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爱风雅,即便是喝酒,也总能喝出花样来。特别是大宋一朝,文人雅士颇多,酒桌上的文化风生水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射壶猜谜风靡一时,李商隐《无题》中提及的“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就反映了这一胜景。

除了投壶猜谜,宋朝的酒桌上还有一种游戏很有意思,那就是酒筹。公元1045年,北宋名士欧阳修在醉翁亭搞了一场与民同乐的野餐聚会,诗文中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筹交错一词就此诞生,觥是酒杯,筹是小棍子。喝酒就喝酒,小棍子是干嘛的?难不成喝酒还要棍棒伺候不成?当然不是,酒筹是用来喝酒计数行酒令的。

唐宋时期,酒风盛行。酒的度数不大,高度酒也不过15度,类似于今天的啤酒。所以酒量大的人比比皆是。这样一推算,武二郎景阳冈连喝十八碗,乘着酒兴又赤手空拳打死了一只老虎,换做今天的老白干或者闷倒驴,武二爷别说打虎,能站着走出酒店门就算他厉害。

酒逢知己千杯少,小酒一旦喝得兴起,一杯接一杯,晕晕乎乎谁还有心思计数统计。所以酒桌上的规矩,喝干一杯就自行放上一根酒筹,到曲终人散统计筹码就可以轻松算出谁喝了多少酒。

酒筹也不单单限于计数,酒筹上往往写满了小字,比如说:“惧内者饮”,意思很明显,怕老婆的喝一杯,那你抽中的话,真要是个怕老婆的,自己就乖乖喝一杯。打肿脸充胖子,明明怕老婆却不承认的,酒筹也有办法治你,上面的小字还有的写到:“讳言惧内者饮”,我靠,明明怕老婆却装逼不承认,圈子里谁不知道?没说的,喝就是了!

酒筹文化在宋朝发挥到了极致,酒筹文案精彩纷呈。“身矮者一盏”,自己左顾右盼一下吧,武二郎傲然而立,武大郎就不行了,看桌面都得仰视,你就直接喝吧。碰到“身长者一盏”,个头高的就别客气了,哪怕是矮子里面挑将军,只要你海拔高,你就一饮而尽吧。

所以一场酒局下来,没两把刷子的绝对会醉意阑珊憨态可掬,就好比《醉翁亭记》里的六一先生欧阳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哈哈,老头酒量一般,喝着喝着就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