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县公安局迤车派出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听民声、察民情,不断探索调解工作的新方法,积极主动、就地化解,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近日,该派出所联合当地多部门成功化解一起多次调解未果的土地纠纷。
11月17日9时许,迤车派出所接辖区箐口村村民侯某到派出所报警称:其家土地里突然多了一间活动板房,请求帮助。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据了解核实,迤车镇箐口村瓦厂村民小组的柳某聪和柳某甫系堂兄弟,侯某系柳某聪媳妇,柳某聪以务农为生,两家存在土地纠纷。
2009年1月1日,柳某聪与柳某甫曾协商相互调换土地种植和使用,并在小组长孟某等7个证人的见证下签订协议。但之后15年间,柳某聪仍将调换给柳某甫的土地占为己有,并在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双方多次因该土地权属问题产生激烈的争执,经村委会从中调解签署了6份协议。
今年11月,无奈的柳某甫趁着冬季农闲时节,将一间活动板房安放在地里,侯某发现后便报了警。
因为这块土地,双方已经争吵了15年。了解情况后,因考虑到双方之间剑拔弩张,民警立即联合经管站、矛调中心、司法所、箐口村委会等部门拟定处理方案,分别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倾诉,进行情绪释放和疏导。组织双方当事人及村干部进行现场勘查,确定土地权属,同步走访当年的7个证人;组织当事人“面对面”“背对背”调解,选择最佳方案。
调解过程中,民警以法释理、村干部以情释理,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解,两位柳大哥心情逐渐平息。
柳某聪当场同意返还土地,同意柳某甫对土地上的树木进行处理,柳某甫也主动让步,在原有基础上,再让出一块120余平方米的耕地给柳某聪,并补偿1600元。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民警的真情调解,成功化解该起历时15年多次调解未果的土地纠纷,冰冻了15年的亲情重新释放出应有的温度。
本报记者 甘仕恩 通讯员 黎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