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果办派对,有一种游戏必不可少,既能活跃气氛,又能展示技术,那就是投壶。投壶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得从古代射礼说起。西周时期,燕射(指宴饮之射)有着十分严格的礼仪要求,但由于常常出现场地不够、备弓不足、宾客不会等状况,便有了以壶代靶、以投代射的投壶活动。

早期的投壶是作为一种礼仪来举行的,有一套非常繁琐的仪式和规矩:投壶之前主人和宾客要互相礼让;主人和宾客要轮流投,不能连投;要奏乐,投壶时要击鼓伴奏等等。壶要用广口大腹、颈部细长的壶,箭用不去皮的木头做成,大头称“本”,小头称“末”。游戏者离开一定距离向壶投掷,根据是否投中和投中的状态定胜负。为了不使投的箭反弹出来,壶中还要装上小豆。

投壶在流传过程中,减少了一些繁琐的礼节,玩法更加丰富多样。箭改用竹箭,壶中不再装小豆,让投入的箭反弹出来,用手接住再投,如此反复,可以连投几十次。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壶的两边加了双耳孔,这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又生出了不少新的名目。“带剑”是指箭穿过壶耳又落地,“龙尾”是指箭直落壶中,箭头正对着自己。“莲花投”是一种难度很大的投法,即让投入壶中的箭反弹出来正好挂在壶耳上,形成莲花形。

唐宋时期,这种文雅的游戏继续盛行。投壶在妇女之间也很流行,宫女们经常分成两队围坐在一起进行投壶比赛,作为赌注的不是金钱也不是美酒,而是一些新鲜的樱桃,大家一直投到手腕酸疼才罢休。投壶的多了,就不乏一些喜欢炫技的人。据说唐代有位薛先生,投壶技艺出神入化,常规的投法玩腻了,他开始挑战自己,把壶放在身后,自己背对着壶,反手把箭投出去,竟然也可以百发百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朝人玩投壶游戏升了级,据明《投壶奏矢》记载当时投壶的投法已有140余种。投的花样更多,投的东西也不仅仅限于箭。例如投豆子,玩家远远地站着,对准壶口扔出一颗黄豆,那颗黄豆必须撞在壶口边缘的铁皮上,并沿着壶口滴溜溜转上三个圈之后再掉进壶里,这才算赢。用箭投壶的花样更多:一箭飞出,斜着插进壶口叫“斜插花”,平着落进壶底叫“杨妃睡”,箭上串块肉丸子叫“雁衔芦”,三支箭以上同时投进壶里叫“一把莲”。

投壶是从古代的礼仪演化而来,玩的是“君子之争”。玩者需要心平气和,戒骄戒躁。古人认为小小的投壶之戏,练习的时间长了,可以端正心性、矫正懈怠。与喝酒时的行酒令和歌舞喧哗比起来,投壶的确带有一种典雅脱俗的气质,怪不得古人说“雅歌投壶”了。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陈品

编辑/陈品

排版/王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号|bqttf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