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鲮鱼,吃出一百零八变
广东人吃东西,贪的就是那一口“鲜”,新鲜食材从进厨房到入口以分秒计,烹饪追求镬(huò)气,是反对预制菜的主力军。但有一样预制品,却长期霸占广东人的冰箱和餐桌,几乎贯穿了每个广东人的童年,堪称“广东人待客最高礼仪”。它就是——
豆豉鲮鱼罐头
若说豆豉鲮鱼是古希腊掌握下饭菜的“罐头之神”,一点不为过。小心掀开罐头盖子,裹满豆油的豆豉香气扑鼻,圆润的身体躺在酥香的鲮鱼上。吃鱼不吐刺不要紧,炸过的小刺酥软而浓香;怕鱼腥不要紧,用筷子尖轻轻拈一口,鱼肉简直似晶莹香脆的猪油渣落在饭上,腥味全无,只剩醇厚的鲜味。
夹起第二口鲮鱼,再配上豆豉,小心翼翼地把两位老搭档一同送入口中,豆豉与鲮鱼融合豆油的香气在唇齿间迸发,再大口送下一筷子米饭,简直是鲜咸适口、糖油混合的碳水炸弹!
在讲究食材清淡新鲜的广东,出现这样一个广受欢迎,甚至风靡中国,出口世界的罐头预制菜,已然是美食传奇。而这罐传奇罐头的背后,更少不了广东“省鱼”的头号种子选手——鲮鱼。
- 01 -
豆豉鲮鱼罐头
广东人的舌尖缪斯
广东人可以不吃老干妈,但一定不会拒绝豆豉鲮鱼罐头。
千万别把罐头和“将就”安在一起,吃饭绝不将就的蔡澜曾说:“天寒地冻,当肚子饿时,来一大碗热腾腾的白饭,夹一块豆豉鲮鱼吃,绝对没有比这更美妙、更令人满足的饭菜。”
豆豉鲮鱼,正是广东阿妈们锅铲下的全能战士。令人难过的苦瓜吃不下,用豆豉鲮鱼炒!想补充蛋白质但不爱吃水煮蛋,用豆豉鲮鱼炒!最经典的组合,莫过于一道横扫夜市大排档与家常餐桌的豆豉鲮鱼油麦菜,下锅快炒,薄盐吊鲜,油麦菜的清新味苦与豆豉鲮鱼的醇厚咸香简直是天作之合,且炒起来极为简单,唯一的难点可能是开罐头小心别被划伤。
不过,这种罐头的主料鲮鱼,只是一种多刺的平价淡水鱼,用阳江豆豉调味之后,怎么就让挑嘴的广东人都被钓成翘嘴了呢?
罐头之神,如何出现在广东?
世界上第一个罐头,诞生于17世纪的法兰西;广东人的“罐头之神”,诞生于19世纪的广州。
19世纪后期,广东下南洋的老百姓把鲮鱼煎熟,加上豆豉,并油封住装在瓦罐里,缔造了豆豉鲮鱼的早期形态,此时的广东民众已经掌握了“罐头之神”的精髓——香、鲜、易保存。
如今瓦罐里的鲮鱼已成往事,豆豉鲮鱼罐头却百家争香。“甘竹罐头,甘香可口”的广告词广东人几乎人人皆知,也有粤花、珠江桥等一众品牌广受欢迎。而老广州人刻在记忆里的则是鹰金钱牌,即曾经的广茂香。《广州市志》记载,国内最早的罐头食品厂,广州广茂香罐头厂于1893年建立,世界第一罐“豆豉鲮鱼”罐头由此诞生。在鹰金钱的广州旧址红专厂,现在还能看到当年的制罐街、炸鱼街,走在街头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上万人一起赶工的热络,闻到车间里飘出的炸鱼香气。
如今豆豉鲮鱼罐头的加工流水线非常先进。 图/妖哥新视野
豆豉鲮鱼罐头之所以能俘获挑剔的广东人,好食材、好手艺、好工艺缺一不可。
香飘千年的阳江豆豉,是“阳江三宝”(豆豉、漆器和小刀)之一,也是鲮鱼罐头的风味担当。一颗颗香味上头、乌黑油润、皮薄肉多、口感松软、味道鲜美的豆豉“啵啵”的诞生,背后是阳江全年无霜期长达350天,平均降雨量2300毫米左右的优越自然条件,更需要历经20余道工序、耗时40多天精制而成的时光力量。
当然,对于阳江人而言,豆豉更是一份亲切的回忆,蒸排骨、蒸凤爪、炒油麦菜无所不能。阳江人家的早晨,往往少不了巨大的一盆白粥配上几道小菜。有时候贪一会觉,没有小菜,简单的豆豉配粥,也能吃出几分好滋味。
和搭档豆豉一样,鲮鱼也怕冷,水温低于7℃时,鲮鱼将有死亡风险。因而温暖的珠江流域成为鲮鱼的主要栖息地。岭南鲮鱼和阳江豆豉,一个负责鲜嫩,一个负责咸香,两者一拍即合,在广东人精妙的制作技艺里,绽放出绝佳的化学反应——
一条清洗干净的鲮鱼,要在几吨的压力下压制脱水,以保持肉质的鲜美和紧实;再对脱水后的鲮鱼进行油炸,此时,进厂时“硬骨铮铮”的鲮鱼已从外酥到骨,然后被放入铺满豆豉的罐头中。关键的大杀器是用豆油封层,既可以增强口感和风味,又可以达到罐头重要的保鲜目的。豆油在漫长时光里成为沟通两种风物的桥梁,第一个开罐的人,一闻便知这罐深藏两种食材的功与名。
鲮鱼家常现炸,也非常鲜美。 图/钟建邦(教做菜)
至此,豆豉鲮鱼罐头作为广东人的“罐头之神”,咸香可人,功名已成。然而,豆豉鲮鱼罐头出现不过百年,广东人与鲮鱼的羁绊,还要更为深远。
- 02 -
广东“省鱼”头号种子选手
如何成为“粤菜之魂”?
早在唐代,就有南海郡(今顺德所在地) 的农民“收水以贮鱼,号为鱼种。鱼,即鲮鲤之属……”(《北户录》)的记载。等到了今天,养鲮鱼已经养出了情绪价值——鲮鱼在水底往往成群出现(似乎很好上钩),身姿优雅敏捷,钓感拉力十足(非常容易“空军”),因而深为岭南钓鱼佬们痴迷,甚至有人称其为“鲮妹妹”。
如今,广东人将鲮鱼利用到极致。还在幼年期的鲮鱼,就可以被用来当鳜鱼等名贵鱼类的饲料,等长到二两出头,就可以被装进豆豉鲮鱼罐头,至于更大些的鲮鱼,全身都是宝藏——鱼肚肉细嫩肥美,鱼鳔脆嫩有嚼劲,广东人还开发出了自己的暗黑料理“仰望星空”——清蒸鲮鱼头。卖相看似可怕,但轻尝一口吹弹可破的鱼唇,又仿佛有种恋爱的荡漾感。
至于鲮鱼唯一的缺点——细刺多,在卷到飞起的广东饮食界,反而成了各位大厨施展粤菜技艺的最佳舞台。
广东顺德人:开局一条鱼,全身皆是菜
在广东,鲮鱼注定要经历N种死法,决定N数值大小的就是顺德人。——煎酿鲮鱼、鱼饼、鱼干、鱼滑、鱼揸(zhā)、鱼松、鱼腐、鱼面线、鱼皮角、鱼球、蒸鱼头、鲮鱼鼻、凉拌鱼皮、鱼肠煎蛋……“不吃鱼三餐无味,心挂挂(牵挂)啊”的顺德人,真正让鲮鱼做到了“死得其所”。
酿鲮鱼,是一道技艺堪比绣花、非常体现顺德人饮食智慧的功夫菜,看似鱼外表什么都没发生过,但当你夹一筷子,便能得知真相,鱼骨与细刺已经分离,被抽离鱼身,鱼肉则被剁碎调制,正是“食鱼不见鱼肉,但品其有鱼味、观其有鱼形”的终极境界。
粉葛赤小豆煲鲮鱼汤,则在广东名汤里位列一席。最爱粤菜的蔡澜这样形容——
“一次,有位大师傅说要给我煲‘不花巧’的汤。大师傅拿出来的那个大汤煲,汤渣已捞起,剩下五分之一的汤。看料,有鲮鱼、沙葛、赤小豆、腩肉等等,都是很平凡的东西。一喝进口,浓郁香甜,是广东人煲汤最高境界的样板。”
至于刀工考究的绉纱鱼卷,色泽金黄的乐从鱼腐,口味鲜美的均安鱼饼、凤城鱼面线们,无不能体现“厨出凤城”四字的含金量。当然,在顺德吃到最后,可别忘了带上一条满载顺德人乡愁的鲮鱼干!
番禺人:最爱滑滑糯糯土鲮鱼
相比于顺德人吃出百般花样,番禺人吃鲮鱼,则将粤菜对口感的诉求贯彻到极致。同样一口鱼蓉、鱼胶,番禺人可大开大合,可精致小巧。
大开大合如扒金山,是鲮鱼界的自助餐。番禺人用铜盆装满清水,把鱼胶堆成山状,然后烧开清水,用餐时将鱼肉扒入开水中,当鱼肉熟了就会浮出水面,蘸上胡椒粉、酱油吃,鲜味可口。食客可以吃多少刮多少,食尽其乐。
精致小巧如市桥白卖和鱼皮角。番禺人将鲮鱼融入到了点心的制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市桥白卖。它属于烧卖的一种,因由鲮鱼胶制成,晶莹洁白而得名。如果将鱼茸拌油反复打挞成胶状,再压成薄而小的角皮,加入肉馅后就形成了特色的鱼皮角,搭配清淡汤品或浓郁的酱汁皆可。
在广东另一美食重镇中山。海洲鱼饼、小榄炸鱼球、菊花酿鲮鱼,都是当地名菜。小榄镇盛产菊花,善用菊花入菜,菊花饮食习俗位列非遗。每逢金秋,金黄的炸鱼球配上灿烂的菊花,让一条鲮鱼,也有了三分诗情画意。
说鲮鱼到底有多好,用一个“鲜”字来形容似乎不够。在海鲜无敌、食材丰富的广东,鲮鱼显得难登大雅之堂,总有比它更鲜的东西。可这样一条刺多肉少的淡水鱼,却在广府人的餐桌上发挥出了万种风情。
在岭南饮食文化里,鲮鱼正堪比江南的“莼鲈之思”。出身自广府的文人学者,往往笔下不吝对鲮鱼的赞美。“岭南诗宗”顺德人黄节就有“客厨自有烹鲜汁,不及乡风豉土鲮”的诗句。鲮鱼之名,也走出了岭南。来自北方的美食家唐鲁孙写过一道传奇鲮鱼菜“玉葵宝扇”——新鲜土鲮鱼跟上品曹白鱼同蒸,一红一白颜色润泽,一鲜一咸香味交融,徐徐品之,恰如那个岭南“玉葵宝扇”传说里,一位世家公子用家传宝扇救活溺毙的未婚妻,终谐花烛的故事结局一般圆满。
一条鲮鱼,下得了厨房,上得了书册,承载着粤菜极致的技艺美学,也缔造了一段食品工业的美食传奇。背几条鲮鱼干,带一袋鱼皮角,是广东人的乡愁;开一罐豆豉鲮鱼罐头,炒几个家常菜,更在深夜的大排档里,留学生的饭桌上,成为了一段中国人的味觉记忆。
文| 九月、苹果
文字编辑|苹果
图片编辑 |王家乐
首图 |梁文生
封图 |陆宇堃
参考资料
《岭南饮食文化》周松芳 广东人民出版社
蔡澜:身为广东人,已是一种福气 杂志《同舟共进》访谈
顺德桑基鱼塘衍生的塘基美食研究王红梅 鲍亦璐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