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周子元 邹倜然

1个人管理7000亩的土地是什么感觉?日前,浙农耘科岱山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周理达向记者表示:“很爽!”他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的一座海岛上,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是浙江万千青年农创客的典型代表。

2003年6月,浙江省发起一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行动,由点及面、迭代升级,造就万千美丽乡村。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20多年来,“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整体面貌。

如今,浙江的美丽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越来越多在农业农村领域扎根创业、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

海岛上的“未来农场”

“我来自温州山区,老家整个村都没100亩。跟爷爷奶奶讲起现在岛上的工作,他们都不敢相信。”1998年出生,学园艺专业的周理达管理着他面积不小的“未来农场”,农场这里原是盐田。

在盐碱地上种水稻、蔬菜本就困难,周理达如何一个人完成春种秋收、四季轮作?

“管理几千亩地,无人机和无人驾驶拖拉机就是我的‘得力帮手’。”周理达手中的无人巡检机,搭载多光谱传感器,每日自动巡检,精准感知苗情。一旦发现虫害,无人巡检机立即传输信息至植保无人机,进行精准喷药。

在智慧农业系统的帮助下,周理达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管理7000亩土地。他轻触屏幕,无人驾驶拖拉机便自主作业,昨日设定的地块上已自动灭茬、旋耕。无人农机、自动化排灌系统以及分布在田间地头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设备将土壤湿度、土壤盐分、气象数据、虫害种类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智能设备屏幕上,为农场科学种植提供数据参考。

与土地为伴,周理达的感受是“农业里的学问太多了”。“‘未来农场’对我来说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多亏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定期安排技术专家指导,舟山市集中垦造耕地指挥部也多方面对农场支持。目前,园区亩均收益已达到7000元以上。”周理达说。

当田间地头插上数字化的智慧“翅膀”,现代农业释放出蓬勃潜能。“国家在推进‘科技兴农’‘机械强农’工作,农业向数字化转变也需要更多年轻人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周理达说。

老村有了新业态

在舟山市普陀区的黄杨尖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容与别具一格的墙面艺术。手执一杯香气扑鼻的手冲咖啡,漫步村间小道,在这里,还可品尝到正宗的东北烧烤或美味的台湾卤肉饭……

一个海岛小村,何以孵化出如此多的业态?

“这得益于‘乡村创业基地’项目。”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乡村振兴公司工作人员郑萍介绍,2022年,街道打破“围墙限制”,在黄杨尖村路下徐成立“小岛你好”乡村创业基地,抛出橄榄枝,引得凤凰来。

来自台湾的叶俊维就是首批入驻的农创客之一。“10年合同期内租金全免,装修还有补贴。看到这种运营模式,我当时就动了心,决定把台湾美食带进黄杨尖村。”叶俊维很早便来舟山创业,他说,“现在生意之好大大超出预期,去年营业额超60万元。”

土生土长的舟山人夏子喻也是首批入驻的农创客。她将自己创立的“兔子集市”品牌带进了村。2018年,看到家乡广阔的发展前景,她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夏子喻通过新媒体、线上直播等方式,将家乡的农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品尝到舟山美食。“这里是一个绝佳的展示窗口,能让更多游客看到门店挖掘的特色农产品。”夏子喻说。

新业态、新模式、新活力,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赋能乡村新经济。2023年,黄杨尖村乡创基地整体营收超15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22万元,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2.52亿元。

让乡村成青年人才“栖息地”

“直接拎包入住,这里对高学历人才有优惠政策。”干净整洁的外立面,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宁波市永旺村利用12亩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与当地公司合作打造的青创公寓,如今吸引了不少青年人才入住。

“公寓主要户型建筑面积约45平方米,空调、洗衣机、热水器、衣柜等一应俱全,公共区域还配置会客厅、图书馆等。”该项目负责人慧谷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毛云波向记者介绍,为让青年人才住得下、住得好,项目从设计之初就十分注重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

作为宁波市首批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为何落地这个只有2.69平方公里的小村庄?毛云波表示,永旺村周边有宁波大学、中科院材料所等高校院所以及甬江实验室等产业园区,双创氛围浓厚。

“对村里来说,公寓项目盘活了闲置土地,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永旺村曾是经济基础薄弱村,村党委书记郭诚军表示,“永旺村目前已有30家文创企业入驻。‘城郊融合双创村’的未来乡村愿景,正成为现实。乡村成为许多青年人才理想的‘栖息地’。”

近年来,浙江省不断深化“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全省现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8万名,其中“90后”“00后”超半数,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3.34%,创业领域涉及“土特产”全产业链,形成了农创客与乡村双向奔赴、双向赋能的浙江“农创现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