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的年代不仅仅只有生离死别,还有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你活着而我不知道。
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小孩是幸福的,革命时期,这是所有人都想看到的。时局所迫,保家卫国的使命在当时人们的心中热烈且深刻,他们不得不轻装上阵,他们的孩童甚至在出生后都没怎么见过自己的父亲。
邓贤诗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到了1949年,他才在报纸上找到自己的父亲,所有人都不相信,而他始终坚定。那么他的父亲是谁呢?
一、“这是我父亲!”
邓贤诗的名字我们可能不熟悉,因为在1949年的时候,他仅仅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战士,像普通生活困难的小孩一样,并且失去了双亲,他需要寻找自己的谋生之路。
也许在他的记忆中,自己的军人父亲是威武的。邓贤诗也便成为了那个引以为傲的身份,毅然决然的参与到了部队当中,开始了征战沙场的生活。
在这期间,邓贤诗是快乐的,因为自己的身边多了许多陪伴自己的战友伙伴等。但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念想,那就是他不相信自己的父亲已经牺牲了的消息。
如此,邓贤诗非常关注每天的战况。直到1949年的某一天,刚打完胜仗的他一听到街上有人叫卖报纸,就着急忙忙的赶紧买来看一看,毕竟听说广州解放了,谁都高兴,谁也想看一看英雄们的容颜。
当邓贤诗拿到报纸的那一刻他呆住了,因为报纸上有一张脸他既熟悉又陌生,因为那是他的父亲邓华。这件事情让邓贤诗喜极而泣,虽有一定的怨恨,但当时作为战士的邓贤诗也明白父亲的苦衷。
于是这件事情他与自己的战友们诉说,但是大家都不相信他的话,甚至邓贤诗的连长都让他“别胡闹”,还好他有以前泛黄了的老照片,为此其队伍非常的重视,赶紧上报。
邓华我们并不陌生,在他生活周围充斥着的是战火,更是许许多多的荣誉。良好的教育为他的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时期,他的才华得以显露,当时的他是政治委员。
血战湘江的时候,邓华是第一个站出来鼓舞士气的人,在他的带动,士兵们的活力逐渐恢复。在秋季攻势开始的时候,他非常清晰明了的判断时局和状况,更非常果断的利用机会扩大了战况。
邓贤诗认出父亲的那一年,邓华在第四野战军任职,担任的是兵团司令员的职位。在横宝战役和解放广东的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还和韩先楚提出了解放海南岛。
邓贤诗的事情传到邓华这里时,他是非常着急的,马不停蹄就赶去见儿子。年少时的邓华听取父母的意见,迎娶了邓贤诗的母亲邱清娥。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但邓华的革命思想是热烈的。
邓华父子这一别竟是22年之久,再次相见邓贤诗有说不完的苦,他将思念化成泪水,父子俩相拥而泣。之后的邓贤诗也不再是孤苦无依的人。
二、广州解放
1949年,广州解放,广州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也冉冉而升,我军部队也迎来了进城的这一天。随后不到半天的功夫,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广州的大街小巷熠熠生辉,照亮了整个广州城。
此前毛主席的命令一下,我军部队立马冲锋陷阵。陈赓带着四兵团加快了行动的步伐,火速南进。各个部队都有组织的不断攻击前进,当时陈赓带领的部队为右路军。
那么,邓华所带领的则为左路军,十五兵团也在邓华的带领下朝着广州方向攻进。在此期间,部队的战士都不惧困苦,日夜兼程。面对敌人的炮火阻挠,我军部队奋勇向前,与之展开激烈的战斗。
后来,解放军部队已经从东面和北面不断的进逼广州,敌军部队的处境和优势逐渐下降,表面上的他们淡定自若,实则内心的担心已经油然而生。
原本敌军的领头者还在自说大话,但后来的局势岌岌可危,他们只能不断向后撤退。之后,李宗仁还召开了紧急会议,大家都商量起了逃离策略,这时的敌军部队已经做好了战败的准备,死守也是无用了。
如此,后来在蒋介石的指挥下,他们前往了海南岛。也是在那几天广州异常的忙碌,国民党的将领们相继展开了逃亡之路。
我们的共产党部队在之后也举行了入城仪式,当时的气氛非常好。邓华所带领的第十五兵团也参与到了检阅的部队当中,检阅台上自然也有邓华司令员。
这一重要的历史性时刻,举国同庆,同时也让邓华和邓贤诗找到了彼此。
三、邓华的子女
邓华的功绩我们早有耳闻,作为我国的开国上将,其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很多重要的战争,也见证了我军很多重要的时刻。
生活中的邓华其实也是一位简单朴素的将领亦或者是一位父亲,其实邓华也没有停止寻找儿子的脚步,在他刚刚参加革命的时候,其和妻子是有联系的,但随着他的身份不断特殊,为了保护他们,邓华只能做出牺牲。
邓华的生活其实是节俭,他后来的妻子也为他育有子女,在邓华女儿邓英的回忆中,她的父亲不仅对自己很严格,对家人也是非常严格的,其有自己的原则在。
就有一次,邓英的母亲生病,她本来想用公家的车去接母亲,但邓华却没有同意,因为他认为这是公家的东西,是让他用来为民造福的,这样私用是不合适的,最后邓华还是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那就是雇一辆三轮车,用自己的钱去把妻子从单位接了回来。邓华这也是在为子女们做表率作用。不管是邓华的子女,还是他们亲戚的子女都深受他的影响。
邓贤诗作为长子,在参军后与邓华相认,而后他也并没有沾得邓华的光。邓贤诗还特别强调不需要特殊对待。
邓华的次子邓穗,也在军队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学习了自动化,在1980年的时候在军事研究所担任了研究员等非常重要的职位。
邓华的女儿们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闪闪发光,并继承了邓华的精神,一直延续着。
结语
在战乱的年代,多的是感动,他们的经历就是战争年代最真实的写照。团圆是当时的年代比较奢侈的一件事,邓华和邓贤诗能相认是非常难得的,邓贤诗也终将成为邓华的骄傲。
无数革命先烈,冲锋在最前端,他们放弃小家,为大家的幸福着想,他们的精神难得。
“团圆”何其珍贵,我们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