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而演,为国家而唱,这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一生的使命和责任!
9岁学戏,10岁登台,13岁成开封名角。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从艺70年,一生追求豫剧艺术极致的同时,还不忘对祖国诚挚的爱。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老人家沉思后说:“我爱我的故乡,也忘不了苦难的童年。”
童年的苦难
1923年,河南巩县一个穷苦的农家里,陈氏女婴呱呱坠地。因为瘦弱乖巧,父亲为她取名张妙玲。
当时,贫苦农家的女孩想要有条活路,大多做了别人家的童养媳。父亲张茂堂怕女儿受苦挨打,便狠心送她去了戏班学艺。
在那个年代,戏子身份低微,张氏家族嫌她有辱门楣,将她们一家赶出了家族。
为了生计,张妙玲拜了戏班师傅为义父,并随义父改姓常。因为老师常常扮演楚霸王,所以师傅为他取项羽谐音“香玉”为艺名。
从此以后,这世上就没有了张妙玲,而是世人皆知的常香玉。
学艺时期,最多的是汗水和泪水。
初学小生,后专旦角,吃百家饭长大的常香玉,跟随戏班从老家巩县来到了大城开封。
常香玉凭借出色扮相和嘹亮的嗓音,逐渐登台崭露头角。
1937年,一部融合了豫西、豫东调的《西厢》记,让她一夜爆红。代表剧目《拷红》,就是那时“常派”的经典之一。
西安的辉煌
在开封唱红后,常香玉又辗转来到六朝古都西安。这一待,就是十五年光阴。
西安可以说是常香玉的第二故乡,不仅是她一生中最好的韶华,还遇到了人生的伴侣陈先章。
1944年,常香玉(21岁)与陈先章(27岁)郎才女貌,结成夫妻。
在战乱年代,二人节衣缩食成立“香玉”剧社,收养孤儿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年轻演员。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常香玉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豫剧演员。
有一天,广播里传来一条消息,我军阵地上一个满编营的志愿军战士,被美军的8架飞机轰炸,结果全部牺牲了。
常香玉听后心里难过,辗转反侧一夜未睡。
第二天,常香玉对大家说:“我要为抗美援朝做一点实事,给志愿军战士打气壮胆,也为中国人出口气。”
义演报国恩
1951年6月,国家发出《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的号召》,常香玉带领全社成员积极响应。
“我要捐献一架战斗机!”常香玉公开喊出了自己的决心。
有些人说,常香玉是吹牛,就连剧社里的演员们也觉得不可能。
要知道,那时从苏联购买一架米格-15战斗机的价格需要人民币(旧币)15亿元,这对于一个普通演员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是常香玉说做就做,她先是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又劝说丈夫拿出多年的积蓄。
用这笔钱,她带着香玉剧社走遍了大江南北,巡回义演178场,总计募捐15.2亿多人民币,最终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的壮举。
戏比天大、德艺双馨,是常香玉一生的承诺。从艺70多年,常香玉演出剧目多达100多部。
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拷红》、《红灯记》,塑造了佘太君、穆桂英、花木兰、红娘、李双双等经典豫剧人物形象。
在常香玉的努力下,豫剧从一个地方戏,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性的大剧种。
2004年,81岁的常香玉病逝于河南。临终前,她将毕生积蓄捐献给家乡的一所小学,后来这所小学改名为“香玉小学”。
木兰已逝,清音伴人。谨以此文,追忆豫剧艺术家常香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