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天晒够太阳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缺乏?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就可以补充维生素D缺乏?相信上面两点,是很多人理解的误区。但实际上,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阳光下的皮肤合成和少数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对于生活在阳光较少的地区或长期在室内工作的人来说,通过日常饮食和阳光合成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身体缺乏维生素D,不仅会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生风险,还会大大增加免疫力低下、乳腺癌、抑郁症等多种身体和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那么如何确定自己身体是否缺乏维生素D呢?临床上主要通过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来判定维生素的D营养状态,维生素D可以在人体皮肤内自然生成,或者通过饮食摄入。无论是哪种方式,它都会与血液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这种结合后的维生素D被输送到肝脏,在那里它被转化为25-羟维生素D,也称为25-羟基维生素D。这个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并且25-羟维生素D在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长,它能够反映出人体通过皮肤制造的维生素D和通过饮食摄入的维生素D的总量。因此,血液中的25-羟维生素D浓度被用作评估人体维生素D营养水平的主要指标。严重缺乏:<10ng/ml(25nmol/L);缺乏:<20ng/ml(50nmol/L);不足:20~30ng/ml(50~75nmol/L);充足:>30ng/ml(75nmol/L);上限:50~70ng/ml(125~175nmol/L);过量:70~150ng/ml(175~375nmol/L);中毒:>150ng/ml(375nmol/L),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轻度维生素D缺乏,身体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只有通过专业的化验检查,才能够判断。
如何补充维生素D,简单记为“三字诀”:晒、食、补。晒:把握日晒黄金时间,每日清晨6至10点或傍晚4点以后,让手臂、手部和面部接受阳光洗礼5至30分钟。冬季日照减少,适当增加日晒时间。食:自然界中,维生素D含量普遍不高,但某些食物中相对丰富。例如,高脂肪海鱼(如虹鳟、大马哈鱼)、动物肝脏、蛋黄和奶油都是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真菌类如蘑菇、蕈类含有维生素D2,而牛乳和人乳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低,蔬菜、谷物和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可以选择牛奶、奶制品、豆奶、酸奶和早餐麦片等食品。补:若日照、进食不足,适量补充维生素D是明智之选。由于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其吸收和转化需脂肪参与,建议随餐适量补充。合理膳食,科学补充,助力健康生活。
普通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研究显示:维生素D2比维生素D3在组织中清除更快,因此,通常推荐维生素D2作为优选制剂。维生素D2软胶囊,主要用于维生素D缺乏症的预防与治疗。如:绝对素食者、肠外营养病人、胰腺功能不全伴吸收不良综合症、肝胆疾病(肝功能损害、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小肠疾病(脂性腹泻、局限性肠炎、长期腹泻)、胃切除等;可用于慢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佝偻病及伴有肾功能不全的骨软化症、家族性低磷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特发性或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治疗;还可用于预防及治疗急、慢性及潜在手术后手足搐搦症及特发性手足搐搦症,主要成分是维生素D2,植物来源,无限制使用范围,所有人群均可使用。
维生素D的补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通过合理的日晒、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补充,我们可以不断改善维生素D缺乏,从而降低相关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记住,由于每个人的维生素D缺乏症状表现不同, 建议在医生和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和治疗,科学的补充方法才是维护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