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地产市场又出现波动,市场对重点地产公司的信用风险又出现担忧(如WK事件)

其实本身2024年地产债信用风险有所收敛,全年新增债券违约主流地产公司就1家。但是年末消息面的波动,又让投资者的预期有所减弱。

诚然,如果地产信用风险再度爆发,对政策实施的效果、企业的信心、投资者的偏好,都会有一定负面冲击

而信用风险出清的节奏,也决定了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进节奏。

我们邀请了嵩山论市的专家,针对信用风险蔓延的趋势、政策落地的效果,以及潜在救助房企的逻辑入手,为您分析潜在风险下国资地产公司对行业的托底效果

1

问答实录

信用风险出清与行业回稳

——出清进度影响行业回稳节奏

主持人:自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行业信用风险频出,同时地产行业也推出了很多增量政策,本身地产行业内生性修复仍然在进行中,仍然任重道远。您认为,信用风险的尚未出清的现状,以及潜在的风险,将如何影响行业回暖的节奏呢?

风险频发

母公司现金流难以应对兑付压力

自从2021年地产行业信用风险爆发以来,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迟迟得不到出清,甚至某种程度上看信用风险反而进一步累积

从结果上看,地产债三大还款来源受限,销售回款、资产处置、再融资都因为信用风险的持续变弱,导致地产债偿还压力叠加。具体详见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 嵩山论市整理

所以从结果上看,地产行业的负面信用状况,阻碍了企业现金收入,以及阻碍项目公司现金回到母公司,而母公司现金存量的收窄,也进一步放大潜在的债券兑付风险。

行业金融属性褪色

全行业筹资现金流净流出

自从2020年三道红线之后,地产行业的金融属性逐渐褪去,原本注重资金杠杆的行业,开始逐渐收敛。而信用风险的持续,导致行业的再融资受到影响,新发债券变得困难,行业现金流恢复也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使用A股地产上市公司单季度的现金流数据(三分项现金流/营业收入),发现伴随着信用风险的持续和房价的持续下跌,融资与销售基本面都开始走弱,甚至从2021年开始单季度筹资性现金流基本上保持净流出

参考日本:

信用风险出清后地产才好转

我们使用日本地产行业的数据,就可以明显发现,信用风险出清是整体行业回暖的必要条件

90年开始,日本地产泡沫逐渐戳破,94年以后整个日本的房价,特别是东京等大都市房价开始持续下行,整个日本经济景气度下行,而日本不动产企业一年破产的数量,也达到了600-700家

然而房企的不断破产,其实并未深化经济的下行,后续伴随2010年之后安倍经济学的刺激,日本经济增速回升,房价也跟随日本地产行业的预期同步回暖,日本房企的破产数量开始明显下降。

从日本的数据可以看出,房企破产数量,基本上是同步和略微滞后于经济周期表现的,本身推动房企破产,并没有改变经济内生的增速趋势。

由于银行处置风险的不果决,日本地产行业的个体信用风险迟迟没得到出清,从90年代开始房企就开始产生巨大分化,也只有不断主动转型的房企,才穿越周期生存了下来。

正如下图所示,整个90年代房企破产数量多,但是持续周期长,导致信用风险周期太长,影响了经济预期,也进一步恶化了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

图:日本房企破产延后,信用风险迟迟不出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所以从结论上看,日本信用风险出清缓慢,也拖累了日本地产行业的修复,只有到了2010年之后,市场信用风险出清推进,叠加安倍政策,才推动日本地产行业止跌回稳。

2

问答实录

风险扩散与政策效果

——风险扩散会降低对政策的预期

主持人:从某种角度上看,风险的进一步扩散,是否会影响9月底地产新政的效果,也是否意味着会有增量政策的出现?

风险扩散影响行业修复

自从2021年后,地产行业其实推出了很多增量政策,但是2021年7月HD地产与广发银行宜兴支行争端,触发整体风险,造成行业融资困难,这一点也可以直接反映在地产债整体的债券估值上。

地产债的估值水平,客观上反映了投资者对地产债的风险定价,以及反映了地产债再融资的成本。

HD事件之后,2022年更多企业违约,推动行业债券估值进一步增长。而2022年底的三支箭政策,对地产债融资有明显缓解。但是2023年5月的XH地产和9月的BGY地产触发信用风险,导致地产债估值又开始上行。

XH和BGY都是第二支箭中债增信担保发债的受益主体。这让整体行业的融资修复受到重创。

信用风险爆发不断,不仅仅影响行业融资修复,对于行业基本面修复也有阻碍。

我们通过不同能级城市新房价格变化,就可以明显发现,在2012、2014年调控政策放松之后,房价明显改善,迅速止跌。

但是2022年以来二线城市调控放松之后,房价始终没有修复。而整体房价走弱的开始,2021年7月,正好是HD信用风险的开端,而2023年新房价格同比增速转向0以下,也正是XH和BGY信用风险爆发之时。行业基本面的销售情况和地产融资形成了负反馈。

风险扩散不利于政策预期提升

总体上看:

地产政策预期走弱,重点在于地产信用风险迟迟不出清:

调控政策生效,阻点在于市场预期疲软,居民不愿意加杠杆;

支出类政策生效,阻点在于信用风险不出清,银行惧怕后续风险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产融资三支箭政策推出后,仍然有受到支持的大型地产公司比如XH、BGY发生债券违约,整体地产债违约的势头没有止住,因此银行对地产行业的实际支持也难以到位。

3

问答实录

救助地产的逻辑:企业还是项目?

——整体救助逻辑仍然围绕项目端

主持人:关于救项目还是救企业,是行业里一直讨论的话题。其实之前传闻恢复流动资金贷款,还有地产融资三支箭,都是针对地产企业的救助,但是仍然没有止住地产公司违约的趋势。针对地产项目的救助,则得到了更多资金支持,特别是今年的”项目白名单“。您怎么看待当前局势下,地产救助的逻辑?

当前救助逻辑仍然重点在于救项目

当下,房地产救助重点依旧在救项目而非救企业。许多企业虽面临困境,但优质项目仍具潜力与价值。从实际操作看,救项目能更精准地将资源投入到工程建设、资金周转等关键环节,确保楼盘顺利完工交付,维护购房者权益,稳定市场信心。

同时,相较于救企业庞杂的债务与经营问题,救项目可避免资金分散,以点带面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因此救助重点倾向于项目端。

今年以来,监管推进”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也就是项目白名单,截止到最近,已经审批通过授信超过3万亿实际投放金额也在几千亿。

通过救项目,统计局开发资金来源的国内贷款增速,跌幅只有6%左右,相比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接近20%的跌幅,救项目对地产融资形成了明显的“超额信贷

政策关键节点下,救企业必要性更加凸显

救项目大于救企业,是当下的地产救助政策逻辑,但并不意味着救企业就毫无意义。特别是在926政治局会议之后,在新政的关键节点时刻,如果放任企业违约,就会严重阻碍政策生效

当然,我们也知道,在地产基本面没有修复的情况下,房企利润结算、现金回流都偏弱,企业层面缺乏内生性的修复动力。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的房价,也预示着未来地产公司的利润结转会面临至少2-3年的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就更加需要融资端的政策支持,只要房企尚未展期和违约,其融资成本就远远低于展期违约的房企,而且仍然有巨大优势。

所以,后续第二支箭,中债增信担保发债仍然有必要重新对房企提供支持,而且应当放松对反担保要求,努力帮助房企修复再融资能力。

尽管之前JH、XH、BGY在支持之下仍然触发违约,但是对于新城和龙湖等民企,第二支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房企维护住信用安全。对于当下,救企业需要监管和银行的再度参与。

4

问答实录

潜在风险下的国企托底

——风险很难实质扩散到国企地产

主持人:目前很多机构投资人,对地产债的投资仅限于国资地产公司。而对于民企和混合所有制地产公司,他们的信用风险会进一步向国企传导吗?国企地产公司在潜在的风险情景下,能继续托底地产行业吗?

合作开发有限,直接风险传导不必担心

说到民企、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风险,向国企传导,很多投资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合作开发对国企的影响。但其实自从2023年之后,国资和民企、混合所有制房企的合作开发明显收敛,合作开发对国企的信用风险传导,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具体详见下表。

表:重点房企权益比例提高,减少合作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嵩山论市

风险情景下,国企韧性明显强

在2021年以来的信用风险周期,国资房地产公司明显呈现出更强韧性,在销售、拿地、结转等问题上,更有优势。

我们通过毛利率去透视这个问题,截止到2024年中报,国企的利润水平体现出信用风险下的韧性。具体详见下图。

而从跟债券兑付更加相关再融资看,国企支撑了2021年之后的房地产债券融资

2021-2024年,每年国资地产公司发债规模在5800亿左右,但是民企发债规模从一年2000亿,下降至一年400亿左右。国资地产公司的优势更加明显,更加不受信用风险的干扰。

潜在风险之下,国资房企托底行业

从行业基本面的销售和拿地看,国企地产公司仍然承担着托底行业的效果

在2024年上半年,央企和国企继续在拿地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建发房产、中建壹品和绿城中国分别以279亿元、213亿元和190亿元的拿地金额位列前三

央企和国企在重点城市拿地金额TOP10房企中占据了半数以上的位置,显示出其资金实力和稳健经营的优势。

TOP30拿地房企中,尽管央企的拿地金额有所下降,但其在TOP30房企中的占比仍然较高,达到了37%。地方国企的占比则有所上升,从去年上半年的25%增加到了44%。

图:国企在拿地端托举行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从行业需求端看,即使今年以来所有公司销售下降,国企目前的销售表现整体上优于民企,国企下降速度低于民企。不过要承认,相比于去年,国企地产公司的销售优势仍然维持

从根源上讲,企开发商的楼盘,交付预期明显好于民企。叠加上国企开发商相对稳健的杠杆策略和充足的金融机构支持,使购房者的预期和可用按揭都得到了保障

接下来随着行业格局的大转型,整体上地产行业的销售要依赖国企实现“市场底”的反转

经深度分析,尽管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犹存,国资房企却凭独特优势构筑稳固防线。

其背后有国资背书,融资渠道稳定且成本低,资金链断裂风险小。土地、项目储备充足,开发与运营经验深厚,足以灵活应对市场波动。

面对潜在信用风险扩散,国资地产公司不仅自保有余,更能通过稳健拿地和销售托底行业,为市场注入信心,是当下投资布局中不容小觑的价值核心与稳健之选。

5

结语

地产行业的改善在进行中,虽然短期存在波动,但是中长期止跌回稳的趋势已经筑底。

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可能实质性的救助手段有限,下一步市场的信用出清将会加速

在这个过程中,国资地产公司会发挥更加重要的托底作用,也会成为债券市场的重点。

我们组建了多个对你有用的微信社群

加红姐微信ZhuDBJ666,须备注公司,私聊入群

红姐的地产金融知识星球VIP群(付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