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的冬至是128年来最早的!
大家也都知道,24节气都是根据阳历来的,而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冬至节气都是在22日,或者是23日。因为民间流传的《二十四节气歌》中也是这样记载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其中就指出了在上半年的每个月的两个节气是在六日和二十一日,而下半年是在八日和二十三日。
但是今年的冬至节气却有点特别,它是在12月21日17时20分20分,这是有记载的是近128年来最早的一次冬至节气了。
而上一次更早的冬至还要追溯到1896年,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而下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将发生在2028年,时间是12月21日16时19分19秒。
那为何今年的冬至节气这么早呢?换言之,就是为什么冬至的时间会如此“飘忽不定”?
这背后是天文规律在悄然主导。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依回归年而定,回归年长度约365.2422 天,而现行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这样的话每四年一闰的阳历比回归年时长多出一天多,致使节气每年滞后5到6小时,闰年时则提前24小时。如此循环往复,冬至便在12月21日、22日、23日这三个公历日期中游走。
而今年就非常的特别,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冬至节气的时间也是不断的提前,于是就出现了128年来最早的一个冬至节气了。
关于今年是最早的 冬至,在民间也有说法“早冬至,暖烘烘;晚冬至,冻死牛”,说的是冬至节气来得早,这样后面很快就暖和了。而冬至节气来得晚的话,即便是 冬至了也还会冷一段时间。
有些地方还有“上午冬至暖烘烘,下午冬至冻死牛”、“白天冬至暖烘烘,晚上冬至冻死牛”等说法。
2、今年的冬至公历和农历还是同一天。
更为奇特的是,今年冬至农历与阳历日期达成了“同步”,冬至在农历的“日”与阳历的“日”恰好一致,都为二十一日。
即公历是在12月21日,而农历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当天都是21日。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难遇到的,而且关于今年的冬至是在农历的二十一日,这也算是“冬至尾”了。
在民间就有“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的说法,以此来看,今年的冬至后不会太冷,但是后面降温比较大哦。
3、今年的冬至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冬至节气当天还恰逢杨公忌日。
杨公忌日,在民间传说中充满了神秘色彩,被视作诸事不宜的日子。当冬至与杨公忌日重合,仿佛给这个原本就充满仪式感的节气披上了一层更为厚重的文化与神秘的外衣。
在古老的传统里,冬至本就是阴阳转换、万物蛰伏的节点,人们会遵循诸多习俗,如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都是对这个节气的敬重与祈愿。
如今与杨公忌日相逢,一些地方的人们或许会更加谨慎地对待这一天,因为杨公忌日是“百事忌”,即这一天是诸事不宜的,比如不宜结婚订婚,不宜乔迁庆典,也不宜出远门等。
所以今年的冬至节气,大家还是要谨慎一点,低调一点,遵循祖辈传下的习俗和禁忌。
至于有些人好奇春节的时候冷不冷,雨雪多不多。在民间确实有着“过年冷不冷,冬至早看天”的说法,其中的依据就是“清爽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晴过年”、“冬至暖,过年冷,冬至冷,过年暖”等。
古人的经验认为冬至晴天,天气暖和,过年雨雪多,气温低。相反,冬至下雨、下雪,冷得怪,到了春节就晴天多,天气暖和。大家也不妨以此为依据来预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