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概述

“我们要把村史编撰放在政协工作的头等位置,在思想上深化,组织上强化,举措上细化,保障上实化,以一鼓作气的冲劲、一抓到底的干劲、一以贯之的韧劲,推动村史编撰在2025年如期完成。”2022年的甘孜州村史编撰动员会上,州政协十四届委员会以一市州一特色、一市州一品牌的思路,部署为期4年的全州村史编撰工作。

走进新时代,生于斯长于斯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各族儿女,无处无刻不在思考、继承、传扬传统优秀的甘孜历史、甘孜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正契合康巴大地深挖历史、转述传统这一深切的呼唤。

从2022年开始,挖掘历史、传扬文化正成为一道文化春风,浸润甘孜雪域的每一寸土地。从州到县、从县到镇、从镇到村,从文化名人到干部职工,从青春学子到孱弱老人,查阅史料、遍访村落,田野调查、回忆历史,倾情倾智倾力,共同续写甘孜光辉的历史和红色基因的光荣传统,传承优秀文化血脉。

从细处着眼,从深挖入手。甘孜的历史源远流长,根在乡村、脉在民间。编撰各村村史,重点挖掘传统村落史,厘清各村传统脉络,把握各村发展的每一处每一点每一节,是充分挖掘甘孜历史的最基础、最广泛、最迫切的工作。

甘孜州政协系统,作为全州最重要的专门协商机构,从牵头村史编撰伊始,就积极发挥政协大联合大团结大统战优势,充分协调各级党政、各级各部门,广泛发动群众,集结民间写手,发挥甘孜州作家群智慧,掀起了全州历史上第一次村史编撰热潮,引发了全社会最积极的一次文化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州村史工作推进会。图片由州政协提供

谋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鼓舞着甘孜大地上的人们,系统策划、全面挖掘本州历史传统,弘扬本州优秀文化的理念逐渐形成。甘孜州村史编撰,应时而动,应运而生。

浩大工程显魄力——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专区级民族自治州。15.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仅有美丽的风景、最美景观大道,是世界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更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多民族和睦共处的真实画卷,以及多种文化和谐共创的光辉历程。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早期民族频繁迁徙的“民族走廊”的腹心地带,又是内地通往西藏的交通要冲和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是古代“茶马互市”的核心地带。历史和传统可谓丰富多样。如何有效地深挖甘孜州的过往,策划编撰村史,从细处着手,往深里挖,逐渐形成普遍共识。

全州18县(市)1000余个行政村的村史编撰,4年内全部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如此浩大的工程,必须发动全甘孜州乃至州外的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所有力量的汇聚,需要政协系统发挥作用。作为全州大联合大团结大统战的协商民主机构,政协责无旁贷。做好如此系统的工作,需要政协牵头抓总。刚刚成立的政协甘孜州十四届委员会挺身而出,以强有力的担当精神,接下了这一个重大任务,誓将全州村史编撰全面拿下,不仅要完成,还要力创精品,为将来村史应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大美甘孜·乡村记忆”系列村史,合计1000余部,是甘孜州文史上最大的工程,非超凡之力不可完成。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倡议“一市州一特色”“一市州一品牌”,村史编撰正是甘孜州的特色和品牌之一。甘孜州村史编撰,得到了省政协田向利主席的高度赞扬和肯定。“纵有万般艰难,也需集合众智众力,发挥政协作为全州重要的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首创联合制史的先例。”十四届州政协主席团成员和各位常委明确了思路、厘清了史实、鼓足了干劲。

精心设计抓总纲——

编撰村史,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既成的模板,编辑各方在摸索中探寻、参照,在编撰中总结、提炼。作为村史编撰具体负责人,州政协副主席曲梅深感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

“确定抓,就必须抓好”,有着十年编辑记者经验的曲梅日夜思索初步思路,——从总设计入手,建立甘孜州村史编撰自己的框架,搭建自己的平台,发动全社会力量,以抢救的方式方法,快速推进。

2022年8月1日中午,午餐时间早已过去,曲梅和时任州乡村振兴局局长李德强仍在探讨村史的架构,他俩从早上一直修改编撰方案到了中午。“结构上一定要严谨。”这是他俩坚持的理念。从概述到章节,从地理到沿革,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人文,从文化到习俗,均须“看得见”。

“这是全州村史编撰的范式。”“这是全州首次大规模编撰各村村史的基础”。全国目前没有这样的范例可供参考,唯一可以参照的是地方志的框架结构。史与志的差异、村史编撰手法偏文史还是偏史志是争议的焦点。

怎样编,编哪些,哪些人参与,怎样保障等等,均需缜密地思考。曲梅组织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省内知名文史专家反复酝酿、讨论商议,几易其稿,《甘孜州〈村史〉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工作方案》最终出台。

2022年9月2日,中共甘孜州委办公室、甘孜州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印发《甘孜州〈村史>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面向各县(市)党委、政府,州级各部门。至此,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甘孜州村史编撰有了总纲,有了总方案,有了阶段性部署。总体要求、工作原则、收集内容、工作步骤、目标任务、工作保障等一应俱全。

各县(市)委、县(市)政府及政协系统、各级各部门严格遵照此工作方案,有了基本路径,找到了基本方法,有序组织人力物力,逐步开启各个村落的资料收集整理编撰工作。

由此,甘孜州文化史上声势浩大的系统工程——村史编撰正式拉开帷幕!

协力组织齐发动——

发动州县(市)乡(镇)村各级党委、政府,发动各级各部门,集众家之长,合众人之力,是村史编撰总体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

“我州历史积淀深厚、民族文化灿烂。记录甘孜历史、讲述甘孜故事、传播甘孜声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甘孜贡献,是我州村史编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3年9月13日,州委常委、统战部长游祥飞在全州村史编撰工作推进会上讲到。

“我州村史编撰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涉及面宽、任务艰巨、内容繁多、跨年作业,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较强,需要全州上下、所涉领域、相关行业、具体部门加强协调联动,整合推进力量,强化工作保障,构建形成“大文史”工作格局,确保1000余村在2025年底如期顺利完成村史编撰工作任务,为我州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经世致用之作。”游祥飞强调。

推进编撰一刻也不能放松。2024年2月1日,政协甘孜州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会刚刚闭幕,州政协立即召开全州村史编撰推进研讨会。18县(市)政协主席、文化文史学习委主任到会,向大会介绍各县自村史编撰以来的推进情况。州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州委组织部、州委宣传部、州委统战部、州委党史办、州档案馆、州文化广电旅游局、州地志办等部门对村史编撰中协同共进、齐抓共管和如何修改完善指导性发言。5位编者针对编撰中资料搜集、编辑成册等作了很好的经验交流,并对部分县村史编撰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这是前期工作的一次总结,也是进一步找准村史编撰存在的困难问题,理清下步工作重点、工作思路的一次集中商讨。

鼓舞士气,持续发力是编撰的保障。会上,州政协副主席曲梅指出,村史编撰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繁琐的工作,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各县(市)政协要保持高度的耐心、超强的韧性,在2023年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要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持续发力,真正把村史打造成对外宣传、展现甘孜形象的重要名片。打造成展现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的重要品牌。打造成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正能量、唱响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编撰

协同融合集众力——

村史写人民,人民著村史。记述历史,人民是知情者,也是受益者。只有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他们以及他们先辈的“故事”才是最真实、最贴切的史实。

康定市政协村史办利用康定全接触、康定微生活等微信平台制发了藏汉双语《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精撰村史 扬我家乡倡议书》,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建立村史编撰微信群、康定市村史微论坛,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为解决资料收集困难等问题,该市政协及时编印了《村史编撰工作手册》300本,举办2次大规模业务培训,采取“一对一”方式为17个乡(镇、街道)、村(社区)编撰人员开“小灶”,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帮助理清思路,“手把手”教会方式方法,着力解决“不会做”的问题。

泸定县政协将村史编撰工作纳入《泸定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成立专班,摸清人才底数,聘请30名具有较高文字水平、知晓该村经济社会和人文历史脉络的“明白人”担任本村村史主编,聘请10余名文史专家组成文史专家库,搭建平台,让专家、“明白人”与乡镇、村组双向“选择”,签订《村史》编撰协议。各村充分结合实际,发挥各自优势,邀请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知情人、当事者、乡贤及文史爱好者共同参与《村史》编撰。目前,已完成52本村史编撰工作。

甘孜县政协为助力村史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一步提高编撰工作质量,专门抽调5名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加强村史资料收集、审核、整理、编撰工作,甄选41名熟悉县域历史文化的人士充实文史专家库,为村史编撰“记忆工程”的实施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建立了村史工作“月通报制”“约谈制”及县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包片责任制和“三审三校”工作机制。经过艰苦努力,到2024年底全面完成了194个村的村史编撰任务,成为全州第一个全面完成编撰任务的县。

石渠县与四川民院合作,聘请专家到石渠实地采风,以专业的视角,开展全县村史编撰工作。道孚县在发挥本地人才作用的同时,积极延请州外第三方参与村史编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史资料收集中。图片由州政协提供

集众人之力,则众志成城。从世界高城理塘到太阳谷得荣,从康巴文化发源地德格到心灵栖息地色达,从东女国丹巴到藏房艺术之乡道孚,从茶马古道第一渡雅江到幽静之地炉霍,从吉祥盛德之地白玉到地之肚脐新龙,从香巴拉乡城到香格里拉稻城……各县政协均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发挥人才荟萃、统战协商的功能,集结全县最强的文化力量,集合全县所有的资料储备,充分发挥全社会积极性,力创精品,力争留下全县各村落最有力的历史“佐证”。

寻踪访迹撰村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种文化在甘孜大地相互碰撞、吸纳,从而形成了既有与其他涉藏州、县相同的藏文化共性,又具有自身多元性文化历史印记的鲜明地域特征。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康巴人辛勤耕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产上不断学习先进,文化上不断兼容并包,形成集藏文化、汉文化、彝文化等众多民族文化的复合体,组合成千姿百态的民风民俗,展现出和平共处、并行不悖、交织繁复的风俗习惯。

甘孜更是红色革命政权的摇篮。全州15个县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红军战士英雄的足迹和血汗。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途经甘孜州,在甘孜、炉霍、道孚、丹巴、泸定、康定等县建立了博巴政府、格勒得沙政府、苏维埃政府和农民协会。各族人民全力支援红军,为红军筹集粮食和柴草,为红军充当向导和翻译。曾经热心支援红军,掩护红军伤病员的格达活佛,写过不少惦念红军的诗,至今广为流传。

前辈们留下的足迹,散落于各县县志、甘孜史话、康巴史话以及人物回忆录之中,陈列于档案馆、文化馆等地;先辈们遗留的文物,陈列于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和各县文物所、博物馆之中。找出县级史志、州级文物与本村的关系,需要反复查实、考证、斟酌,史料的收集可称繁复。作为编撰村史的基础资料,这是最为艰难的一步。

坚定走好村史编撰的每一步。白玉县第一时间组成征集编撰调研小组,分批次深入各村开展村史工作征集现场摸底、考察调研,建立以乡镇专项搜集为基础,县级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为辅助,县档案、县志办资料佐证为前提的工作机制,聘请县内外情况清楚的文艺社科界名人为编撰顾问,按照“历史事实是依据、多方印证为手段、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原则,针对性加强村级资料搜集和建立多级多重多方撰稿审稿改稿机制,做到成熟一部出版一部。截至目前,已完成39个村的编撰任务。

康定市以情歌、茶马、锅庄、木雅、鱼通、红色、重要历史等地域特色文化挖掘为主线,将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民族特色或地域特色鲜明的鱼通镇舍联村、炉城街道子耳社区、榆林街道南无村、新都桥镇营官村等9个村(社区)作为特色精品村史,开展各方调查、收集、整理、寻迹,力求集思广益,查无遗漏,“再现精品”。

部分历史只存在于人民的口中,而知道之前历史的大半是老人。尽量避免村庄迁移、“人亡史没”的悲剧发生,深度挖掘记忆中亲历、亲见、亲闻资料,是田园调查、寻踪访迹的最重要的工作。“为了支持川藏铁路建设,我们村200多户中有100户即将搬离现在居住的地方,如果没有文字的记载,今后随着时间推移,村庄的历史与记忆就会永远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康定市雅拉乡三道桥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康说,“开展村史征集编撰,对于我们留住乡村记忆,弘扬乡村文化,促进后续发展,真的是一场及时雨。”

推进审核创精品——

如期完成源自强力推进。2022年11月7日,曲梅督导道孚县村史编撰工作。2023年3月4日,曲梅到丹巴县开展村史编撰工作推进会暨专家指导会……这样的督导指导会每年至少有几次。每一次从州到县,每一次课题调研,曲梅和甘孜州政协文史委主任肖勇都要强调村史,调查各县(市)村史进展,审阅各县(市)已编成果,指导村史编撰设计。所到之处,要求各县一定要安排好时序,组织好力量,做好保障,严格把好审核关。

确保村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权威性,是编审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九龙县政协在村史编审过程中,各村形成村史资料后,先由各乡镇分管领导对村史资料进行把关审核,再提交村史办分片负责同志修改、完善,经反复修改、完善定稿后交村内长者或有经验的村民进行评审,收集意见、建议。待评审后,提交乡镇党委政府审核,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并签注意见后报县村史办。村史办工作人员对村史资料再次进行交叉复审,对复审后的资料提交县村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条块审查、修改。待各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审核汇总后交宣传部进行总体审核把关。

力创精品、兼顾一般,审核把关齐重视,是州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的理念,更是政协文史工作主导的思路。2023年10月,各县年度村史编撰逐步进入尾声,全州18县(市)村史编撰样书悉数送往甘孜州政协。审核成了年关岁末的头等大事。各位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各委室主任副主任、各科室负责人,凡能动笔者,案头总摆放着几本村史,审核把关成为州政协大家的工作。州政协党组副书记杨庆华高度重视村史编撰,负责九龙县村史的审核把关。州政协副主席刘宗建对甘孜县几十本村史进行了严格修改完善。州政协副主席南宏严格督导联系县得荣县的村史工作。州政协副主席泽仁翁姆严格督导乡城县村史编撰工作。

编撰上,手法的差异,造就了精品村偏文史、一般村偏史志。但无论是精品村,还是一般村,均须按《方案》进行综合布局,合乎统一步调。把好政治关、史实关,指正错误、修订完善成为甘孜州政协较长时期审核把关的一致行动。

打造精品村史,巴塘县政协颇有心得。巴塘县政协首先在全县范围内甄选了18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国家、省级传统村落,地方文化特色鲜明、村落形成久远、资源优势独特的村作为精品村史进行优化编撰打造。与县文联、县作家协会密切配合,采取“本地人写本地事”的办法,使资料收集更加丰富可靠、地域文化特色更加突出,文字内容更加严谨。同时严把政治关、史实关和保密关。县政协按照村初审、乡镇复审、县终审的审核模式开展村史审核工作,挑选政治意识强、文字功底好的机关干部以及本地熟悉地情并且热爱村史编撰工作的老专家、老干部、老教师及行业部门负责人等组建专门的村史审查团队,认真为村史把关号脉,确保精品村史能够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底,巴塘县已全面完成13本精品村史,计划2025年提升5个一般村为精品村。已完成普通村39个,正在编审37个。合计共投入资金135万元。

稻城县政协村史和村史馆建设齐推进。“村史工作不是一村之责,而是全县之责。”这是稻城县村史编撰和试点建设村史馆专题会议喊出的“最强音”。成立专班,制发《稻城县村史资料收集编撰及试点建设“村史馆”工作实施方案》,稻城县立即行动。编撰村史,修建村史馆,稻城县立足“责·专·实”,深挖资源提升质量,在三级审核的基础上,外聘2名专业人士复核,召开5次评审会,反复修订,确保村史编撰品质。目前,已完成《冉子村史》《尼龙村史》《呷拥社区史》等62个村(社区)的《村史》编撰工作,已完成子定村、牙垭村、培光村等6个村村史馆建设。

倾情

谈起村史,村民反响异常热烈。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村史编撰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村中知道过往的,倾囊相授;出身于本村有笔力者,尽情发挥;本地康巴作家群,倾智倾力;外聘作者,尽力挖掘。村史编撰,与其说是一个集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出版的工作,更是全社会情感共鸣、共叙文化的一个个村史编撰人的故事。

呕心沥血留史迹——

2023年3月,年近七旬的泸定县退休老教师、书画协会主席罗叔乐主动承担了烹坝镇精品村《沙湾村史》的撰写任务。

“《村史》是一村之全史。”在烹坝镇村史编撰工作会议上,罗叔乐谈到自己对村史编撰工作的见解:“还原沙湾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现状,才能赓续传承乡村文明历史,助力乡村振兴。”

编撰期间,罗叔乐发挥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搜集筛选相关史料,多次进村入户采访。2023年底,烹坝镇《沙湾村史》初稿完成,罗叔乐却一病不起。精益求精的他仍带病坚持工作,在病床上不断修改、补充、完善书稿,将35万余字精简到15万余字,最后定稿。他用严谨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沙湾村历史发展,传承弘扬了“大美甘孜·乡村记忆”的文化内涵。

住院期间,医生、护士、家人都劝他先把工作放一放,但罗叔乐始终告诉劝慰者:“不要紧,还有一点点,再改一改就好了。”

又一次强降温袭来,骤变的气候加重了病情,罗叔乐不幸去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记挂着自己写的村史,枕头下压着《沙湾村史》手稿和两支笔。

罗叔乐走了,但他恪尽职守的工作责任心、对沙湾村民的真挚感情、因村史交织的深厚情怀,感动和激励着每个沙湾村民。

带着情怀去工作——

“村史编撰工作结束后,我才退休。”康定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郭维祥第一次见到笔者时说:“2022年接到全市村史编撰任务时,我觉得压力山大。”

如今的郭维祥,已成为具有丰富经验的村史编审者。刚接到任务时,郭维祥一头雾水,但多年养成的“要做就做好”的工作习惯强迫她快速适应。她明白,如果自己都无从着手,各乡镇、各村社怎么办?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她在网络上找资料,河南省地方志办主任管仁富主编的《乡镇志编撰手册》映入眼帘。从快递员手里拿到这本书后,她进行了快速阅读。康定市如何开展村史编撰工作的思路在她脑中渐成雏形。之后,藏汉双语的《倾听民意 汇集民智 精撰村史 扬我家乡倡议书》《康定市村史编撰手册》首次从她手中诞生。

有了总体思路,接下来就是实施。在市政协舒远志副主席主持召开的全市乡镇村史编撰培训会上,她主讲并安排全市村史工作任务。又在州政协的部署下,相继指导了道孚、九龙、丹巴的村史编撰工作。

在南无村村史编撰工作会上,群众热烈讨论本村的历史、文物、变迁、发展,老百姓对故土的热爱感动着郭维祥。80多岁的日头村甲根坝小学退休老教师降泽饱含深情地讲述村里的点点滴滴,又一次触动着郭维祥的心灵。渐渐地,她被各村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村史编撰从本职工作嬗变为一种情怀。“我不仅要把村史编撰工作干完,还要干好。”郭维祥说。

目前,郭维祥正在推动康定市村史运用,由她审核首创的三部村史视频广为流传,成都、温江、双流等地移住民和大量游客转载收藏,点击率飙高,村史转化文旅工作再次引领全州。

作家与村史共情——

2022年10月,巴塘县南戈新村,九位老人与一名中年女子围坐在村级活动室。老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年女子将笔记本放在膝上飞快地记录,桌上的录音笔电源随着大家的热议不断闪烁。老人们都是南戈村民,“这是给我们村写村史的。”熟悉的老者向新加入的老人介绍。

中年女子是南戈村史编撰者罗凌,巴塘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爱好者。

听说作家要写南戈村史,老人们十分激动,终于有人要把南戈的“前世今生”记录下来了。自从水电移民搬迁后,他们非常想念已经消失的南戈旧村。提起故土,老人们如数家珍,相互印证,希望作家能将57个地名记录下来。为编撰好村史,罗凌先后10余次到南戈,每次都有新收获。感受、交流、走访,她与南戈村民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每次一进村,好像回家了一样。罗凌后来回忆:“看到南戈村民,就感觉特别亲切。”

因为南戈,这位业余文学创作者深刻认识到了编撰村史的重要性。在她看来,村史能为一个地方留下乡愁,是为一方百姓而写;作为民间文艺爱好者,收集资料也是在挖掘民间文艺的宝藏。进村采访搜集素材,是在“接地气”,有益于今后的文学创作。

两年来,罗凌先后主编《消失与重生——巴塘县苏哇龙乡南戈村史》《触摸历史的烟尘—巴塘县夏邛镇架炮顶村史》《穿越情歌音符—康定市光明向阳水井子社区史》《铁索桥畔英雄村—康定市呷巴乡铁索村史》。“我觉得没有多辛苦,更多的是感动。”罗凌告诉笔者。

截至2024年度,全州共完成594部村史的编撰工作。2025年底,全州政协系统将再接再厉,全面完成1000余个村的编撰出版任务。

历史滚滚向前,《大美甘孜·乡村记忆》村史丛书的面世,将为甘孜人民留下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作者:刘兴平

编辑:黄星洁

责编:杨雪

校对:马俪伲

审核:肖宵

监制:谭荣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