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又名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对这些名称给予了更为详尽的阐释:“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槐以叶形名也”。

“苦”字的命名,源于苦参极为苦涩的味道,其苦味甚至超过了黄连。苦参之所以被称为“参”,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根部形态与人参相似,另一方面则是它以其独特的苦寒特性,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等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苦参的叶子形状与槐树相似,这也是它被称为“槐”的原因。

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苦参的形态和味道,还揭示了其在传统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参”字的使用,更凸显了苦参在同类药材中的卓越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参的品种

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名医别录》记载:“一名地槐,一名菟槐,一名骄槐......生汝南及田野”。《本草经集注》载“今出近道,处处有。叶极似槐树,故有槐名。花黄,子作荚,根味至苦恶”。北宋苏颂在《本草图经》中记载:“其根黄色,长五七寸许,两指粗细。三五茎并生,苗高三二尺。

叶碎青色,极似槐叶,故有水槐名。春生冬凋,其花黄白,七月结实如小豆子。”北宋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记载:“苦味寒,无毒。”其中所附四种苦参图不尽相同,其中成德军(今河北正定)和秦州(今甘肃秦安)与今之相近,而西京(今河南洛阳)和邵州(今湖南邵阳)与今之不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七八月结角如萝卜子,角内有子二三粒,如小豆而坚”。

据以上古代本草所记载的苦参的形态特征及绘图看,古代所用主流苦参品种与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收载的苦参是一致的,说明从古至今所用苦参的品种是豆科槐属植物苦参。

道地产地

苦参原产于中国,关于苦参的产地,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生山谷及田野”,并未明确具体位置。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载“生汝南”,古代汝南范围大,现今的河南汝县、湖北的江夏均在其管辖范围,也就是豫南鄂北一带。《本草经集注》载“生山谷及田野”。

到了宋代,《本草图经》载“苦参,生汝南山谷及田野,今近道处处皆有之”。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载“道地:成德军、秦州、邵州”。《本草乘雅半偈》载“生汝南山谷,及田野间,近道处处有之”。清代《本草崇原集说》亦载“苦参生分布在汝南的山谷及田野”。可见,古代苦参在中原地区均有分布出产,以产自“汝南”(今河南汝县、湖北的江夏)、“成德军”(河北正定)和“秦州”(甘肃秦安)等地产量较大、质量为优。

现今,除青海、新疆外,国内各地均有分布,主要产地包括中国的山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这些地区的苦参产量较大。近年来,随着中药材发展政策的推动,山西、贵州、陕西、河北、辽宁等地的苦参栽培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公认的道地产地。

混淆品及鉴别

苦参的外观性状

苦参根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混淆品及鉴别

苦参、黄芪、刺果甘草同属豆科,苦参是槐属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刺果甘草是甘草属刺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黄芪是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三者根的饮片性状较相似,使用时注意区分:

1外皮

苦参与刺果甘草、黄芪在外表皮最大的区别特征是苦参的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

2、切面特征

苦参饮片切面黄白色,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刺果甘草的切面皮部灰黄色,木部浅黄色,形成层环不明显,皮部约占横切面半径的1/5-1/4。黄芪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呈外白内黄,被称为“金井玉栏”,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三者根的切面都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

3、气味

苦参的味极苦。刺果甘草味较苦涩,嚼之微有豆腥味。黄芪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毒性及解救方法

毒性反应

苦参有小毒,主要是指苦参的部分根部以及种子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当用量少于30g/天时,一般不出现不良反应。当其用量过大时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偶有发生头晕、脱发、皮疹等。严重者出现中毒症状,如流涎,呼吸与脉搏加速,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律不齐,步态不稳、脉搏急速等症状,严重可引起惊厥,呼吸衰竭,死亡。

解救方法

1.未出现惊厥时可洗胃和导泻;内服蛋清,鞣酸或浓茶;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惊厥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等解痉剂;呼吸障碍时用呼吸兴奋剂。

2.中药救治:用大黄、枳实、金银花各10g,甘草6g,水煎汁,另加玄明粉12g冲服。

功效与配伍应用

功效

苦参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其功效为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配伍应用

配伍

1.与木香、甘草配伍

清热燥湿,理气,治疗湿热蕴于肠胃之腹痛泄泻、下痢脓血。

2.与生地配伍

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治疗湿热便血、肠风下血、痔漏出血。

3.与龙胆草配伍

清热燥湿,退黄,治疗湿热蕴蒸、谷疸发黄。

4.与防风、蝉蜕、荆芥配伍

祛湿热疏风止痒,治疗风疹瘙痒。

5.与黄柏、金银花、地肤子配伍

清热解毒,治疗湿疹疮疖。

6.与当归、贝母配伍

清降肺气、清热利尿,治疗下焦湿热,气化不利所致小便不利。

7.与蛇床子、鹤虱配伍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疗湿热下注所致之带下色黄、阴肿阴痒等症。

8.与荆芥、大风子配伍

主治风湿热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麻风及大风手足烂坏。

9.与牡蛎配伍

二药糊丸,清热燥湿,治疗妇人赤白带下。

食疗应用

古代应用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苦参的食疗应用有所记载,如“梦遗食减:白色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为末。用雄猪肚一具,冼净,砂罐煮烂,石臼捣和药,干则入汁,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米汤下,日三服。久服身肥食进,而梦遗立止”,即取特定量的苦参、白术、牡蛎粉制末,与煮烂的猪肚捣和制丸,用米汤送服,可改善遗精与食欲减退。又载“肺热生疮,遍身皆是。用苦参末,粟米饮,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是将苦参末与小米汤制丸,空腹米汤送服来治疗肺热生疮。这些记载凸显了苦参在古代食疗药膳中的重要地位与应用价值。

营养成分

苦参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类,苦醇C等黄酮类,挥发油、脂肪酸,还有蛋白质、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及锌、铜、铁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使其在药用及食疗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食疗应用

1、苦参茶

将适量的苦参、茶叶打成粗粉末。每次只取20克,放入保温壶中或者热水瓶,冲入半瓶沸水,旋紧瓶塞,闷10-15分钟即可饮用,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

2、苦参鸡蛋汤

先将苦参浓煎取汁,去渣,再将打散的鸡蛋及红糖同时加入,煮熟即可。具有清热除湿、解毒润燥的作用,适用于婴幼儿湿疹、奶癣等。

3、冬瓜仁苦参汤

取冬瓜仁、苦参、甘草,加水共同煎煮,待煎好后调入适量蜂蜜饮用。具有清热燥湿等作用,适用于发热、腹痛加剧、拒按,口干欲饮、唇红,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4、苦参酒

将苦参泡在白酒中饮用。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的功效,可用于白癞的辅助治疗。

综合利用

壹、用于化妆品

苦参常用于治疗湿疹和皮炎,还可作为化妆品中的防腐剂;苦参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可增加胶原蛋白含量,延缓皮肤老化;苦参保湿功能十分突出,还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生成,达到美白祛斑的效果。目前,苦参已被应用于700多种化妆品之中,在维护肌肤健康与延缓肌肤衰老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潜力。

贰用于保健品

苦参可以用于制作如药酒、保健茶等产品,保健品金舒通胶囊中就含有苦参,在改善胃肠道功能上有较好的功效。

叁、用于兽药

苦参在养殖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用于治疗耕牛劳伤肺喘、奶牛乳房乳头疣、仔猪白痢、犬真菌性外耳道炎、鸡球虫病、鱼竖鳞等病症。

肆、防治病虫害

苦参具有较明显杀虫效果,对桃蚜、淡色库蚊、蚕豆蚜、褐飞虱及家蝇等多种害虫均有灭虫作用。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化学成分

苦参中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苯丙素、二苯甲酰基衍生物、萜类、甾体、有机酸、脂肪酸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其中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含量最高,生物碱中的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是发挥苦参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药理作用

1、抗炎

中药苦参对于各种急慢性炎症均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抑制机体免疫类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减少炎症因子的生成;还可抑制炎性细胞在机体内增殖分化,产生抗炎作用。

2、抗心律失常

苦参对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心肌细胞电离子传递,对心房、心室不应期适当延迟,从而将心房、心室肌及起搏传导系统的兴奋性降低,对于折返现象导致的心房颤动、扑动等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并且能够将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延迟一定水平,减少脉冲、控制心室率,其应用范围较广。

3、抗肿瘤

苦参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有效活性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自噬相关靶点等机制,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促使肿瘤细胞自噬降解及增强放射治疗药物敏感程度的治疗应用。

4、抗肝损伤

苦参对化学品、免疫和缺血再灌注性肝损伤均有肝脏保护作用,对体外分离的肝细胞、冷冻保存的肝细胞、放线菌素D/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也有保护作用。

5、抗纤维化

苦参通过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等方式,改善或逆转肝脏纤维化,同时能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表达,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此外,苦参素通过调节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稳态,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等过程,防止肝脏纤维化,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安全性高。

6、抗病原微生物

苦参对于多种病原微生物皆具有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苦参生物碱及黄酮类化合物抗菌范围广泛,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伤寒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病菌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药物的亲脂性,干扰细菌本体的细胞膜及电离子通道通透性等途径相关。

7、降低血糖

氧化苦参碱能够促进糖原的合成,对于机体内的胰岛素抵抗、血糖代谢紊乱明显改善,从而有助于降低机体血糖水平。

8、镇静催眠

苦参还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苦参黄酮类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体海马神经细胞活性相关。

苦参的民间偏方

偏方

治疗牙齿痛

苦参、细辛(去苗叶)各30g。上药锉如麻豆大,每次15g水煎去渣取汁,热漱冷吐。

治疗中耳炎

苦参1.5g,冰片0.3g,麻油(或用菜油)9g。将油煎沸,加入苦参炸焦变黑捞出,稍冷加入冰片细粉搅匀,先用药棉蘸尽耳内脓液,再用药油滴耳,每天2-3 次。

治疗慢性唇炎

苦参、地肤子各30g,川木槿皮、蛇床子各10g,白鲜皮15g。水煎去渣取汁,趁温将患唇浸于药液内,每次15min。

治疗痔疮

苦参、地榆、桃皮各150g。水煎去渣,稍温洗,每天1次。

治疗妇女外阴瘙痒、滴虫病、白带多

苦参、蛇床子、白矾各30g。煎汤熏洗患处。

治疗各种阴道炎

苦参、蛇床子、黄柏、百部各30g。上药用凉水1500mL浸泡30min后煮沸15min,去渣取汁熏洗阴道30min,洗时让药液进入阴道内。7天为1个疗程。

治疗淋病

苦参、黄柏各50g。加水1500mL浸泡10-15min,煎45 min后去渣浓缩至500mL。每天1剂,分3次服完,连服7-10天。

治疗痤疮

苦参、蔓荆子、赤茯苓、山药、白芷、荆芥、防风、白附子、川芎、山栀子、何首乌、白蒺藜、皂角、制川乌、黄芪、赤芍、独活、羌活、制草乌各50g。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丸重9g,每次1丸,日服3次。

治疗白癜风

苦参、白芷、硫黄、雄黄、密陀僧各6g,蛇床子10g,轻粉5g。共研细末,以醋调搽患处,每天两次。

治疗嗜睡

苦参90g,白术60g,大黄30g。捣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后服30丸。

治疗慢性结肠炎证(属湿热内蕴)

苦参60g,黄芩、黄柏、黄连各15g,马齿苋30g,秦皮10g。每天1剂,水煎取汁约10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皮肤瘙痒、阴部瘙痒、湿疹、湿疮

苦参、百部、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各30g,花椒20g,芒硝50g,樟脑10g,冰片5g。上药水煎外洗患处。

使用注意

古代本草记载

1. 《本草经集注》:玄参为之使。恶贝母、漏芦、菟丝子。反藜芦。

2.《医学入门》:胃弱者慎用。

3. 《本草纲目》: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

4.《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者勿服。

现代使用注意

1. 脾胃虚寒者忌服。

2. 不宜与藜芦同用。

3. 长时间使用苦参会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不良反应。

核编辑:荆州市中心医院 药学部 刘开飞

作者: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 曹丽萍 梅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