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座迷人的江南水城,在清朝末年至1949年之间,正置身于风云变幻的旧社会。
既有精致的园林古宅,也有蜿蜒的水乡小巷,还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战火的阴云,也时常徘徊在城市上空。
雅致与沧桑并存,繁华与苦难共举,组成了一幅复杂的历史长卷。
接下来,让我们拂去岁月的尘埃,看看旧社会的苏州,究竟是何番模样?并感受那段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与启示!
△1886年的虎丘塔,周围凌乱不堪,荒草丛生,但塔身依旧挺拔。
△1886年的枫桥。桥身风化斑驳,河中也没有水。
不远处那些低矮的房屋,就是著名的寒山寺。
△1897年的北寺塔,巍然屹立在报恩寺中。
△1900年苏州贡院的双塔,如今的位置是“定慧寺巷”
双塔始建于唐代,塔刹高约10米,全部用生铁铸成,每个重约5吨。
在没有吊车年代,苏州工匠居然把它们装到了塔顶!真是不可思议。
△1905年的无梁殿,周围长满了野草和青苔。
△1906年的玄妙观,始建于西晋时期,有1800多年的历史。
一直都坐落于苏州中心地带,繁华热闹,游人如织。
△1910年的运河,河水清澈碧蓝,令人心旷神怡
△运河上的捕鱼人,船头站了十几只鸬鹚。
这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如今只能在电视上看到了。
△1910年,俯瞰苏州城,没有高楼大厦,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式房屋。
△1912年,十全街上的坐诊医生,还是清朝人打扮。
△1916年的来远桥,始建于明代,位于胥门念珠街中段,跨学士河。
1960年改为混凝土桥,如今是花岗石桥。
△1916年的宝带桥,周围空空荡荡,看不到一名游客
△1923年的观前街,地面还是古老的青石板。
△1930年,山塘街上的刺绣姑娘
△1932年,报恩寺附近的小巷,一名乞丐向摄影师走来。
他的背后就是北寺塔。
△1932年的饮马桥,岸边的房屋还是木制结构。
△1935年的盘门
△1935年的吴门
△1935年的阊门,这里不仅是苏州的“八门之首”,更是当年苏北移民的汇聚地。
公元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后开始在苏州进行“洪武赶散”
阊门只是一个聚集和出发点,30万移民,大多来自苏州、松江、湖州、杭州等6个府,也就是现在的苏南和浙北地区。
他们集合完毕之后,就从阊门上船,渡江至江北定居。
因此,在移民词典里,阊门和山西老槐树一样,是一个集散地。来自周边乡里,在此汇聚后再各奔一方。
启程时会喝上一大碗烈酒说:子孙后代,永不忘来自苏州阊门!
△1936年,在独墅湖游玩的一家人,无论是精神状态,还是衣着打扮,都相当不错。
苏州的繁华富庶,在这里可见一斑。
△1938年,占领苏州的日军,气焰嚣张的在古运河上摆拍。
△1939年,虎丘剑池里的日军
△1941年,苏州车站的日军,这座繁华的江南古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和不安。
△1943年,苏州城外的村庄,还是简陋的茅草屋。
△1944年,沙家浜的采菱男子,警惕的看向摄影师。
常年的战乱和动荡,让他的精神变得高度紧张。
△1945年,太湖上的一位渔娘,眼神迷茫且疲惫。
△1946年,观前街的饼店老板。
此时抗战已经胜利,人们的心情,也都好了起来。
△1947年的苏州水门
△1949年的玄妙观山门
现在的苏州,在保留古建筑的同时,更是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变成了一座繁华便捷的现代都市!
对比这些旧社会的照片,更让我们感叹如今的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