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多鲸在深圳深科技城举办 2024 多鲸 EE 年会暨「智汇鹏城·共创教育 AI 新未来」未来教育创新大会。在「智能硬件与 AI 自习室」主论坛上,道道研究院创始人杨洋分享了近年的创业历程。

道道研究院创始人杨洋是教育行业中少有的博士创业者,他个人攻读了两个博士学位,先是物理学,后涉足信息学领域。他曾在美国国家旅游与电子商务实验室(NLTeC)从事搜索引擎研究,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担任「百人计划」副教授,承担十三五重大科研项目,用 1.3 亿中国人的成长轨迹构建了中国社会经济图谱。

在过去 18 年的职业生涯中,杨洋一直专注于优化个体成长路径的研究,并创办了道道研究院,致力于帮助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减少不必要的弯路,用 AI 医疗模式让教育成为可复制的个性化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为论坛实录,经多鲸编辑整理:

大家好!或许大家听到我所讲的题目会感到有些疑惑,教育与医疗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其实,这一话题并非由我率先提出,接下来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个人背景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过往漫长的创业历程中,我的研究领域广泛覆盖了人生成长的各个关键节点,从六岁开启学习阶段,历经升学、就业,再到企业家成长,甚至还涉及我在清华所教授的特殊班级 ——yes 班,该班级聚焦于中国顶尖创一代的二代如何顺利接班等问题,当然也涵盖养老规划等内容,这实则体现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

过去 18 年里,我运用海量数据进行探索,如同循着前人的路径,尝试为后来者摸索出前行的方向,去告知他们该如何更好地成长发展。起初,我认为自己从事的是关乎成长的探索工作,然而不少人将其视作教育领域的事务,既然如此,那便当作是投身教育事业吧。但我始终认为,教育绝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其本质在于把人培养成真正的人才,而非打造只会应对考试的机器。教育的目的是助力每个人找寻到内心真正认可、能切实感受到的幸福,而不是让其一味模仿他人、成为他人眼中优秀的模样,这才是教育应有的价值与追求,也是我一直以来所秉持并践行之事。

我个人攻读了两个博士学位,先是物理学,后涉足信息学领域。不过,我最终选择了放弃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续我会说明其中缘由。2015 年,受李克强总理鼓励大学老师创业政策的影响,我踏上了创业之路。去年,我从哈工大调任至清华,并在清华开设了 AI 实战营。我所做的这一切,皆是期望能在学习、升学、就业这些教育的关键环节上,助力孩子们减少前行的阻碍,少走一些弯路,这是我个人坚定不移的目标。

下面谈谈我致力于打造终身成长人生导航仪的缘由。或许在多数人眼中,我身上有着诸多耀眼的光环,然而,在我内心深处,初中与高中同学对我的评价却截然不同,他们所贴的标签与外界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背后的根源,还要从我的成长经历说起。回顾从小学到博士阶段的求学之路,我的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波动颇为剧烈。就拿初二到高二这四年来说,我的成绩一直在班级处于末尾位置,甚至中考时未能如愿考入高中,成为了被分流的一员。当时,老师认为我智商存在问题,毕竟我付出了诸多努力,成绩却依旧不见起色。

但命运似乎总有着奇妙的安排,高三那年,我通过刻苦练习,虽不清楚究竟是何种方法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成绩在这一年竟奇迹般地提升了 200 分,最终成功考入 985 高校。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高考成绩公布后,我并未收获应有的赞誉,反而被无端质疑作弊,只因曾经被视作智商欠佳的我,在短短一年间取得如此大的进步,考入 985 高校,这在旁人看来似乎不合常理。那时,既没有如今这般多样的课外辅导机构,也没有学习机等辅助学习的工具,我全凭自身努力实现了这一跨越。

后来,在攻读物理学博士期间,我连续四个学期在物理与数学科目上取得满分成绩,当时授课的俄罗斯老师称赞我为天才。这前后迥异的评价,让我不禁陷入深深的自我困惑之中,我到底是谁呢?外界的评价难道就能决定我的能力高低吗?我的智商怎会如这般评价一样忽高忽低呢?基于这样的经历与思考,我萌生出打造人生导航仪的想法,希望能帮助每个人在有限的人生中,拥有专属的成长攻略,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不是被考试分数所束缚,在追逐他人认可的过程中,丢失了原本应有的幸福与快乐,这便是我投身此项事业的初衷。

俞敏洪老师对我的影响颇为深远。2016 年,我们与新东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到了 2019 年,俞敏洪老师向我提出了极具前瞻性与挑战性的需求。他指出,整个中国的教育模式或许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新东方亦不例外。教育不应将销售作为核心导向,而应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开展工作。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或是关注销售业绩,更要深入去探究每个孩子的独特特质,明晰他们究竟该如何成长。正如孔子在 2500 年前就倡导的因材施教理念,我们要搞清楚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路径,进而针对新东方内部不同的部门与业务,制定与之相契合的教育策略与方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俞老师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参照样板 ——医疗模式。他认为,医院在以人为本、依据个体差异开展工作方面,已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教育领域能否借鉴医疗的模式与经验,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呢?受此启发,我开启了探索之旅,只是未曾料到后续的过程困难重重。为做好这件事,我对医疗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回顾与梳理,从中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 诊断。

在医疗领域,医生必定要先对病人的病情做出精准判断,才会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开具药方,这是医疗工作的基本准则。然而,反观教育领域,从古至今,往往忽视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进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很少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需求与内在特质。尽管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但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真正将其贯彻落实的情况却少之又少。因材施教的核心在于 「因材」,这里的 「材」 指的是孩子本身,是对孩子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是真正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认识孩子,而非单纯聚焦于知识掌握程度或考试分数。所以,俞老师提出的需求,本质上是希望能将当前教育领域相对滞后的理念与模式,提升到与医疗领域同等重视个体差异的水平,借助医疗的成功经验,对孔子的因材施教理念做出切实有效的回应与践行。

在此,我想通过一段视频向大家展示教育与医疗在诊断环节存在的差异及问题。在医疗场景中,我们很难接受医生在未对病人进行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就盲目开药的行为,可在教育领域,这种现象却长期存在,且大家似乎都已习以为常,不仅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皆是如此。在我过往对众多孩子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比如,当告知某些家长他们的孩子具备天才般的潜能时,绝大多数家长的第一反应并非是认同与欣喜,而是充满怀疑,毕竟在他们眼中,自家孩子成绩平平,甚至不太理想。这充分说明,过去的 18 年里,我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了教育诊断这一关键环节之中。

类比医疗行业,如果一家医院缺失了检验科,那医生的诊疗工作将会陷入极大的困境,难以有效开展。西医之所以能取得显著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标准化、规范化的诊断模式,易于复制与推广。培养一名西医医生,使其在面对相同病症时能得出较为一致的诊断结果,相对来说更容易实现。而中医的发展则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不同的中医医生在诊断同一病人时,可能会因个人经验、理论认知等差异,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同理,在教育领域,要实现因材施教,关键就在于精准把握每个孩子的特质与需求,迅速且准确地找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核心卡点与问题所在。但遗憾的是,这一环节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严重缺失,不仅在中国,在全球的教育领域以及学术研究范畴内,都存在这一明显的漏洞。教育诊断学、成长诊断学以及终身成长诊断学的缺失,已然成为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瓶颈。因此,过去 18 年,我始终致力于弥补这一漏洞,构建一套完善的教育诊断体系与方法。

下面为大家详细阐述这一体系的具体操作流程,主要涵盖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全面评估孩子的综合情况。这里的 「全面」 范围极广,最初我们从 200 多个维度入手进行评估,如今已拓展至 700 多个维度。我们旨在精准洞察每个孩子的独特本质,正所谓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天性与特质,即便来自同一家庭的两个孩子,性格与天赋也可能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要深入了解孩子自身,还要对其父母进行评估,因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若父母自身存在不足或问题,将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曾有教培机构老板向我反馈,认为我们的评估流程耗时过长,对一个孩子进行评估需要 90 分钟,再加上对其父母的评估还需额外 30 分钟,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商业运营效率与客户体验。然而,我始终坚信,教育与医疗同属崇高的行业,医疗关乎生命的救治,教育关乎灵魂的塑造与未来的希望,绝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商业利益与短期体验,而牺牲评估的质量与精准度。就如同在医院进行体检时,某些检测项目可能会让受检者感到不适,但为了获取准确的诊断结果,这些不适是必须承受的。所以,这一全面评估环节虽耗时较久,但却是整个教育诊断体系的重要基石与关键所在。

第二步,精准诊断成长卡点。通过前面提及的各种测评、数据采集以及游戏化等方式,我们所获取的仅仅是孩子的一些外在表征数据,而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出其成长的核心卡点。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优势与特长,然而现实中,许多成绩欠佳的孩子往往存在自我认知偏差,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其实是错误的观念。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认可身边那些优秀的朋友,往往是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展现出了突出的才能与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效应。同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虽然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真正的核心卡点通常不会太多,一般也就两三个,不过这些卡点却可能衍生出诸多表面上看似复杂的问题,导致他人误以为孩子整体能力较差。这些孩子内心实则充满苦闷与迷茫,他们迫切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认可,因此,精准诊断出这些核心卡点及其成因,对于助力孩子突破成长困境、实现更好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步,定制个性化成长攻略。这一环节类似于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教育资源库或解决方案平台,融合了中药房与西药房的功能特点。我们自身并不直接创造具体的教育解决方案,而是广泛收集、筛选市面上各类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方案,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级、客观评价与系统整合。我们致力于为每个孩子挑选出最适配、最科学、最高效且性价比最优的解决方案,并推荐给家长与教育从业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秉持严谨客观的态度,对于那些缺乏科学依据、虚假伪劣的教育产品或方案,比如皮纹测试、珠心算等,会毫不留情地给予零分评价与差评提醒,以防家长与孩子受到误导与伤害。

第四步,实施督学与情感支持。在这一阶段,我们发现采用 PDCA 模式(类似于医院的住院部管理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甚至可以类比为 ICU 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正如医疗领域所强调的那样,医生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疾病的治疗,更在于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与情感上的支持。在教育中,我们同样要为学生与家长提供正向的情绪价值,陪伴他们共同度过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让整个教育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关怀与温暖的历程。

我们在教育评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与实践经验,截至目前,已对超过 600 万的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在今年 11 月份完成了对福田区四万多名中学生的评估工作。我们与众多教育行业机构、教培行业以及政府部门都展开了广泛合作,包括与深圳市教育局、福田区教育局的深度协作,还与清华大学学习科学实验室共同完成了中国第一本学习科学白皮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诸多颇具启发性的发现。例如,超过 80% 的父母对自己孩子存在严重的错判,他们未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特质与潜力;中国老师面临的首要难题是不知如何有效帮助成绩较差的孩子。

通过对比传统补课方式与精准培养方式的效率,我们发现传统补课的有效率仅为 24%,这一数据着实令人深思。同时,中国孩子的厌学比例高达 73.3%,长期努力却未见进步是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这些数据与发现,我始终坚持不让自己的两个孩子参与课外补课,而我的女儿凭借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与适合的学习方法,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是年级前 50 名以及全班前十名中唯一没有参加课外补课的学生。这充分体现出精准培养方式在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方面的显著优势,不过,这一方式要想取得良好效果,离不开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因为孩子身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或不当密切相关。我们曾与新东方合作开发了「家长胜任力报告」,数据显示许多父母在育儿方面存在诸多困惑与不足,他们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与技能,就如同无证驾驶一般,在育儿道路上盲目摸索。所以,若期望孩子能够实现真正的成长与改变,父母自身也需要不断学习与提升,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每个孩子都有必要接受一次全面的诊断评估,每位父母也都需要重新审视并深入认识自己的孩子。就我个人而言,在对自己的两个孩子以及兄弟姐妹、父母进行测评后,深刻意识到仅凭肉眼观察和主观经验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与特质是极为有限且不准确的。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即便他作为全球知名的管理大师,其对人的判断正确率也仅为 60%,而中国企业老板与高管对员工的判断正确率更是低至 30%。

在教育与人才培养领域,我们同样需要借助科学的工具与方法,如同医院依靠检验科进行精准诊断一样,我们要通过系统的、多维度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成长需求,进而为他们提供精准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支持。

我们的项目最初是为新东方量身定制的,旨在助力其在招生与教学管理环节实现优化与提升,如今已在教育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得到了广泛应用,众多教师纷纷引入这一体系,无论是用于转型发展还是在原有领域深化教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AI 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提效作用,它能够显著提升教育机构的经营能力与人效,优化经营结构,为教育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变革动力。

因时间关系,关于部分同行对我的评价以及更多详细的提效案例,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若大家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