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有时明明感觉十分口干,但就是不想喝水,明明感觉很饥饿,但就是没有食欲,甚至只是稍微摄入一点食物,都会有强烈的胃胀感,此外,腰腹部也总是冰冰凉凉的,手脚也如同“冰棍”一般,还接二连三的出现上火症状,动不动就口腔溃疡发作,夏天怕热、冬天怕冷……总之,就是感觉浑身都不舒坦。
其实,从中医角度而言,这就是典型的阴阳两虚病症,由于当代人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极大改变,所以,单纯的阴虚或阳虚已经并不多见了,更多时候都属于两者夹杂,阴阳俱虚,而对于阴阳两虚、上寒下热病症,在中医里则有一个非常好的药方,或能帮助我们进行改善或调理。
这个方子就是地黄饮子,是一个师出有名的药方,收录在名医刘完素所编撰的《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中,这一方剂属于中医里的补益剂,而且还是阴阳并补,其中药配伍有些复杂,包括了熟干地黄(18-30g)、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各9g)、附子、五味子、官桂、茯苓、麦门冬、石菖蒲以及远志(各6g),在煎煮时,医者也会酌量加入生姜、大枣还有薄荷,这些中药材的配伍,共同起到了滋肾阴、补肾阳、开窍祛痰的效果。
既然这个方剂名为“地黄饮子”,那么我们也不难得知,地黄就是这一方剂的君药,而且在用量上,地黄的用量也要明显高于其他药材,另外,地黄有生熟之分,而这里所使用的是,则熟地黄,虽然生、熟地黄看似相同,但两者所侧重的功效却明显不同,生地可以补血凉血,而熟地则善于补益肾精,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大多会使用熟地来加以改善,促使身体里的肾精转化为阴阳二气,同时,熟地还是医家常用的补血要药。
由于是针对阴阳两虚病症进行治疗的方子,所以,我们也可以从阴阳这两个方面来认识此方。首先是针对阳虚和下焦虚寒的缓解,在方剂里使用了巴戟天、肉苁蓉、炮附子以及官桂,相互搭配下,共同将下焦的虚寒从身体祛除,巴戟天具有很强的“气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强壮阳气,同时还能强筋壮骨、大补肾阳。肉苁蓉也能补肾阳,而且这味药材补而不燥,能够润肠通便,特别适合老年人,在针对因肾阳虚引起的大便干结便秘病症进行治疗时,具有极好的效果。
另外,附子和官桂这两味中药在医家方剂里也很常见,附子走而不守,通行经络,肉桂引火归元,可以很好的解决上热下寒病症。
而针对阴虚,此方中便用到了石斛、麦冬以及山萸肉来滋补肾阴,石斛这味中药是强阴“第一药”,同时也是解决阴虚最好的药材之一,长期服用还能达到轻身延年的效果,石斛可以解决身体里的阴虚,其中以肾阴虚为主;麦冬可以滋养心血,补肺阴;山萸肉则可以大补肝阴。阴阳同补之后,再利用五味子将阴阳受纳在身体里,将精华给守住,避免流失。
接下来要说的这味中药便是茯苓了,它在此方中的地位同样也很关键,茯苓淡渗祛湿,由于补益药使用过多,很容易出现滋腻现象,进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和吸收;远志交通心肾,可让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这样就能避免出现上热下寒病症,同时还有助于改善睡眠;最后,菖蒲芳香化湿,可开通九窍,耳聪目明。
纵观刘完素的地黄饮子,一方面滋阴、一方面壮阳,如果大家出现了开头所述的诸多不适病症,那么就不妨试一下这一妙方,或可将肾脏“丢失”的阴阳给补回来。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