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上午,由红船编辑部主办的红色吉林行——“追寻先辈足迹,重温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吉林省吉林市成功举办。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开国上将刘亚楼之子刘煜滨及夫人刘晓春、中共早期高级干部周肃清之子周太和、开国上将陈士榘之子陈人康、开国中将王近山之女王媛媛、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叶挺将军孙女叶莲及先生张志扬、东北抗联主要创始人之一杨靖宇烈士之孙马继志及夫人程新春、彭德怀元帅侄外孙张峰及夫人胡东钊等老一辈革命家后人。

老一辈革命家后人们在座谈会上畅所欲言,充满深情的回顾、感人至深的讲述,让本次与会者在鲜活的历史中感受先辈们伟大的人格魅力,体会到了先辈们坚如磐石的铮铮铁骨,以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本文为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开国上将宋时轮之女宋百一:与敌肉搏 日军的“眼中钉”宋支队

敌人称呼的眼中钉宋支队,讲的就是我父亲宋时轮率领的支队。1937年9月2日,第120师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召开了抗日的誓师大会。次日,全师启程至韩城县芝川镇黄河渡口,渡河北上抗日。9月下旬,第120师抵达晋西北的宁武和神池地区,9月底,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突破国民党军茹越口、下社村内长城防线,直逼繁峙,威胁平型关、雁门关侧后。

随后,在神池县义井镇,由贺龙主持的第120师军政委员会紧急会议召开。会议中,肖克、关向应、甘泗淇和王震一致认为:由我父亲率领第716团第2营为骨干,组成独立支队,北出长城,到雁门关以北的敌占区打游击,迟滞日军向神池、宁武的进攻。会议次日,父亲便带领由900余人组成的支队,从晋西北向雁北的朔县、平鲁、山阴、右玉等地区进发。起初,这支队伍被称为宋支队,1938年以后,更名为雁北支队。

我父亲率部北上进军途中,遇到败退南撤的国民党骑兵第2军,其军长为何柱国。因为当时国民党军面对日军有“恐日症”,觉得日军不可战胜。他们看到宋支队深入敌后就很疑惑,说:“你们人数并不多,也就900多人,装备简陋。我们这些骑兵遇到日军都打不过,而且逃跑还来不及,你们这几个步兵上去顶什么用,去了也是送死。”我父亲回答何柱国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我军的根本任务是解除人民群众的疾苦,现在雁北的父老乡亲正在遭受日本人的屠杀和蹂躏,我们不能置若罔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要紧紧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山地游击战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能够被消灭的。”随后,在国民党骑兵第2军官兵敬佩的眼光中,父亲带领支队继续昂然北进,向硝烟弥漫的雁北战场开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时轮

10月1日,我父亲率领的支队攻占了井坪镇(今平鲁县)。3日,他将支队分兵两路,一路袭击马邑、安荣桥,击溃了部分守敌;另一路进攻岱岳镇,予敌以重创。4日,又率队折行向西,收复了平鲁县城。几天之内,完成了贺龙师长计划占领井坪、收复平鲁的第一步任务。

然而这期间,父亲遭遇了一次危险。在应县开会时,因为汉奸告密,日军得知了开会的地点。当时,在外站岗的警卫人员冲进来就说:“不好了,日军围上来了。”大家就决定分头突围,在突围过程中,我父亲的警卫员为了保护他而牺牲了,但是当时情况非常紧急,父亲来不及为警卫员收尸,只能拿走他身上经常佩戴的一个东西作为纪念,匆匆离去。

在突围过程中,父亲身上带着重要的文件,慌不择路地跑到了一座大围墙前,没有多想就纵身翻了进去。不久,他被一个扫地的僧人发现。僧人询问他:“阿弥陀佛,施主所来何事?”我父亲就给他简单解释了一下,僧人就跟他说:“阿弥陀佛,施主请随我来。”扫地僧带着父亲上到木塔的最高层——存放佛祖舍利的地方。此层放着一尊佛像,僧人就带我父亲来到佛像的身后,用机关把佛像打开,里面存放着各种经书,还有一些法器以及舍利等。僧人二话不说,把里面的东西腾出,将我父亲藏到里面,并将机关复原,并把腾出的东西找地方藏起来。

很快,日军追了上来,一看是寺院,因为日本人也信佛教,不敢随意打砸,只是四处搜查,搜了三天三夜始终没找到人。这时,一个伪军上前道:“太君,您看,那里还有个(木)塔呢。”日军指挥官看了看,或许是他们信奉佛教,就觉得应该先问问。然后把扫地僧叫了过来,问道:“和尚,这个塔的,做什么的?”扫地僧说:“阿弥陀佛,此塔为存放佛祖舍利之处。”日军指挥官一听,心道:“佛祖舍利!这样吧,我们只进去看看,什么都不动,应该不会得罪佛祖。”随后,他就告诫自己的下属和带来的伪军,进去搜,看看就行,不要乱动。这样,一行人就上了塔,下面几层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在最上面一层看到了佛像。此时,之前的伪军又说:“太君,你看这个佛像,八路肯定藏在这里头,咱们砸开吧。”日军指挥官没有同意,就让伪军去敲一敲,看是不是空心的,结果不是空心的声音。于是,日军指挥官和所有人冲着佛像拜了拜就走了。这样,我父亲才活了下来。

还有一次危险。1938年5月,我父亲率领雁北支队来到门头沟斋堂地区与邓华支队会师,组建八路军第四纵队(我父亲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李中其任参谋长)。由于情况紧急,5月底两人即分南、北两路,分别率部向冀东出发。

当地环境十分恶劣,群众基础较差,没有任何一处党组织,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又全都是石头山。在行军过程中,部队曾经有过11天吃不到盐,3天3夜没有饭吃的情况。

由于消息的闭塞,我父亲和从满蒙出来的一股日军遭遇了。当时,参谋长受了很严重的伤,已经昏迷,就剩一口气,如果不救治的话,可能就牺牲了,于是就给他进行化妆,化妆成其他人的样子送到北平救治,好在救回来了。我父亲也受伤了,因为和日军打的很激烈,最后已经进入了肉搏战,并且我父亲已经被打中了肩背部,浑身血淋淋的,又饿着肚子,在肉搏当中滚来滚去,确实打不过对方。此时,日军军官不知从哪个尸体旁抽出了一把马刀,形势更加凶险。我父亲心说,这不行,必须想个办法。正好看到附近有个悬崖,就且战且退,打到了悬崖边,拼着脑袋上挨了一马刀,将日军军官踹到山崖下面摔死了。我父亲也倒了下去,流了很多血,就昏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百一

最终,附近的战士发现了昏迷的父亲,将他送到现在的怀柔区头道梁村的一户堡垒户家中,男主人略懂医术,对我父亲特别好,每天上山采药做成药膏,亲自给父亲涂抹。在这户人家悉心的照料下,我父亲的伤很快有所好转,能够下床活动。此时,父亲就准备带着队伍继续向冀东开拔。在准备离开前,父亲到山上挖了一棵梨树回来,种在了主人家的门前。他跟男主人说:“大哥,我的伤算是好多了,我们还有任务所以要走了。”主人家很不舍,说:“你把伤完全养好再走,莫急。”他说:“不行,我还有任务,大哥你放心,我人虽然走了,但是我的心还是留在这里的,你看我种了一棵梨树,我们是离人不离树。将来,我还会再回来看你们的。”说完这话,父亲便带着队伍继续向冀东进发。

编辑:陈威

视觉:王学民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