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李,这梁口咋还有点歪啊?"父亲皱着眉头,指着屋顶说道。老木匠抬头看了看,笑呵呵地回答:"张老弟,你放心,等我打完这几颗钉子,保准给你弄得妥妥当当的。"这场景,仿佛还在昨日,却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在我们生命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在记忆里刻下深深的印记。对我来说,1990年那个夏天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

01

我叫张小满,今年已经四十有五,但每当想起儿时的那个夏天,心中总会泛起一阵暖意。那是1990年的夏天,我们家住在河北省一个叫做杨柳村的小村子里。村子不大,也就百来户人家,大家都是靠种地为生。我们家的老房子是父亲结婚时盖的土坯房,经过二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显得有些破旧不堪了。

那年春天,连续的阴雨天气让我们家的老房子更显得摇摇欲坠。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外面下着瓢泼大雨,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哗啦啦"的声响,让人心里发慌。我和父母挤在唯一还算干燥的小屋里,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屋顶不断地往下滴水,母亲赵巧云拿着几个大盆在地上接水,发出"哒哒"的声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亲张大海坐在床边,眉头紧锁,一言不发。昏黄的油灯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更显得他的神情凝重。突然,他抬起头,对着母亲说道:"巧云,这房子不行了,再这么住下去,怕是要出事。咱们得想办法盖新房子了。"

母亲停下手中的活,叹了口气说:"大海,你说得对。可是盖新房哪里来的钱啊?咱家的积蓄都给小芳办嫁妆用完了,现在手头紧巴巴的。"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担忧。

小芳是我的姐姐,去年刚刚出嫁。为了给她准备像样的嫁妆,家里可是花了不少钱。我还记得姐姐出嫁那天,村里人都说我们家的嫁妆体面,父母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可谁曾想,这一场富贵却让我们家陷入了困境。

父亲沉思片刻,坚定地说:"不管怎么样,房子必须要盖。我明天去问问你大哥,看能不能借点钱。你也去问问你娘家人,能借多少是多少。"说这话时,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母亲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忧虑:"也只能这样了。希望老天爷能帮帮咱们吧。"她的目光投向屋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在祈求上苍的眷顾。

02

就这样,父母开始四处筹钱。父亲找到了他的大哥,也就是我的大伯张大山。大伯家住在村子的另一头,平日里很少来往。那天,我跟着父亲去大伯家,看着父亲低声下气地说明情况,心里不是滋味。

大伯沉默了许久,最后说:"老二,你也知道,我家里条件也不富裕。不过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我借你五百块钱。你什么时候有钱了再还吧。"

父亲听了,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大哥,谢谢你。这个恩情我记下了。"

母亲则向她的大哥,我的舅舅赵德福借了三百块。舅舅家在邻村,母亲特意走了十里地去找他。回来的时候,母亲的脚上都磨出了水泡,但她脸上却带着欣慰的笑容。

"小满,"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咱们有福气,亲戚们都愿意帮咱们。这房子,一定能盖起来。"

虽然凑到的钱还远远不够盖一座新房子,但总算是个开始。我看着父母忙前忙后的身影,心里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春天过去,夏天来临。我们家终于开始了盖新房的工程。村里的邻居们得知我家要盖新房,都自发来帮忙。有的帮忙打地基,有的帮忙和泥,整个院子里热闹非凡。

王大叔扛着锄头来帮忙,一边干活一边笑呵呵地说:"老张啊,你家这新房子盖好了,可得请我们喝喜酒啊!"

父亲憨厚地笑着回答:"那是自然,到时候大家伙儿都来,咱们好好热闹热闹!"

李婶也来帮忙,她一边和泥一边对母亲说:"巧云啊,你家小满都这么大了,再过几年就该说亲了。这新房子盖好,可不得好好收拾收拾?"

母亲笑着应道:"李婶,你说得对。等房子盖好了,我一定把它收拾得漂漂亮亮的。"

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我心里暖洋洋的。这就是我们村子,虽然穷,但人心热乎。

就在这时,我们遇到了一个难题——木工活。村里虽然有会做木工的,但都不太专业。父亲决定去镇上找个手艺好的木匠。

03

一个炎热的下午,烈日当空,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叫着。我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乘凉,突然听到一阵自行车的"吱呀"声。抬头一看,只见父亲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后座上还坐着一个陌生的老人。

老人看起来五十多岁的样子,身材瘦小,脸上布满皱纹,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裤腿高高地挽起,露出黝黑的小腿。

"巧云,小满,快来见见李师傅。"父亲兴奋地喊道,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李师傅可是镇上最好的木匠,这次能请到他,可是咱们的福气!"

老人从自行车上下来,笑呵呵地向我们打招呼:"张老弟太客气了。我叫李德才,今年五十六岁了,干了一辈子的木工活。你们叫我老李就行。"他的声音浑厚有力,一点也不像他瘦小的身材。

母亲连忙招呼李师傅进屋喝茶。我们家虽然穷,但是待客之道从不含糊。母亲泡了一壶上好的茉莉花茶,还特意拿出珍藏的瓜子和花生米。

在简单的寒暄后,父亲和李师傅开始商量房子的具体事宜。我坐在一旁,听着大人们讨论着我听不太懂的事情,但我能感觉到父母脸上洋溢着希望的光芒。

"李师傅,您看我家这房子,得用多少木料?"父亲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师傅捋了捋自己稀疏的白胡子,认真地说:"按你家的规模,我估摸着得用上好几根大梁,还有门窗的话,至少得准备二十来块上好的杉木板。"

父亲听了,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色:"李师傅,您也知道,我家条件不富裕。这木料能不能省着点用?"

李师傅笑着拍了拍父亲的肩膀:"张老弟,你放心。我李德才干了一辈子木工,最拿手的就是省料。保证给你家盖一座结实又省钱的好房子!"

听了这话,父亲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我看着父亲和李师傅热切讨论的样子,心里不由得升起一股期待。或许,这个叫李德才的老木匠,真的能帮我们家盖起一座新房子呢?

04

从那天起李师傅就住在了我们家。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起床开始干活。我经常看到他站在房顶上,挥汗如雨地干着木工活。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的动作依然矫健有力。

有一天中午,趁着李师傅休息的时候,我偷偷问他:"李爷爷,你为什么要来我们这么远的地方干活啊?"

李师傅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慈祥地看着我说:"小满啊,爷爷家里老伴儿生病了,需要钱看病。儿子在城里打工,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所以啊,爷爷只能出来干点活,多挣点钱。"

听了这话,我心里一阵难过。李师傅年纪这么大了,还要出来干这么辛苦的活。我看着他布满老茧的双手,不禁问道:"李爷爷,你的手不疼吗?"

李师傅哈哈大笑:"傻孩子,这点苦算什么?只要能给老伴看病,再苦也值得。"说着,他摸了摸我的头,"小满啊,你要记住,人这一辈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只要心里装着家人,再苦再累也不怕。"

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心里对这个老木匠更加敬佩了。

母亲对李师傅特别照顾,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有一天中午,母亲做了一大盆红烧肉,还特意煮了几个鸡蛋。香气四溢,连隔壁的王大爷都闻香而来,在我们家门口转悠。

"李师傅,快来吃饭。"母亲喊道,"今天做了红烧肉,您多吃点。"

李师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张家嫂子,你太客气了。我一个粗人,哪敢吃这么好的东西。"

母亲笑着说:"李师傅,您别这么说。您帮我们盖房子,这是应该的。再说了,您不好好吃饭,哪有力气干活啊?"

李师傅被母亲这么一说,也就不再推辞,开始大口吃起来。看着李师傅吃得香,母亲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坐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场景,心里暖暖的。虽然我们家穷,但是父母的善良和热情,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就在房子即将完工的时候,意外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