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国内车企的价格战如火如荼,新车发布也噱头十足;另一边,从众泰、威马再到今年的高合极氪,要么正式倒下,要么深陷危机。果然,悲喜不相通,但你以为只有国内车企风波不断吗?从欧洲、日本到美国,最近都不太平。

比如,有消息称本田和日产将进入合并谈判阶段,而且他们两家还有计划把三菱纳入合并方案。促使这些车企有合并想法的,还是如今严峻的形势。和本田相比,日产的处境似乎更艰难。日产汽车此前发布了一份暗淡的季报,当季转盈为亏,净亏损达到 93 亿日元。以致日产汽车高管甚至说,以目前的现金流水平,日产或许只能生存 12 - 14 个月。

而作为德国的传统车企,也是咱们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大众,裁员和降薪都在发生,当然它依然是全球利润较高的车企,只不过最新的财报数据已经让他们自己意识到今非昔比。根据最新的季报数据,大众集团第三季度利润是 28 亿欧元,同比下降 42%,净利润是 15.8 亿欧元,降幅超过了 60%,这是大众三年以来的最低业绩。

再说说美国,不光咱们国内有造车新势力,美国也有。被形容为“美版小蔚来”的三家新势力车企,甚至曾被认为在全美最有希望追赶特斯拉,如今一家已经破产,剩下的两家也前景堪忧。

虽然看上去好像都不太安稳,但国内和欧洲、日本这些传统车企强国相比,情况还是有所不同。不夸张地说,正是国内的车企靠着新能源车风潮开疆拓土,才让他们陷入被动。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他们现在更多是战略收缩,而我们更多的是优胜劣汰,铆足劲儿挤进决赛圈。

但是现在还是有些担忧的声音,比如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 50%这个关键节点后,会不会意味着未来行业上升空间变小呢?关于这个担忧,咱们可以换个角度考虑,新能源车的普及与技术成熟度、消费心理、基础设施都有关。如果这几年渗透率的推进速度比较慢,就说明上面这几方面的环境可能不理想,这种情况下,新能源车产业的未来很可能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渗透率的快速攀升对产业前景带来的是更多的助力,它不但没有局限产业的前景,反而为产业的未来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现在新能源车背后不仅代表着电动化,国内车企还在逐渐尝试重新定义汽车产业,比如增程式技术和高压快充技术,还有 AI 加速汽车的智能化,高效率芯片、激光雷达等等配置也加速上车。车企间的竞争早就不局限于价格。

相关 ETF 可以关注新能源车 ETF 和智能车 ETF,它们持仓的行业和跟踪指数成分股都有不少差异,但都受益于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去各平台搜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