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赵刚
应北京城市广播(FM107.3)《教育面对面》栏目邀请,我将于2024年12月25日以嘉宾、合作方的身份参与直播访谈,主题是对留学申请造假事件频发的反思。
这些事件引发的社会反响强烈,对中国内地学生留学条件收紧是更严重的后果。澳门大学官宣,从2025/2026学年起,暂停招收内地非高考学生的本科入学申请。这意味着,内地学生将无法通过A-Level、AP、IB等国际课程成绩申请澳门大学。
01这些申请造假事件触动了哪些社会敏感点?
首先是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中国内地升学的公平性一直是公众热门话题,小升初逐渐取消点招、高考严格限制高校自主招生都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大背景下出台的应对措施,确保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的公平性。
国际教育使中国内地学生的报考范围从境内扩展到境外,国际教育的公平更是不容突破的底线。
其次,造假事件频出最终损害的是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利益,很可能导致海外院校、第三方考试局、甚至移民局收紧留学申请的条件。澳门大学只认高考成绩、屏蔽A-Level、AP、IB等国际课程成绩的录取要求,可能引发国际考试机构的重视,严查中国内地学生的成绩,造成严重的国际影响。
02澳门大学录取政策调整对参加国际课程的申请者有何具体影响?
在实践中,兼顾高考备考和国际课程学习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在国际高中或国际部学习的中国内地学生,肯定失去了申请澳门大学的机会。
当前港澳留学热潮是中国留美市场、留英市场疲软、下滑后,中国内地留学家庭的决策转移。
在澳门大学大尺度修改入学条件后,会不会引发港澳地区高校的连锁反应需要密切观察。如果这两个区域的其他大学也相继跟进,对中国境外留学市场而言又将成为新的限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留学家庭仍需保持多国、多地联申的策略,应对境外留学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03海外高校通常采用哪些倒查机制和手段确保申请的真实性?
一般来说,境外大学院系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很敏感,如果学生有沟通障碍、作业无法完成、考试挂科,这些问题肯定会反映到院校录取办公室。
如果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大面积挂科,这将引发院系对录取办公室的投诉,录取办公室为了核实问题的源头,很可能倒查这些学生的录取记录。
一般造假会出在以下几个环节:
1)学历证明:中学、本科、研究生等不同阶段的毕业、学位、在读证明。
2)成绩单:不同阶段的成绩单证明。
3)推荐信:学习期间、实习/工作期间的推荐信。
国内高等教育学历、学位查询大多可以从中国教育部学历查询网站(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获取,成绩单、推荐信如果出现疑点,则需要与相关院校、推荐人联系。
海外高校的审核机制大多凭借录取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经验,出现可疑情况又无法联系院校或推荐人,一般不会出具录取通知;经核实确有造假行为,除了拒收学生外,很可能将该申请人列入录取系统的黑名单。
04在准备留学申请材料时,学生应如何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哪些常见的陷阱需要避免?
每个海外大学官网都明确公布申请材料的清单(check list),申请人需要不折不扣地按清单要求准备材料,任何遗漏都可能成为大学拒绝录取的理由,比如推荐人的联系方式。
学历证明一般是毕业证、学位证书的扫描件,成绩单必须有所在学校的公章,很难造假,但如果在扫描件上做手脚,性质恶劣,会被列入黑名单。
推荐信主要是“模版”惹的祸,申请人或留学中介套用网上推荐信模版,重复率增加后,校方在审核材料时怀疑申请人作假,会与推荐人联系,推荐人没有回复或回复不知情,校方将以造假处理。
因此,推荐信还是要让推荐人自己写。
05当前港澳留学的最新趋势有哪些?哪些因素正在推动这些变化?
以往提到港澳留学,大多数情况下以香港留学为主。
香港留学一直与国内高考衔接,特别是五大名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中国内地学生中的影响力很大。相比而言,澳门留学的热度并不是很高。
但近年来,中国境外留学市场呈现出两大趋势:
一个是“高端化”,即高净值、高端人群对名校的偏执,造成QS前100的英美澳加名校持续火爆、甚至中国留学生人满为患;
另一个是“去中心化”,在消费降级、国际关系动荡的形势下,一部分中等收入人群为孩子的留学规划趋于理性,理性不意味着学校差、留学目的地非主流,适合的永远是好的。
在“去中心化”的趋势下,港澳留学掀起热潮,申请量激增。“大众化”背景下,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再加上中介机构过度趋利,虚假材料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港澳地区院校少、容量有限的矛盾也充分暴露,因此,限制内地申请量的措施也是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