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的冰雪名城。

文化烙印,可回溯至1000多年前的靺鞨旧地。

它屹立在松嫩平原,松花江穿城而过,一直都是东北重镇与北疆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壮观的索菲亚教堂、庄严的防洪纪念塔、迷人的中央大街,无不彰显着,哈尔滨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旧社会的哈尔滨是什么样?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罕见的老照片,来看看1895年——1946年的哈尔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5年的哈尔滨,当时这里还是十几个小渔村组成的聚集区。

人口只有3万左右,无论是街道,还是房屋,都相当简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6年,随着《清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中东铁路开始修建。

处在铁路中心位置的哈尔滨,也开始迅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2年,在哈尔滨车站联合巡逻的,清朝巡捕和俄国巡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2年哈尔滨车站的号手,专门提醒行人避让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5年,哈尔滨郊外的刑场。

一名五花大绑的马匪,正在被刽子手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哈尔滨城内街道,虽然路面还泥泞不堪。

但两侧的商铺,明显气派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6年,一群吃面条的车站搬运工。

他们还是清朝装束,有的连筷子都没有,直接用手捞着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3年哈尔滨街头,一座装有人头木匣,赫然立在大路中间!

此时,清朝已经灭亡,人们纷纷剪去了辫子。

城内道路,也升级成了硬化路面,说明冰城发展速度,正越来越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松花江,结了一层厚厚冰,上面居然还有一辆汽车!

这种全新交通工具,当时全国只有上海、哈尔滨等几个大城市才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8年太阳岛,虽然没有什么建筑,但也相当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8年,太阳岛上的俄国姑娘。

1917年沙俄覆灭后,先后有19万白俄后裔,流亡到哈尔滨,一度占到城市总人口60%

使这里成为,俄国境外最大俄裔聚居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0年,哈尔滨街头的俄裔姑娘

她们在沙俄时代,都是养尊处优的贵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0年,哈尔滨郊外的白俄农场,他们居然捕到一头小东北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的中央大街,一群白俄妇女正在逛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街上卖烟的外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街上行乞的外国妇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5年,俯瞰哈尔滨,欧式建筑错落有致,简直和现代都市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的索菲亚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的尼古拉教堂,当地人俗称“喇嘛台”,是纯木制造,卯榫结构的建筑。

如今已消失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的石头道街,当时的名字还是莫斯塔瓦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0年的尚志大街,当时的名字是新城大街,同样是商铺林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哈尔滨街头,几个身穿和服的日本女人正在买花。

当时,冰城已被日军占领,越来越多日本移民,开始往这里迁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大和旅馆,始建于1901年,几乎与哈尔滨城建史同龄

如今名字是“龙门贵宾楼酒店”,坐落于红军街85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5年的万国洋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哈尔滨老城街道,两侧房屋,还都是古典的中式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傅家甸街道,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这栋建筑,你能认出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成为全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型城市!

当时哈尔滨经济总量,位居全国首位,比上海还要高,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成为解放战争的重要后盾!

以上这些,就是旧社会的哈尔滨,虽然建筑宏伟,街道规整,但背后承载着无数人的辛酸与抗争。

这些旧影像,让我们追溯往昔同时,也告诫我们,唯有铭记历史,奋发图强,才能迎来繁荣安定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