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位,于今年12月21日准时降临。当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至此最短。今年的冬至不仅特殊,还是128年来最早的一次。然而,冬至也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开始北移,北半球的白天将逐渐变长。冬至的公历日期虽有所变动,但今年恰好是21日,且与农历日期“日”数一致,实属巧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至的描述,揭示了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冬至,作为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标志着冬季的深入和春天的临近。古人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将冬至视为自然界的重要节点,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意义。
冬至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汉代开始,冬至便成为了一个全民欢庆的节日。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庆祝这一年的丰收和团圆。同时,冬至还有祭祖、祭天的传统,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自然的敬畏。这些习俗,经过千年的传承,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
在唐诗宋词的海洋中,冬至成为了文人墨客竞相吟咏的主题。杜牧的《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以“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冬至节气的感慨。而宋代的苏轼,在《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中则以“井底微阳回未暖,山头残雪尚难消”描绘了冬至时节自然界的景象,同时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冬至节气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梁永生,1949年生于河北安国,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热爱文化艺术。
众所周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书法也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任何一门艺术,都要经过漫长的训练,历史上的“二王”,“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等书法大家,也都是从幼年就开始习帖临碑,笔耕不辍,潜心笃志研习书道,终功成名就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古人认为“字乃文之衣冠”,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一种,是君子必修之道。
今天给大家隆重介绍的主人公,是一位戎马一生,学贯中西,德高望重,与共和国同龄,光荣在党五十多年的老将军梁永生先生,老将军的帖学功底极深,他的行草颇有黄庭坚的“风骨”,点画的使用又带有“米刷”的神韵,深刻领悟到“无意于文,夫无意而意已至”之精髓,达到了“无斧凿痕”,“物我两忘”的艺术至高境界。
撰稿:张钧、魏传峰、谢爱平、董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