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让上海人民城市焕发新魅力,让市民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引领着我们的城市向更加宜居、韧性、智慧的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工作部署,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指导下,上海城市更新开拓者联盟携手同济大学、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共同举办首届“上海城市更新优秀实践案例”评选活动,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同时,发掘更多人民满意、市场认可的更新标杆项目。
通过前期专家初评,有39个项目入围,其中杨浦有4个项目入选,分别是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辽源花苑社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水博物馆)。
快来为杨浦的优秀实践案例
投票吧
投票规则
投票时间:
即日起至2025年1月3日
投票链接:
(点击图片进入投票页面)
一起来了解下
杨浦这4个实践案例
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
228街坊位于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占地面积约2.2万平方米,作为上海首批城市更新示范项目之一,前身是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解决大量工人住房困难的“二万户"工人新村。自2019年改造伊始,项目就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以“系统性谋划、一体化推进、可持续经营"为思路,将228街坊打造成为一个城市更新样板街坊。
2023年4月26日,全新的228街坊蝶变归来,回应周边居民群众对品质生活的的殷切需求,建设成为集保障性租赁住房、智慧型净菜超市、睦邻社区食堂、中西特色餐饮、文化艺术培训和休闲健身于一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全年龄段人群共建共享的幸福社区。
辽源花苑社区
辽源花苑由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以及铁路工房三个独立住区“破墙合体"而来,占地约1.2公顷,建筑规模约2.6万平方米。以参与式社区规划为理念,从拆围墙到破心墙,从营空间到促共建,实现三个住区从物理到治理到心理的三合一。
通过三区合一有效整合提升车行、慢行、安防、建筑修缮、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六大系统,打造一脉三园适老空间体系让整合一体化更新显贴心。通过业委合一、物业统一和多方党群合力,促进融合参与式治理营舒心。从名称共筹、文化共育、花园共建到全龄共议,实现和合交往式共治筑同心。一脉两园已建成,社区休闲园已纳入生活圈行动蓝图。居民使用满意度达90%以上并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受到市区媒体广泛报道。
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
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区项目由同济大学和杨浦区政府联合发起。“NICE2035”意为面向2035年的创新(Innovation)、创意(Creativity)和创业(Entrepreneurship)社区(Neighborhood)。
项目基于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理念,运用设计和设计思维,推动众筹众创和社会创新,倒逼推动校园资源溢出,并在社区扎根转化。通过“针灸式"的微更新,将社区原先杂乱和闲置空间转型为未来生活原型实验室、创新公共服务空间、孵化器、概念店等一系列小而互联的“四不像"创新复合空间;进而逐步形成一个的“基于选择"的协作社群,以及创新转化和创业生态。
项目将城市更新与高校创新转化两个命题合二为一,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策略,解决了项目的投入、创新主体、可持续发展等多个城市更新难题,更使社区从城市创新终端转变为城市创新的策源地,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向千亿级迈进探索新路径。
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
(水博物馆)
黄浦江杨浦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临近黄浦江杨浦滨江段基地周边包括多栋历史建筑,北侧为历史保护建筑三新纱厂,东侧为历史保护建筑电站辅机厂,西侧为新改建的党群服务站,是处于丰富的工业遗产建筑群中的小建筑。
项目原有建筑地上为废弃多年的监测站站房。设计在挖掘保留场地与建筑历史印记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创新绿色技术,旨在建造一个"净零碳水质监测站",通过整合性的主动、被动技术和全程计算来达至设计目标。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通过"热力学技术"与"光储氢微网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净零碳目标。
编辑:奚宇轩
资料:区规资局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