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上午,由红船编辑部主办的红色吉林行——“追寻先辈足迹,重温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吉林省吉林市成功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及夫人刘晓春、中共早期高级干部周肃清之子周太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及先生张志扬、东北抗联主要创始人之一杨靖宇烈士之孙马继志及夫人程新春、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
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充满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的讲述,让本次与会者在鲜活的历史中感受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先辈们坚如磐石的铮铮铁骨,以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本文为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具体如下:
爷爷叶挺很喜欢摄影,他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拍摄了众多弥足珍贵的照片,数量高达上千张。他曾说:日本帝国主义屠杀我们的人民,我要把这些活生生的历史记载下来,编辑出版,以扩大抗日战争的影响。可惜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他不幸遇难。
▲叶挺
叶挺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当时八路军与新四军虽已编入正规军序列,实则所领军饷遭到严重克扣。尤其在我军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军饷短缺问题愈发凸显,难以维系众多士兵的生计,但是部队还是要发展下去的。面对这一困境,叶挺利用自己的影响,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向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国际友人和国民党内的朋友等,募集物资、枪支、款项。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 (简称保盟),为国内抗战寻求海外援助,特别是医疗和救济物资援助。1938年冬,叶挺派卫生部长沈其震去香港向宋庆龄求助。不久,便募捐到十万多元,以及一批急需的手术器械和大量药品,还有食品、被服、文化用品和救济物资。此后,新四军与保盟的救助渠道一直保持畅通。
华侨同胞们如此支持国内的抗日战争,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军队都做了哪些事情,为了记录这段历史,爷爷叶挺拍摄了这些照片。
在那个时代,还没有发明电子版照片。拍摄后,需要经过复杂的化学冲洗后,才能看到照片。叶挺将冲洗出的照片分门别类,用纸袋妥善装好,并在照片背面详细标注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等信息。虽然这些照片并非战场上的战事记录,但它们所展现的军中日常,对于我们了解抗日时期军队的生活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后来,家里把爷爷的这些照片都捐给了军事博物馆。1988年4月8号是叶挺将军遇难42周年纪念日,在那天军事博物馆主办了《叶挺将军摄影作品展览》。从上千幅照片中挑出400幅展出,主要是叶挺将军1938年至1940年任新四军军长期间,在皖南的作品。
▲叶莲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些爷爷当年拍摄的照片。
▲1937年8月,中共谈判代表团代表朱德(右一)、周恩来(右二)、叶剑英(左二)和国民党要员张群(左一),黄琪翔将军和夫人郭秀仪(中间)在南京黄琪翔家草坪的合影。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8月,正值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讨论如何收编共产党的部队。期间既有正式谈判,也有私下沟通。郭秀仪回忆说,照片上唯独没有叶挺将军,那是因为这张照片的拍摄者就是叶挺本人。
据郭秀怡回忆,这张六人合影被保存下来,实属偶然。1966年“文革”时期,红卫兵到黄琪翔家抄家,抄走了所有的照片。这张照片的底片在一封信封里装着,失落在地上,没有引起红卫兵的注意。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粉碎“四人帮”以后,郭秀怡才用这张底板洗出照片来。这张照片在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均有陈列,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一个见证。
▲周恩来与黄琪翔
这张照片拍摄于抗日战争初期,周恩来和黄琪翔,两人同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左起:叶剑英、叶挺、董必武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9年秋天,叶挺与叶剑英、董必武在重庆八办。
这几幅照片摄于1939年秋季,记录了叶挺与林伯渠、叶剑英在重庆南温泉的珍贵瞬间。
▲叶挺和陈毅
这张照片是在当时新四军军部云岭拍摄的。
▲陈毅和粟裕
▲粟裕
▲陈毅(右一)与周子昆
▲张云逸(左二)与罗炳辉(左一)
这张照片摄于1939年,记录了张云逸与罗炳辉在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珍贵瞬间。照片背后,爷爷叶挺写了一句话:新四军中,大小两位。
▲赖传珠与李一氓
▲左起:沈其震、李一氓、赖传珠
▲罗炳辉与夫人张明秀
这张珍贵的照片是罗炳辉与其夫人张明秀女士在江北指挥部的合影。当时叶挺与张云逸一同到了江北,设立了江北指挥部。在此期间拍下这张照片。
▲新四军在操练中
▲胜利品展览会
这张照片展示的是1939年1月,在新四军军部——泾县的一个祠堂内,举办了一场胜利品展览会。新四军在抗击日寇和与美军的激战中,英勇缴获了众多战利品。照片中可以看到各式枪炮、军刀,还有日军家书等,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新四军兵工厂
这张照片展现了新四军的兵工厂风貌。当时,新四军发展迅速,军械供应紧张,无法确保每位战士都能拥有一支枪械。面对这一挑战,战士们自力更生,积极投身于造弹、修枪等生产活动中,展现了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战斗风貌。
▲左起:郑乃光、吴之理、院长崔义田
▲左起:郑素文、赵国宝、张婉、金鼎、毛铮
这两张照片展现了新四军后方医院的两个场景。一张是医生们在进行术前准备,严谨认真地洗手;另一张是后方医院的女医生们。其中,崔义田是新四军后方医院院长,建国后曾任卫生部副部长,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吴之理是军医处第二科科长,建国后曾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同样为我国军事医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手术中,右一医务主任宫乃泉、左一加拿大护士尤恩
▲医院病房
▲女医生稣和为战士种牛痘
▲化验室
这张照片是一名战士在化验室里专注地使用显微镜的场景,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当时都来自于宋庆龄保盟的支持。
▲卫生训练班
▲饭堂
这张照片捕捉了新四军饭堂的日常景象,战士们正围在一起吃饭。在背景中,一条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上面写着:不吃苍蝇落过的食物。这一细节反映出,在我们军队征战的征程中,仍然坚持着最为基础且必要的健康意识教育。
▲1939年秋,由菲律宾归侨组成的新四军军乐队
▲战地服务团儿童团小乐队
这两张照片分别记录了新四军的两个军乐团。菲律宾归侨组成的新四军乐队,这些华侨同胞自己带着各种管乐器,投身新四军,组建了军乐队,为抗战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还有战地服务团儿童团的小乐队,他们的演奏主要以口琴为主,充满童真与活力。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插秧舞》
▲新四军运动会
这张照片记录了新四军运动会的精彩瞬间,其中跳高健将吴之理是军医处二科科长,正展现着他矫健的身姿。
▲军民鱼水情
这张照片捕捉到的瞬间,洋溢着温馨与和谐。画面中,新四军战士与百姓的亲切互动,生动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令人动容。
这几幅照片生动地描绘了昔日泾县的景象。在那个时代,渡河实属不易。军队过河时,需用小船搭建起一座浮桥,马匹则需趟水而过,难以通过的便借助小船运送至对岸。
而今,泾县已架设起宽敞的大桥,交通变得极为便利,真可谓今非昔比。
这几幅照片记录了日机轰炸后的泾县县城景象。1940年10月,日军5000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攻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叶挺亲赴前线指挥军部直属部队全线击退毙伤日军近千人,收复泾县县城。这些照片便是新四军收复泾县县城后,爷爷看到的泾县县城。
这张照片是当今泾县美好的样子。
▲当年行路难
照片记录了当年行路难的景象。一位男子推着小车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车上可能是他的全部家当。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变得极为便利。
▲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儿童团
如今的孩子享有幸福的童年时光,而回望往昔,这张照片记录了战地服务团儿童团的身影。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年龄不过几岁,却已从军,成为小新四军。
编辑:李影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