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家庄丝弦《赶女婿》剧照。

近日,广西民族剧院,2024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吸引了大批观众。作为河北省唯一入选剧目,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携经典折子戏《赶女婿》压轴登场。青年演员们自信亮相,唱出燕赵大地慷慨悲歌,吼出石家庄儿女精神气概,石家庄的“活化石”剧种惊艳了全国大舞台,石家庄人的文化自信在邕江之畔激情绽放。

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文化自信,激荡发展底气。石家庄根植文化厚土,坚持守正创新,吹响了新时代文化强市嘹亮号角。

千年积淀文脉长,满城尽染文墨香。如今的石家庄,精品剧目竞相涌现、品牌活动精彩火爆、非遗文创出彩出圈、文化惠民全民乐享。一个个文化新地标的崛起;一张张文化新名片的输出;一方方文化新空间的打造……让石家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里绽放异彩。

唱好一出大戏

讲好一个故事

坚持文艺创新,实施精品战略,重量级名家名团、新创剧目接连亮相,在全国各地唱响“石家庄声音”。

5月21日,由市评剧院一团创排的新编历史评剧《东垣大医》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仅仅8天之后,又迎来石家庄的另一部重量级大戏,由石家庄市京剧团创排的现代京剧《雄安人家》,石家庄声音在国家级舞台上一次又一次地唱响。两部“双子星”大戏在各地惊艳亮相,频频向全国观众递出石家庄文化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1日,演员演出新编历史评剧《东垣大医》。新华社 图

用舞台艺术点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灯塔。石家庄持续实施精品战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京剧《奚啸伯》《雄安人家》……一部部好戏接连登台,唱响石家庄儿女的慷慨赞歌,演绎出风骨和气血,凝聚起奋进的力量。

让文艺精品走出去,石家庄各市直文艺院团演出活跃,石家庄的文化之声频频唱响在全国各地舞台。

市河北梆子剧团来到“东方之珠”香港,让燕赵大地河北梆子绽放在波光粼粼的维多利亚港旁;

市丝弦剧团携丝弦经典剧目亮相首届“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展演”。作为河北省唯一入选剧种,石家庄丝弦在国家舞台上熠熠生辉;

走出去的同时,石家庄积极请进来,为群众奉上一场场文化盛宴:

“0311”城市戏剧节——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展演6台17场精彩剧目,既有经典话剧《四世同堂》、又有深受青年群体喜爱的话剧《子与阳货》等;南腔北调戏曲节——文华大奖获奖剧目展演,既有川剧《江姐》,又有青春版《牡丹亭》……2023年至2024年9月底,石家庄大剧院引进精品艺术剧目350余场,市民在家门口可以享受文化盛宴。

走出去、请进来,石家庄文化之风劲吹,文化的盛宴在交流碰撞中走向繁荣。

打响一个品牌

打开一扇窗口

坚持深耕细作,打造叫好又叫座、火热又火爆的响亮文化品牌,树立文化标杆,筑牢石家庄文化高地。

2024年3月9日,“春到万家——全国鼓王大会”在正定南城门擂响。八方鼓乐与千年古城交相辉映,敲出了新时代奋进最强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石家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人数最多的一次民间鼓乐盛会。

石家庄于2003年创办石家庄市鼓王争霸赛,历时20余年精心培育,从一个市级赛事活动升级为全国性群众文化活动。20多年接力孕育一个文化品牌,彰显了一座城市筑造文化高地的不懈追求与努力。

像这样的品牌性文化活动,在石家庄已经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6月23日全国街舞大会在石家庄启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项目最全、持续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广泛的街舞盛会之一。

7月31日,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首届全国声乐展演在石家庄开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传播,更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9月30日—10月20日,第六届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举办,全国26个院团40台剧目精彩上演,汇聚了包括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参演。自2017年起,石家庄连续举办六届五路丝弦优秀剧目展演,全国各地丝弦院团相聚石家庄“华山论剑”,点亮北方戏窝子,成为全省的又一大文化品牌。

密集的演出,紧凑的节奏。点燃石家庄的热情,为魅力石家庄增添了活力和韵律之美。

以品牌文化活动聚人气扬正气,释放发展势能。全国鼓王大会、全国街舞大会、中国音乐小金钟——全国声乐展演等3项国家级重大活动和重要演艺赛事首次落户石家庄,便吸引全国各地相关活动报道5300余条。其中,全国鼓王大会全网转发浏览量超3亿人次,全国街舞大会转发浏览量超6亿人次,抖音、微博、快手热搜同城第一,持续霸榜24小时以上。

一次次“全网聚焦时刻”,让石家庄出圈又出彩。一个个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品牌,串联成城市文化特质。一场场品牌赛事活动,释放出澎湃活力,彰显出城市的包容与自信。

铸就一把创新钥匙

开启一片发展空间

坚持系统性保护,让独特非遗与新时代链接,激活石家庄“非遗新韵”。

“叮叮……当当……”在湾里庙步行街郭海博民间文艺名家工作室,郭海博正指导一位前来参观的比利时友人体验铁板浮雕制作。

伴着錾锤与铁板碰撞发出的铿锵旋律,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艺术从湾里庙步行街一路闯出了国门,多次亮相国际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海博与郭墨涵向学生们介绍铁板雕刻艺术制作技艺。

石家庄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何让闪耀于岁月深处的非遗、文创活起来、火起来?

让非遗与旅游项目相链接。在正定古城,自今年春节始,非遗巡游、古城灯会、京津冀非遗市集、正定县第十五届民间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搭台,非遗代表性项目、文创产品轮番亮相,为八方游客提供沉浸式非遗体验。

让非遗与城市新地标相链接。在石家庄工业遗址公园, 2024年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吸引游客逛市集、品美食、赏戏剧、看展演。在石家庄马拉松、五人制足球全国擂台赛、草莓音乐节、新青年音乐节等活动中,非遗展示推介活动,让游客体验城市的“年轻态”与深沉内涵。

让非遗与高端展示推介活动相链接。石家庄组织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河北文旅宣传推广周走进北京等高规格展示推介活动,带着非遗走南闯北出国门,提升了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让非遗与产业发展相链接。石家庄着力打造了一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省级试点、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和非遗工坊。开发剪纸、编织、印染、雕刻等一系列特色非遗文创产品,传统文化与时尚生活热烈碰撞,网红非遗产品火爆出圈。

活起来的非遗、火起来的文创,让我们看到石家庄这一方水土的历史记忆,看到蓬勃涌动的生命活力。非遗项目等文化资源正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动力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书房让好书触手可及。郄磊 摄

塑造一个文化生活圈

送上一套文化大餐

坚持文化惠民,让文化与群众的距离再近些,让百姓的精神更丰盈,形成各美其美、全民乐享的文艺“好风景”。

大气古朴的正定阳和楼上,一声梆子唱腔穿云裂帛,荡气回肠。古楼与戏曲交相辉映,带着古城的游人们一曲梦回千年。

自2022年5月,彭蕙蘅戏曲艺术传承工作室落户正定县元曲博物馆以来,国家一级演员、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蕙蘅常态化走到群众中间,举办讲座和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文化惠民带来的幸福感时时处处可见可感可触,让文化享受直抵人心。石家庄积极探索优秀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型城市人文公共空间建设,打造形成“15分钟文化生活圈”。

在街头巷尾,石家庄精心打造146家文化名家工作室,常年开展文艺辅导、展览展示、艺术品公益拍卖等文化活动。这些建在社区的文化名家工作室,把“石家庄故事”面对面讲给百姓听。

在解放纪念馆等地,石家庄打造了25个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示范性城市书房,创新打造了16个地铁图书馆、38个馆外阅读服务点,让市民在家门口静享阅读。

在市群艺馆,“青年文化夜校”针对年轻人的需求制定了丰富的课程内容,受到了广大青年人群的青睐。

在市图书馆,全省率先启动“一键借阅、送书到家”的“图书外卖”服务模式,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已开展文化进基层惠民演出5000余场;市县级各类各级博物馆举办临时展览展示91场、社教活动848场,接待500余万人次;公共文化云平台,推出线上线下活动214期(场),服务群众1694.8万人次;石图云课堂累计观看量超2.5万人次;石图展览举办线下展览32场,线上云展厅37期,观展95.8万人次……

一系列创新举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营造出热气腾腾的文化氛围,烘托着蒸蒸日上的新生活。“文化大餐”已成为石家庄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守正与创新赋予了石家庄文化新时代力量。石家庄文化里的“乡愁”正成为越来越多外地人的“向往”。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