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是历史上的一出大戏,其精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但刘邦和项羽能够争夺天下的最重要原因,还是因为暴秦无道、残害苍生,这才有了各地的揭竿而起。
尤其是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间重用赵高,指鹿为马将满朝文武弄的人心惶惶,最终葬送了秦国六世余烈才换来的基业。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雄才大略自然是不必说的,那么为什么胡亥会当了他的继承人呢?
在《史记》的记载中,是胡亥和赵高、李斯等人改了秦始皇遗诏,这才让胡亥登基称帝。
但历史总是曲折发展的,不断出现新的记录、新的情况的,随着一份历史文物的出土,一个似乎能够推翻《史记》的结论出现了——没人改秦始皇的遗诏,胡亥是正常继位的。
这可就有意思了,难道是司马迁也把“指鹿为马”用在了胡亥、赵高等人的身上?让他们也体会了一番被人诬陷的滋味?堂堂太史公应该不会这么恶趣味吧。
那么这份文物上面记载了什么呢?为什么能够让人对《史记》产生怀疑呢?
祖龙陨落,密谋中的继承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1年),秦始皇外出巡游天下,随从有左丞相李斯,小儿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
但到达平原津之时,秦始皇却突然一病不起,在床上气若游丝,很显然是已经不行了。
可他是秦始皇啊,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余生的追求就是长生不老,最烦的就是别人在他面前谈论生死,听到“死”字都会厉声呵斥。
这就导致给他治病的医生也都只能保守治疗,说白了就是拖着,因为他们生怕把秦始皇给“治不活”了。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史记·秦始皇本纪》
就这么过了几天,秦始皇预感到自己这次只怕真的扛不过去了,长生不老的大饼再也吃不到了。
临终之际,他也是开始考虑继承人的问题,此时他的长子扶苏因为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劝谏他要仁慈治国而被他贬到了上郡,当蒙恬三十万边军“修长城”项目的监理了。
这是自己的长子,于是秦始皇写了书信,盖上“受命于天”的玉玺,让扶苏回咸阳。
儿啊,你爹我可能要嘎了,你回来给我摔盆打幡吧,就把我埋咸阳就行,咱家家业都是你的。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封信到了谁的手里呢?负责车队往来的赵高手里,赵高看了信之后直接扣押了,根本就没往外发,反而是找到了胡亥。
你这小子还在这玩儿呢,你爹都要没了,皇位要传给你大哥,你就要完蛋了!
为什么赵高会这么帮胡亥呢?
原来他不仅是中车府令(相当于中央办公室主任),还是胡亥的“政法老师”,负责教授胡亥秦律,是胡亥天然的政治盟友。
这臭味相投的师徒二人一合计,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改了诏书,由胡亥称帝,但这个办法一定要有李斯的支持,于是二人决定把李斯也拉上船。
赵高找到李斯,第一句话就把他吓了一跳:皇帝的诏书由我往外发,玉玺由我掌管,哥你说你想立谁为皇帝吧。
李斯瞪大眼睛看着他:这话你也敢说,不要命啦。
赵高却乐了:老哥你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甚至和扶苏的关系,哪点比得上蒙恬吧,如果扶苏当了皇帝你说宰相还会不会是你,我无所谓我是个宦官,早就断子绝孙了,你要没了丞相之位你一家子可怎么活。
李斯听着赵高的话沉默了。
不得不说赵高说话的样子很流氓,但他说的道理却真是让自己难以反驳。
最终李斯心一横,不就是矫诏嘛,真的我都写那么多份了,假的还不会写?
赵高曰:“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
乃见丞相斯曰:“上赐长子书及符玺…愿君审计而定之!”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资治通鉴》卷一·秦纪二
于是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的第一个继承人胡亥出现了,扶苏也是接到了来自“秦始皇”的诏书,打开一看却顿时傻眼了。
孝顺儿子:爸爸让死我就死
这诏书上写了什么呢?
劈头盖脸就是一顿痛骂。
你这逆子在边疆带着几十万大军花了你爸爸我多少钱你知道吗?咱家有矿啊经得起你这么造?花了这么多钱你说你打下来一寸土地了吗?
一点功劳没有以前还跟我顶嘴让我生气,生块叉烧都好过生个你啊,干脆你也别回来了,给你把剑你自杀算了,还有那个蒙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跟你一块自杀吧。
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史记·李斯列传》
令后人十分不解的是,这份一看就有问题的诏书,扶苏竟然真的就信了。
就连蒙恬劝他是不是去向秦始皇认个错争取一下,就算能确认一下真的要自己死,那再自杀也不迟啊!
扶苏却似乎是非常着急去死的样子,我爹都不爱我了,我还确认什么,蒙哥拜拜,我先走一步!
真就这么自杀了。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
即自杀。
——《史记·李斯列传》
我手握三十万大军,带头将领几乎是天下第一名将,和我的关系亦师亦友,军队对我十分信赖,我的名声在民间也有口皆碑,无数儒家仕子都想给我打工,我还是皇帝的长子,第一顺位继承人…
现在我接到了一封“来历不明”的信,让我自杀谢罪,于是我竟然真的自杀了?
这真的是让人难以理解的迷之行为,相当于五子棋扶苏先走了四步,然后直接投降了?
赵高和李斯接到扶苏自杀的消息,就连他们也是松了一口气,没想到真的这么简单,终于不用忙活不用装了。
他们忙活什么呢?
忙着给秦始皇的尸体遮味呢。
原来秦始皇早就驾崩了,这二人却害怕此时消息泄露,扶苏一旦察觉,那自己二人就成了小丑,于是每天都装着秦始皇还活着的样子,吃喝照常往马车里端,早晚都去旁边问安,一切问题都不太难,就是这尸体的臭味有点让人眼酸。
没办法,臭鱼烂虾买了就往车上扔,别问,问就是咱家皇上就好这口。
会暑,上辒车臭,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史记.秦始皇本纪》
如今扶苏死了,不用再演了,二人也是解脱了,胡亥理直气壮当上了皇帝,开启了秦二世的短命统治。
这基本上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沙丘之变”,赵高、李斯阴谋矫诏的全过程了。
可以说写的非常详细,就像赵高、李斯等人密谋,司马迁蹲墙角拿笔边听边记一样,但无论如何,《史记》的地位,太史公的地位,都让这段历史深入人心,成为了难以更改的正史。
但随着一份历史文物的出土,这段历史有了新的变化,给了人们新的角度。
新的真相:让造反没有合法性
1973年春天,江苏省盱眙市南窑庄的村民正在进行春耕,在挖地时一锄头下去,竟然刨出来一个空洞,地下是一个不知道何时挖的地窖。
在通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后,工作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经过发掘,在地窖中发现了一万五千多片竹简,并且很多竹简都保存完好成册,非常容易辨认。
在其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卷刻着“赵正书”三个字的竹简。
根据史料鉴定及解读,这应是西汉初期赵国史书,上面记录的很多史实都非常详细,但一些地方却和《史记》中记载的大相径庭,尤其是秦始皇临终前的继承人问题,直接推翻了《史记》记载的“沙丘密谋”。
《赵正书》中记载,秦始皇感觉自己命不久矣后,主动喊来丞相李斯,主动让他说说对继承人的看法。
李斯怀疑这是秦始皇试探自己,也是很小心地劝他想开点,你身体很好,日子还长,我对你绝对忠心,巴拉巴拉。
秦始皇则宽慰李斯,我不是不信任你,是真的让你说说谁当继承人。
李斯和一个叫臣去疾的御史这才推荐胡亥,秦始皇也是爽快地答应了他们的提议。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复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寿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
赵正流涕而谓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
王曰:“可。”
——《赵正书》(《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第三卷)
从《赵正书》中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同意立胡亥为继承人的,没有人改他的旨意,更没人威胁他。
但这样一来,历史上一些事情的根本性就要发生改变了,最直接的就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带着徭役去渔阳服役,在路上遇到大雨不能前进耽误了时间,二人便决定鱼死网破,直接造反拼一个活路。
可造反也得需要一个名义,不能说自己活不下去了就造反。
或许我们今天看来非常费解,因为你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我都活不下去了,说白了是你要杀我们,我们造反还需要什么理由,想活着就是最大的理由,但在当时却不能这么说,造反也得有理由。
二人就打出来了扶苏和项燕的名义,以扶苏正统继承人的身份进行宣传工作,为造反计划找到了合法性、正义性。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史记·陈涉世家》
如果《赵正书》记载的才是真的,那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合法性就没了,本来秦始皇就不想立扶苏,你们怎么能用他的名义来反对胡亥呢?
造反本来就是最大的非法活动,竟还需要一个合法的理由,当真是有些黑色幽默了,那么《赵正书》记载的究竟是不是真的呢?秦始皇有没有可能立胡亥为继承人呢?
新的角度:扶苏VS胡亥,谁是狸猫,谁是太子?
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地理角度看一下《赵正书》记载有哪些矛盾。
《赵正书》记载秦始皇在柏人生病,井陉上的白泉驾崩,这就很有意思了。
柏人在今天的河北邢台,井陉在今天的石家庄,秦始皇在邢台生病了,最该去哪个方向?
南。
因为向南走就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邯郸,不管是在邯郸养病,还是休整之后向西回咸阳,无疑都是南边的邯郸更加合适,而不是向北走去太行山里打转。
一个病入膏肓的病号,不去条件更好的地方呆着,反而去跋山涉水玩“铁人三项”?
这就很扯淡了。
反观《史记》记载的就合理了很多,秦始皇在平原津生病,沙丘驾崩。
平原津在今山东德州境内,沙丘在邢台,这明显是一个向西回咸阳的路线,是符合一个病号的思维逻辑的。
说完了地理角度,我们再从制度角度来分析一下。
这里《赵正书》就占优了,因为秦始皇不想立扶苏为继承人最大的一点表现,就是他把扶苏派到了军队之中。
春秋战国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太子不挂帅”。
春秋晋国晋献公把太子申生派到了军队之中,就有人开始押宝申生要失去太子之位了,后面果然申生被逼自杀了。
战国时期孙膑围魏救赵,当时的魏惠王不仅把庞涓喊了回来,还让太子魏嗣带兵抵抗,魏嗣的谋士就问他,我跟您说个一定输不了的办法您学吗?魏嗣一听还有这好事,那您快告诉我啊。
谋士笑了,你只要不打就不会输,拖着等庞涓来就行,千万别主动出击。
太子打仗,赢了也没什么可以封赏的,输了反而给太子的威信造成打击,所以在当时君主的儿子一旦进入了军队,那基本就无缘继承人位置了,很有可能扶苏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不会怀疑秦始皇是真的想让他自杀。
反观胡亥,一直被留在秦始皇身边,还专门给他找了老师赵高教秦律,不管这老师道德水平怎么样,起码这个待遇就是储君的待遇了。
巡游全国也带着胡亥,这可不是胡亥死皮赖脸跟着的,而是秦始皇真的喜欢这个儿子,这在《资治通鉴》中都有明文记载:
始皇二十馀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资治通鉴•秦纪二》
再从血缘关系上来看,扶苏的劣势更大了。
都是秦始皇的儿子,难道还分远近亲疏吗?
分,不仅分,而且很重要。
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而楚国是一个给秦始皇留下了严重心理阴影的国家,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给秦国造成最大伤害的就是楚国。
楚人昌平君一开始为秦丞相,帮助他平定了嫪毐作乱,是秦始皇最可靠的伙伴,但他后来也叛逃回楚国,甚至成了楚王带兵反抗秦国,这更给了秦始皇感情沉重一击。
所以有着楚国血脉的扶苏,在秦始皇眼里绝对是有着原罪滤镜的,毕竟“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诅咒那可是余音绕梁,让人忧虑,这个亡秦必楚的“楚”,会不会就是扶苏。
从这些角度来看,秦始皇可能真的没想立扶苏为继承人,胡亥也许真的是秦始皇的“意中所属”。
《赵正书》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个全新角度来解读历史,但我们也很难确定其史料的真实性,毕竟《赵正书》的出处已经无从可考,就连其名字来源也是目前史学家们的合理猜测。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西汉初期赵国的“正史”,也可以说是赵国一个叫“正”的人写的书,更可以因为其在书内对秦始皇“赵正”的称呼,而猜测这是一部专门写秦始皇的书。
无论如何,这部《赵正书》的可信度,始终要低《史记》一筹的,或许《史记》记载的也有偏颇之处,但经历了历史与时间的洗礼,《史记》总体的可信度还是可以保证的。
其实依照秦朝严刑峻法的制度,不管谁继位,只怕都难以长久,哪怕真的扶苏继位想要改革,性格柔弱的他只怕也难以和军功集团相抗衡,或许也会因此而造成战乱,让世界线再次收束。
参考文献:
史记
赵正书
资治通鉴
从《赵正书》等出土文献看司马迁的秦史书写——曹骥、汪杨·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 ,38 (01)
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中的秦始皇形象——姚磊《历史教学问题》2017 (01)
试谈《史记·李斯列传》与《赵正书》对李斯形象的塑造——社科院历史研究员曾磊《古代文明 》2018 ,12 (01)
论《赵正书》与《史记》关于秦二世继位之抵牾——兼谈史实重构的复杂性——邵琪·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0 ,3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