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和作家,被誉为“古典经济学之父”和“现代经济学之父”。

最著名的作品是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和分工的重要性,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一经济学概念,即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无意中促进社会整体的利益。

1• 人天生,并且永远,是自私的动物。

2•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辛苦劳作、来回奔波是为了什么?所有这些贪婪和欲望,所有这些对财富、权力和名声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和认同。

3• 从来不向他人乞求怜悯,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之心;从来不向他人谈自己的需要,而是只谈对他们的好处。

4• 我们不能借着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的善行而获得晚餐,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 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

6• 交换倾向出于自利的动机,并且引发了分工。

7• 意识到被人所爱,自有一种满足感,对一个心思纤细与感觉敏锐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带给他的幸福,比他或许会期待的那一切可能从被人所爱当中得到的实质利益更为重要。

8• 财富是交换劳动的权力。

9• 要获得内心平静就必须做到“身体健康、没有负债、问心无愧”。如果这些条件能够达到,那么财富的增加会是多余。

10• 虚荣总是建立在我们相信自已是受人注意和被人赞许的基础上。

11• 在竞争中,个人的野心往往会促进公共利益。

12• 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的基础就是建立在人们倾向于同情和附和富者、强者的感情之上。

13• 什么是好的经济制度,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就是鼓励每个人去创造财富的制度。

14• 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成果不能充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15• 一个国家的富有不在于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

16• 对我们来说,看到别人的同感使我们高兴,发现别人与我们完全没有同感则使我们震惊。

17• 只要不违反公正的法律,那么人人都有完全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自己的利益。

18• 只要有了和平、低税收和宽容的司法当局,一个国家要达到最高富裕水平不需要其它东西。

19• 剥夺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比让我们得不到该得到的东西要更严重。因此,侵犯财产,比仅仅撕毁契约罪恶更大。

20• 我们赞同别人的情感,并不意味着我们和对方的情感一定要完全相同。

21• 利他主义是实现个人存在目的和社会福利的桥梁,它要求个人在行动中展现出真正的善行,而不仅仅是空想的善愿。

22• 真正的爱是超越个人利益的,它是一种对人类整体利益的关心。

23• 人们往往更关注财富地位而非德性,因为前者更容易获得注目和赞许。

24• 人们钦佩伟大但不义的成就,却忽视了掩藏起来的罪恶和未伴有耀眼光环的德性。

25• 人不仅渴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和赞许,还渴望得到自己的赞许,并能判断自己是否值得赞许和应受责备。

26• 行动的合宜性源于激情的合宜性,而判断激情是否合宜的关键在于旁观者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27• 道德准则并非由理性考虑或社会风俗决定,而是源于人自然的同情和普遍的一致性。

28• 每个人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没有人被允许伤害或推倒竞争对手。

29• 即使微小的不公正行为也值得惩罚,因为它暗示受害者在某种程度上比施害者更不值得,从而构成重要的象征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