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伦理的世界性:《西方道德哲学通史》新书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 ”在上海社会科学馆举行。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商务印书馆、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办,复旦大学全球伦理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承办,邀请了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新书涉及到的全球伦理规范秩序瓦解后的世界伦理重建问题。活动现场举行了新书揭幕仪式,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分别发表会议致辞,复旦大学教授、本书作者邓安庆对新书出版做了介绍,复旦大学教授吴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张江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新书展开讨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复旦大学教授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冯平、《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主持会议。
《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系列一改传统哲学史的写法,首次尝试写出以实践哲学为第一哲学的哲学史,系统论述从古希腊至当代的西方道德哲学,包含各主要流派及其进路,同时揭示不同时代的道德哲学与社会历史进程、伦理生活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究伦理道义的实存机制,发掘道德哲学谱系中使人成为人、使人生活出人性尊严与卓越光彩的规范性价值与原则。本系列的出版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搭建连接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的桥梁
陈小文在致辞中指出,《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系列有三个特色:一是严肃的学术态度,该系列源自邓安庆任首席专家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其全力投入值得倡导;二是严格的学术规范,邓安庆继承并发扬德国哲学规范,篇章结构清晰,还厘清了道德、伦理和德性三个相关的概念;三是严正的学术创新,以中国学者对西方道德哲学的融通提出的道义实存论伦理学,对西方道德哲学通史进行评判,阐述“正义、爱和自由 ”三大伦理原则,关照历史与当代,逻辑规范体系严格。
任小文高度评价了《西方道德哲学通史》系列所承载的深远意义。他指出,通史研究搭建了一座连接古代伦理与现代道德的桥梁,不仅肩负起了梳理西方道德哲学发展历程的重任,更承载着推动中国哲学界与国际学术前沿对话交流的使命。他热切期望各位专家能展开充分交流,各方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搭建起一座学术生产、沟通与交流的坚实桥梁。
张双利表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学术传统有四个特点:破除学术壁垒,重视哲学史和原著基础研究,学术与思想并重,积极面对时代课题。本系列是该学术传统的最新成果,针对现代技术文明发展、西方伦理危机等问题,重新思考和界定根基性哲学问题,提出道义实存论、伦理学通史观和道德学谱系学方法,旨在提升伦理觉悟,参与后习俗责任伦理建构,体现当代中国哲学学者共同的问题意识和思想抱负。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道德
邓安庆阐述了新书的写作结构及导论卷的必要性。他认为道德是有时代性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道德,从“正义、爱与自由 ”的结构性关系,可以让不同时代的道德相互贯通。这些规范的伦理依据就是“道义实存论 ”的存在机制,以此进行伦理学研究,能够解决目前现代世界所面临的困境。
吴晓明强调了邓安庆的两点贡献。第一,为复旦哲学的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到邓安庆教授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德国观念论和解释学,并探讨了黑格尔的法哲学与意志自由对伦理学研究的启发。第二,积极推进学术和思想的统一,这对于复旦哲学学科未来的发展也非常重要。
张江借此会议从阐释学意义上说明了公共理性的几点价值:作为能力是阐释的前提;作为集体无意识遗传的观念系统是阐释的必要前提;是公共空间发挥作用的基础、阐释有效性的标准。因此,需要从公共理性千年来的发展和对其的突破出发,学习和研讨邓安庆的著作。
填补伦理学哲学通史研究的空白
浙江大学教授庞学铨认为,邓安庆教授以新的存在论、道义实存论的伦理学重构了西方哲学和伦理学,建立起一个哲学伦理学的体系,可以说填补了国内外伦理学哲学通史研究的空白。
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真认为本系列是一部从当代观念出发所撰写的通史,随后,他进一步展开讨论了书中后习俗责任伦理、责任和理欲等观点,另外就当代哲学对道德与伦理二词的使用与书中所做区别提出了商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谢地坤提出本系列将古希腊的正义、中世纪的爱、近现代的自由三种原则通过形而上学的生存论与伦理学的规范性方面结合在一起,而这正是伦理学所面对的难题。山东大学教授傅永军认为,道义实存论伦理学的原则非常高尚但落实起来非常困难,本系列指出了一种可能的方向:在灰暗不明的时代坚持做自由独立精神的思想拥护者,可能是建构伦理秩序的最佳路径。
北京大学教授韩水法认为,邓安庆基于“道义实存论”提出的伦理学理论,深具哲学深度,探讨了从神到人的秩序演变,对现代伦理学和规范建立至关重要。书中对伦理规范的历史与实践基础的讨论,为解决如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困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规范设计。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孙周兴认为本系列在试图结合“实存论”与“存在论”的尝试中展现了原创性。他指出,在技术统治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伦理学概念需要接受新的考验,书中涉及的哲学框架为理解技术世界中的伦理挑战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
清华大学教授黄裕生认为本系列对自由、正义与爱的逻辑关系的探讨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同时为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支持。黄教授特别建议进一步明确这三者的排序及其内在联系,以巩固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王恒从列维纳斯视角探讨“道义实存论”,强调理解哲学家的问题而非仅学习概念。邓安庆通过自己的思想清理伦理学历史,见证了“道义实存论”思想的发生,并在道德哲学史中处理冲突和矛盾时展现了理论创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姜斯佳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