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延的山川之间,总有一抹别样的“风光”隐匿其中,蕴藏着令人惊叹的“大能量”。人们怀揣着对绿色低碳生活的美好憧憬,盼望着能将这无限的“风光”转化为蓬勃发展的“风光”产业。这也正是大唐四川新能源分公司“提供绿色能源 点亮美好生活”的使命所在。
今年6月,装机13.05万千瓦的马洪风电项目较年初计划提前2个月顺利完成建设投产,成功实现了“百万”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新突破。截至目前,该公司在役的12个风电场、1个光伏电站,已经累计连续安全运行3000多天,累计发电量突破100亿度。数字的背后,是对高山之上无限“风光”的充分挖掘利用。
在大凉山区海拔3500米的无人之境,在甘孜3600米的雪域高原,富含绿能的缕缕清风和灼热阳光,正被大唐四川新能源分公司的395台风机转动着的百米叶片和16万块连绵的光伏板巧妙“捕捉”,然后转化为点亮千家万户的清洁电能,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强劲绿色引擎。
当地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的租金收入,还能够参与到电站的建设过程之中。“工地的海拔高,正好适合我们这些当地人。”在则洛日风电项目施工现场,当地村子里的彝族同胞、也是施工人员的甲古衣莫满心欢喜地说。伴随着风电项目的建设与发展,当地百余名村民实现了“足不出户”增收创收。
一座电站的建成,给当地带来的远不止村民短期的收入增长,还承载着一份长远且深度融入当地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
“要想富先修路,大唐在我们这大山里修电站,原来泥泞的小山路拓宽了好几倍,现在村民上下山不仅方便,还安全了许多。”入职大唐不久的彝族运维工小伙马阿古,在维护风电机组的闲暇之余,望着沿山脊盘旋的双车道柏油旅游环线,感慨到。大唐四川新能源公司自开发建设风电项目以来,累计修建道路达600余公里。建设期间,场内道路肩负着塔筒、叶片等设备的运输重任,同时还作为森林草原防火通道投入使用,有效缓解了县域森林草原防火、灭火的巨大压力。项目建成后,这些道路又被硬化成为旅游环线,真正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新能源产业的协同融合,有力支撑起当地旅游业发展。
“近几年来,驻村工作队立足帮扶村实际,围绕教育、产业、民生、就业、党建等方面开展定点帮扶,杠然村的整体经济得到了很大提升,村民的生活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谈起帮扶工作,被公司选派作为甘孜州得荣县茨巫乡驻村第一书记的黄龚相,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同样,在甘孜县海拔3600米海拔的火古龙电站,站内光伏区每年冬季防火除草产出近5吨牧草,在周边村民冬季牧草匮乏之时,有效缓解了牛马养殖户的燃眉之急,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电站带来的温暖与帮助。“光伏电站修在我们村子旁边,平时可是帮了不少忙,我们也是幸福感满满。”霍古郎村干部宋军康每次看到电站,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电站的“90后”青年职工走村入户为村民检修电路、维修电器和工器具时那忙碌的身影。
每一座电站,从最初的规划建设到后期的安全稳定运维,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承绿色安全发展理念,秉持“建设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百姓”的原则,全力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我们在智慧化手段的加持下,机组的可利用率提升到了99.27%。”随着新能源集控系统智能化升级、智能巡检主平台的建设,以及机器人、无人机等自动化手段的引进,所有电站实现了智能管控全覆盖,设备提供绿色清洁电能的能力和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更加安全、高效地让高山“风光”惠及千家万户。(雷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