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日益临近,在南通的正兴染坊里,第三代传人徐钰雯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她的手指在布料间穿梭,经过多道工序,一块蓝印花布在她手中逐渐成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钰雯和爷爷奶奶

60多年的坚守

一家人捍卫“那一抹蓝白”

李子柒两次登门,跟随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兴学习蓝印花布的技艺。让“老王”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似普普通通的“小李”让他干了一辈子的非遗技艺又火了一把。今年85岁的王振兴和蓝印花布打了60多年交道,他的一家人也在传承和守护这一技艺。他最小的孙女徐钰雯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全身心投入到这项技艺中,为正式接班做好准备,也为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王振兴以天然植物蓝草为染料,以传统手法制作生产出来的蓝印花布不褪色、图案清晰,广受欢迎。他坚持用“大青叶”和“小青缸”做“真正的蓝印花布”,2006年,王振兴的正兴染坊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展示基地”。对于王振兴家族来说,这是一门祖传的手艺,也是家族情感的寄托。正兴染坊里有九个人——两位老人和三个儿子、三个儿媳、一个孙女,一家都从事蓝印花布印染工作。

绘蓝印花布新卷

“00后”接棒背后的决心

24岁的徐钰雯正是李子柒在采访中提及的令蓝印花布时尚化的“主角”。“以前在外上学,每次逛街看到蓝印花布,我都会拍照片问妈妈这是不是我们家里做的,得知不是我家的,我还很失落。”徐钰雯表示,从小耳濡目染,她对蓝印花布有着很深的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钰雯在爷爷的指导下练习绘图

在过去,蓝印花布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物、被褥到窗帘、桌布,随处可见它的身影。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机器生产的纺织品大量涌现,蓝印花布这一传统手工技艺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徐钰雯上大学时学的是室内设计专业,爷爷一直希望她能回来继承这门家族手艺,家庭的责任与爷爷对蓝印花布的执着坚守使她毕业后踏上了一条别样的道路。“确实没年轻人做了。”徐钰雯感叹,爷爷的坚守深深触动了她的内心,也坚定了她成为接班人的决心。

在跟随爷爷和大伯们学习蓝印花布基本功时,徐钰雯深刻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与挑战。刻版,作为蓝印花布制作中极为关键的步骤,更是让她印象深刻。每一刀的力度、角度都需精准把握,既不能刻破布料,也不能多刻一丝一毫,否则整幅布料便会报废。她笑着向记者讲述上周一些小朋友来染坊参观时自己演示刻版的经历,连续刻完四块小版,双手仿佛已不属于自己。而大伯王建烽那因长期浸染蓝印花布颜料而弯曲的指甲、洗不掉蓝色印记的手指,更是无声地诉说着这门技艺背后的付出。除了刻版,她也曾跟着妈妈学习扎染,同样感受到了其中的不易。

随着深入学习,徐钰雯对蓝印花布技艺有了全新的认知。她敏锐地察觉到当下蓝印花布文创产品的热度,如霸王茶姬与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联名推出的文创产品,一经推出便备受欢迎,甚至供不应求。这让她看到了蓝印花布在现代市场中的潜力与机遇,也更加坚定了她传承与创新的信念。

创新与开拓

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光彩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蓝印花布,徐钰雯在网上发布蓝印花布相关视频,尽管目前展示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制作过程,但她表示自己仍在不断学习与探索之中。她还勇敢地尝试直播带货,然而,由于对直播规则缺乏了解,遭遇了封号的挫折。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笑着告诉记者自己正在努力学习。在开设网店方面,她也在不断尝试,虽然目前染坊的产品主要销售途径还是线下,但她已经开始着手制作一些适合年轻人的蓝印花布小产品,如扎染发圈等,准备放到网店去销售,试图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打开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钰雯的父母对她的选择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无疑成为她坚强的后盾。在这个“00后”女孩的眼中,蓝印花布不仅仅是一门家族技艺,更是一份承载着历史文化与家庭情感的珍贵遗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改善家人的生活,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领略到蓝印花布的独特魅力,喜爱上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徐钰雯深知,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坚持。她相信,只要坚守初心,勇于创新,蓝印花布这一古老的技艺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南时报记者 邓雯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