事,大部分都是以前在办公室的。从写字楼到自然天地,他们似乎就像植物一样,很快就生根发芽,各自生长。
老庄仿佛找回从前的梦,在乡村实践他的理想。从空间营造到院子打理,从植物造景到策展落地……,他像是一个多年壮志未酬的老将,终于等到时机,然后与时间赛跑,把曾经的“失地”一块块收回。
主理人舒童在心田里
舒童一面打理公司的事务,一面运维着乡村的心田里。从一个小女孩,到成为母亲,她在公司的十年,见证着我们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到如今被大家知晓标签明显的文化运维机构。她的焦虑永远都是:怎么办,我想要做更多事,但时间不够,我给心田里的时间少了!住院之前在工作,生完孩子28天之后就开始工作。她的敬业让我们很担心,可是谁也拦不住啊。现在她有了新目标,做乡村的美育亲子阅读,为此,她还考了心理咨询师,乡村规划师,还有绘本讲师……
除此之外,书店的每一个“店员”都在发挥特长。室内设计师出生的小花开发了很多艺术课,善于做活动策划的吴琼带着很多活动走出乡村,帅气的小孟除了能做一手好咖啡之外,照顾猫猫狗狗特别周到,还有踏实又敬业的果子,每天骑着电瓶车从城里进村上班。
在我心中,这些同事们最大的不同是,他们都是能量内驱型,基础乡村的工作性质,这点至关重要!
05
当自然与阅读相遇,乡村产生神奇的魔力。
原本是“偏远”的乡村,因为书店,作家学者们来了,读者朋友们来了。他们在书房中,在院子,在大树下,讨论一个话题,漫谈一本好书,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自然而然成了朋友。默默算了一下,仅仅在2024年,就有40多位作家学者来到来到心田里。
村里有“民谣与诗”的系列活动,来自城市各地的书友聚在一起,一首歌来一首诗,天晴在户外,天冷在室内,歌好听,诗好美,心田自然美滋滋。
记得四月的一次民谣会,当唱到“花落知多少”的时候,槐树借着一阵清风,摇落一地的槐花。那个惊艳时刻,让我再一次认定,万物有灵。人在听歌树木也是,“我”虽不能言语,但借风而落,表达欢喜。
村里也有东西方结合的音乐会,他们在院子里,也在树林中演出,管弦乐,古琴乐,专业的演出团队在乡村演绎一场场动人的音乐会。每一次都有两三百人,每次都让我热泪盈眶。
村里还有创意的展览,在后院大片的树林里。100个中外绘本画家,每人一张作品,挂在树林之中,我们还用废弃的木板与树木做了各类装置。原来无人进入的树林,变成孩子们爱去的自然空间。这个“魔法森林”展览,一度上了成为热门话题,引发媒体传播热潮。
我们在乡村实践的每一个系列,都有了自己的小品牌,比如“流动的音乐会”、“行走的沙龙”、“心田里的民谣与诗”、“创艺荟”等等。把每一件事,都做成有延续性,这是心田里的方法论,这很自然,遵循的就是道法自然的生长论。
06
我们不止是来开店的,而是致力于把乡村之美呈现给爱它的人。
当我们只是把书店当成一个营业空间的时,多少都有感觉竞争的危机。即便我们不这么认为,友商的态度也是很暧昧的。对边界的划分,是人心的必然,更可况乡村中的业态,基础服务都是重叠的。破解这样的“边界”感,就是要把自己做成一个平台,其思考的路径是:设法让村里来更多人,人来之后去哪里消费不重要,重要的事他们在村里消费。如果一个乡村,只有一两个业态红火,其他业态都凋敝,那乡村没有未来。
有时看到所有资源都想一人独吞,所有红利都想自己独享的人与事时,我内心就特别遗憾,也选择与之保持距离。那些场面话说得特别漂亮,谈设想十分精彩,落执行只重话题不重运维的人,都将在时间的考验中被渐渐淘汰。乡村应是各显其能得开放,各司其职地共享,然后拧成一股绳,毫无保留地向外争取人气,而不是永远只是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我们特别希望,每一个走进乡村的人,都能被看见,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乡村才有源源不断的活力。
07
心无旁骛,用尽全力,打造“村节”,美好的事做了再说。
11月,心田里联动慢书房做了一个“周年月”,我们光是在村里的单独一个周末,就做了10多场活动。不仅有各类沙龙,还有鹿过市集,还有音乐会烟花秀……,那个周末就跟春节一样,那一整个月,都是满满沙龙。
于是有人问:这心田里太疯狂了吧。这些活动即便是只算成本都不菲。他们的营业额能支撑吗?他们的“营销费”哪里来的?
心田里一周年回顾视频
我在此也向诸君汇报,所有来宾参与,我都用楼上的房间住宿来回馈,还有一批朋友用一顿饭来致谢,更有一些朋友,纯纯就是来支持的。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支持心田里呢?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他们的心感受到心田里的心,因为这份“共创”成为触发了每一个参与者内心最柔软的一部分。这份柔软就是人心深处最纯正的善意。
08
每一个乡村都应该有一个共创式的理想国。
这是我心中的理想,然而就我们团队而言,终究力量微小。但我之所以还要说,是因为我希望可以借由心田里的实践让更多乡村可以拥有。
假如要开启一个心田里,有三个要素必须具备:
第一,寻觅一家在地化的有运维能力且资源面丰富的书店,最关注点的是,有没有社群能力。乡村都在郊区,人来不易。如果没有大型活动,没有推广引流,只靠自主社群邀约可否导入人群?如果是不能的,这样的书店空间大概率只能成为形象配套。事实上很多这类的空间不断产生于乡村。
心田里吴琼推荐林渡暖村
第二,需要一家理解乡村文化空间之作用的运维公司配套。运维公司喜欢用招商思路来处理书店入驻。于是会有一种尴尬,品牌很好的书店,商务条件一开都是不菲的。从装修到开办再到运维,每一个环节都有昂贵成本。但是没有品牌的,又过于理想化,稍微运维难度起来,大多都半放弃。当运维公司理解书店空间的共创性之后,它的逻辑就会改变:来,我们一起,你的书店就是我的展示空间,你的活动就是我的活动,你的投入我来帮你分担,你的成本也算我一份。
心田里在2024年,有七个朋友在书店附近落地,成为20年的邻居。完整的一年举办活动超过70场。其中包含两场大型音乐会和一场引爆全城的绘本大展。懂运维的朋友一定知道,把这些活动放在商业市场去评估,价值远远超出要收取的租金。
第三,需要所在区的文化工作人员的实质性关怀。就拿心田里书房来举例。我们从一开始就被所在的镇区做文化宣传同仁的关注,他们非常尽力把心田里推向全区,继而区一级的宣传部门全力推荐心田里再引起全市的关注。在过去的一年,大到市级领导,小到村里工作人员,他们发自内心推荐心田里,从而形成强大的口碑。
心田里的夏天
这就是共创的核心三要素。来自于书店主体,运维公司,再加在地化文宣人员三合一的联动,才可以呈现心田里式的理想国。在这一年中,来邀请心田里去做空间的地方非常多,但大部分我们都婉拒了,因为无论内心多么期待,但一旦进入到实质操作的时候,在理念共识上还需要磨合,于是,就选择慢慢等,寻求未来有一天的同道而行。
09
终究还是人要对,而后才有一切。
乡村的运维,最后的落地还是“人”。谁来运维村子,谁来村子长期发展,谁来到乡村体验……,
每一个维度都要很谨慎。人一旦不对,所有事情都会变味。
心田里除了前端的运维同事之后,背后还有一支合伙人团队。他们是讲师、医生、匠人、学者、企业创始人。在加入之前,都明确接受血本无归的最坏结局。高度的同频让心田里的推动十分顺利。我时常感慨,如果我们这一批相约20年没有利益纠纷,那必定是商业历史上的传奇。等我们垂垂老矣,聊起当年,该是多么幸福。
心田里的梦想合伙人们
我特别要再提一提我的师弟陈盈,十年前就认识,但在运维上从未深度合作。我也是经过多轮观察才一步步放开与他的合作,现在他是心田里和慢书房的运维合伙人,说实话,除了送一些不足挂齿的小礼物和书店的其他福利之外,我并没有给予更多回馈。但我们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因为我们共同付出得到回报。他是一个执行力和信念都很强的人,也是许许多多在书店外支持我们的人中鲜明的代表。
陈盈在心田里
而回望村子里长期在的人,便不得不更谨慎“考察”,他现在在做什么,他来了之后做什么,他来了之后不温不火能承受到什么程度。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有底气承接更好的未来。
运维村子的人是真热爱乡村,还是只是当成一份工作而已。他看见花开天蓝稻黄雪落,会由心欢喜吗?他遇见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在乡村进驻能感应到喜悦吗?如果运维的核心人只是为了完成收益,而执行的人不过把这当成一份工作,那我想说,这个村子终将是没有灵魂的。
是的,终将,没有,灵魂。
10
世间益利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先后而来。
对于书店而言,这益就是情怀,就是为社会带来有意义的事,这利自然就是商业,就是生存的物质基础。情怀是情怀,商业是商业,没有商业,情怀无用。一直以来,市场都是这样反馈。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一个有情怀的书店,在商业的世界里,专注做有益的事,一样可以获得安身立命呢?
关于这个问题,孟子先生和梁惠王老哥的对话或许可以给我们答案。当年现场情况大概是这样的?惠王老哥问孟子说:老孟,我怎么可以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呢?孟先生淡淡的回答说:关于这么问题啊,我认为首先要对老百姓好,让他们安居乐业了,民心向你,自然就有可能富国强兵。
结合我做书店的经验,我是这样理解的:一家书店要活着,首先要做的,不是想着如何快速挣钱活命,而是想着如何在有限的能力下做对世界有益的事。只要这些事都扎实完成了,那利就会自然而然的来。
要是在十年前,我说这样的话,估计很多人在心里已经暗戳戳朝我扔鞋子,然后还会说,你这种不懂商业运维的纯粹情怀主义者,书店开不下去绝对是必然的。
十二年过去了,慢书房不死反而生命力顽强,乡村的心田里在最难的一年守住阵地,于是扔鞋的那些人还是会问,你说,是不是你是富二代,是不是你在哪里挣到钱来贴补的,是不是拿到什么秘密资金支持你了,是不是家里有一个聚宝盆没有告诉我们?
面对这些灵魂拷问,我只能告诉他们,我所做的一切,其最原初的动因,就是孟老先生所说的。如果你还是不理解,请允许我换一个表达: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写下这10个感受心得,也代表着心田里的一年落下帷幕。对我们来说,不会再有比今年更难的年岁了。保持着初心,和我们实践的方法论,守着这片心田,也在心田开出美丽的花。
感谢所有爱她的人!
1月1日下午14:00,心田里迎新下午茶,期待一次村中聊聊心田的故事。抵达地址:
添加小田心微信报名
距离“2025共读计划”招募结束还有7天
愿与我们同行一段路,共读一年书,可以点击以下海报
详情点以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